简介:摘要受肝衰竭免疫炎症状态变化的影响,传统炎症指标如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C反应蛋白等对肝衰竭合并感染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下降。血清降钙素原是一种被广泛用于诊断细菌感染的生物标志物,有助于细菌感染的早期诊断和指导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因此具有早期诊断肝衰竭合并感染的潜在价值,但其诊断效能、最佳临界值等尚存在争议。此外,有研究证实未合并感染的肝衰竭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也会升高,且与肝损伤严重程度相关,提示降钙素原可判定非感染状态下肝损伤严重程度,甚至可以作为肝衰竭早期诊断与评价病情严重程度的生物标志物。本研究对降钙素原的来源和生物学功能、其在肝衰竭中的变化规律,以及其应用价值和在临床应用中的局限性进行综述。
简介: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各种教育教学辅助手段的产生,使教育教学更加灵活、直观、形象,同时也活化了教育者的思想,使人们对教育教学常规的内容到学生的感知过程,受教育的状态,认知能力的提升,知识的运用等都有了很大的变革。但是,作为教育者,对教育的核心价值却不可以轻易的改变,只有充分将现代的教育手段,特别是互联网+的现代信息教育教学技术手段和教育的核心价值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保证教育教学手段的最优化和教育功能的最大化。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肌红蛋白(Mb)变化对脓毒症相关慢性重症(CC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2017年1月至2020年3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一科诊断为脓毒症相关CCI的患者。收集所有患者基线资料,记录入ICU第1天和第14天患者Mb水平,记录28 d内患者生存情况。Kaplan-Meier曲线分析患者28 d累积存活率,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Mb变化值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最终纳入131例脓毒症相关CCI患者,Mb升高者58例,Mb降低者73例。Mb升高者入ICU第1天Mb水平显著低于Mb降低者[172.40(59.99, 430.53)μg/L 比 413.60(184.40, 1 328.50)μg/L, Z=3.749,P=0.000];第14天,Mb升高者Mb水平显著高于Mb降低者[483.65(230.38, 1 471.75)μg/L 比 132.20(76.86, 274.35)μg/L, Z=5.595,P=0.000]。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Mb升高者28 d累积存活率(65.52%)显著低于Mb降低者(84.93%)(χ²=7.051,P=0.008)。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Mb升高是脓毒症相关CCI患者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2.534,95%CI 1.212~5.295,P=0.013)。ROC曲线分析显示,Mb升高预测脓毒症相关CCI患者28 d内死亡的敏感度为64.5%,特异度为32.0%,曲线下面积(AUC)为0.661(95%CI 0.550~0.773,P=0.007),约登指数为0.325。结论Mb升高是脓毒症相关CCI患者28 d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预测脓毒症相关CCI患者预后指标之一。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期间肌肉指数变化值预测胃癌根治术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3家医学中心收治的362例(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163例、青海大学附属医院141例、圣玛丽亚医院58例)行新辅助化疗联合胃癌根治术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男270例,女92例;中位年龄为61岁,年龄范围为26~79岁。362例病人中,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与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304例病人设为建模组;圣玛丽亚医院收治的58例病人设为验证组。观察指标:(1)建模组病人行新辅助化疗期间身体成分、肿瘤标志物及应激状态指标变化情况。(2)随访及生存情况。(3)影响建模组病人预后因素分析。(4)预后预测模型的构建与比较。(5)预后预测模型评价。采用门诊、电话、信件方式进行随访,了解病人术后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21年4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时间,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结果(1)建模组病人行新辅助化疗期间身体成分、肿瘤标志物及应激状态指标变化情况。建模组304例病人行新辅助化疗前皮下脂肪指数、内脏脂肪指数、肌肉指数、癌胚抗原(CEA)、CA19-9、体质量指数(BMI)、预后营养指数(PNI)、修正全身炎症评分(mSIS)分别为31.2 cm2/m2(0.6~96.0 cm2/m2),25.1 cm2/m2(0.1~86.3 cm2/m2),47.1 cm2/m2(27.6~76.6 cm2/m2),43.2 μg/L(0.2~1 000.0 μg/L),108.7 U/mL(0.6~1 000.0 U/mL),21.9 kg/m2(15.6~29.7 kg/m2),46.8(28.6~69.0),(1.0±0.8)分;行胃癌根治术前上述指标分别为32.5 cm2/m2(5.1~112.0 cm2/m2),25.4 cm2/m2(0.2~89.0 cm2/m2),47.0 cm2/m2(16.8~67.0 cm2/m2),17.0 μg/L(0.2~1 000.0 μg/L),43.9 U/mL(0.6~1 000.0 U/mL),21.6 kg/m2(31.1~29.0 kg/m2),47.7(30.0~84.0),(1.0±0.8)分;行新辅助化疗期间上述指标变化值分别为1.4 cm2/m2(-31.0~35.1 cm2/m2),0.2 cm2/m2(-23.5~32.6 cm2/m2),-0.1 cm2/m2(-18.2~15.9 cm2/m2),-26.2 μg/L(-933.5~89.9 μg/L),-64.9 U/mL(-992.1~178.6 U/mL),-0.3 kg/m2(-9.7~7.1 kg/m2),0.9(-27.1~38.2),(0.0±0.8)分。(2)随访及生存情况。建模组304例病人中,284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13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36个月;随访期间,130例病人因肿瘤复发转移死亡,9例病人因非肿瘤原因死亡,病人5年总体生存率为54.6%。验证组58例病人中,52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2~91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9个月;随访期间,21例病人死亡,病人5年总体生存率为63.8%。(3)影响建模组病人预后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后病理学类型、术后病理学分期是影响建模组304例胃癌病人行胃癌根治术后5年总体生存率[风险比=1.685,2.619,95%可信区间(CI)为1.139~2.493,1.941~3.533,P<0.05]和5年疾病无进展生存率的相关因素(风险比=1.468,2.577,95%CI为1.000~2.154,1.919~3.461,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后病理学类型、术后病理学分期是建模组304例病人行胃癌根治术后5年总体生存率的独立影响因素(风险比=1.508,2.287,95%CI为1.013~2.245,1.691~3.093,P<0.05);术后病理学分期是建模组304例病人行胃癌根治术后5年疾病无进展生存率的独立影响因素(风险比=2.317,95%CI为1.719~3.123,P<0.05)。(4)预后预测模型的构建与比较。304例建模组胃癌病人皮下脂肪指数变化值、内脏脂肪指数变化值、CEA变化值、CA19-9变化值、BMI变化值、PNI变化值、mSIS变化值预后预测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549(95%CI为0.504~0.593)、0.501(95%CI为0.456~0.546)、0.566(95%CI为0.521~0.610)、0.519(95%CI为0.474~0.563)、0.588(95%CI为0.545~0.632)、0.553(95%CI为0.509~0.597)、0.539(95%CI为0.495~0.584),与肌肉指数变化值预后预测模型AUC[0.661(95%CI为0.623~0.70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960,5.326,3.353,4.786,2.455,3.448,3.987,P<0.05)。肌肉指数变化值预后预测模型最佳截点值为0.7 cm2/m2,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显示:建模组肌肉指数变化值<0.7 cm2/m2胃癌病人与肌肉指数变化值≥0.7 cm2/m2胃癌病人总体生存率和疾病无进展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²=27.510,21.830,P<0.05)。选取肌肉指数变化值、术后病理学类型、术后病理学分期为预后指标,在建模组病人中构建肌肉指数变化值+术后病理学类型+术后病理学分期列线图预后预测模型,其在建模组和验证组的AUC分别为0.762(95%CI为0.708~0.815)和0.788(95%CI为0.661~0.885),术后病理学分期预后预测模型在建模组和验证组的AUC分别为0.706(95%CI为0.648~0.765)和0.727(95%CI为0.594~0.835),列线图预后预测模型与术后病理学分期预后预测模型建模组和验证组AUC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522,1.830,P<0.05)。(5)预后预测模型评价。肌肉指数变化值+术后病理学类型+术后病理学分期列线图预后预测模型结果显示:列线图风险评分0~6分为低风险,评分>6分且≤10分为中低风险,评分>10分且≤13分为中高风险,评分>13分为高危风险。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显示:建模组及验证组低风险、中低风险、中高风险、高风险病人总体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²=75.276,14.989,P<0.05)。决策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在建模组和验证组中,肌肉指数变化值+术后病理学类型+术后病理学分期列线图预后预测模型预测性能优于术后病理学分期预后预测模型。结论新辅助化疗期间病人肌肉指数变化值可作为胃癌根治术后病人预后预测指标,肌肉指数变化值+术后病理学类型+术后病理学分期列线图风险评分可评估病人行胃癌根治术后生存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腱糖蛋白C(TN-C)变化对脑出血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16例脑出血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2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TN-C水平。观察组治疗90 d后,使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患者预后情况,将mRS≤2分患者纳入预后良好组,mRS>2分纳入预后不良组,分析血清TN-C与脑出血患者病情严重程度、预后的关系以及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血清TN-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经90 d治疗后,81例(69.83%)脑出血患者预后良好,35例(30.17%)患者预后较差。预后良好与预后不良组患者间血肿体积、NIHSS评分、血清TN-C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吸烟史、年龄、高血压病史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TN-C水平、NIHSS评分是脑出血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当血清TN-C为82.80 μg/L时,其预测脑出血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852(95% CI:0.772~0.932),灵敏度为0.870、特异度为0.701。结论脑出血患者血清TN-C水平高于健康者,且具有良好的预后评估价值。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病的生化检验指标变化特点与诊断价值。方法:研究分析2019年12月-2020年12月间,病毒性肝病患者共计158例,设为A组。选取同期入院体检的健康体检者139例,设为B组。对比两组的生化检验指标差异。结果:常规指标中,A组的总蛋白(TP)和白蛋白(ALB)低于B组,球蛋白(GLO)和白蛋白/球蛋白(A/G)高于B组;新生化指标中,A组的前白蛋白(PA)低于B组,胆碱酯酶(CHE)和亮氨酸脱氨酶(LAP)高于B组,数值对比后差异显著(P<0.05)。结论:生化检验指标可以作为病毒性肝病的常用诊断指标,其变化特点可以辅助临床对于疾病的诊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腱糖蛋白C(TN-C)变化对脑出血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16例脑出血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2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TN-C水平。观察组治疗90 d后,使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患者预后情况,将mRS≤2分患者纳入预后良好组,mRS>2分纳入预后不良组,分析血清TN-C与脑出血患者病情严重程度、预后的关系以及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血清TN-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经90 d治疗后,81例(69.83%)脑出血患者预后良好,35例(30.17%)患者预后较差。预后良好与预后不良组患者间血肿体积、NIHSS评分、血清TN-C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吸烟史、年龄、高血压病史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TN-C水平、NIHSS评分是脑出血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当血清TN-C为82.80 μg/L时,其预测脑出血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852(95% CI:0.772~0.932),灵敏度为0.870、特异度为0.701。结论脑出血患者血清TN-C水平高于健康者,且具有良好的预后评估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梗死患者诊断中红细胞及血小板参数变化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进行研究。同期选取健康人群作为参照。观察两组红细胞参数、血小板参数以及治疗前后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参数及红细胞参数。结果:在RBC水平上,虽然实验组急性期与恢复期患者均低于参照组,但组间数据差异无意义(P>0.05);而在MCV上,实验组急性期与恢复期患者均远高于参照组(P<0.05)。与参照组相比,实验组在急性期与恢复期,其PLT水平均较低(P<0.05),但恢复期PLT要稍高于急性期;而MPV、PDW均要高于参照组(P<0.05)。两组在RDW上无明显差异(P>0.05)。在治疗前后,患者在PLT、RDW、PDW、RBC以及MCV上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MPV低于治疗前(P<0.05)。 结论:在脑梗死患者诊断中,检测红细胞及血小板参数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细胞角质蛋白片段18 (CCCK-18)在缺血性脑卒中(CIS)患者的变化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诊治的106例CIS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期行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检查显示颅内外无显著异常的其他颅脑疾病患者9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集两组研究对象肘静脉血5 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CCCK-18水平;酶法检测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CCCK-18对CIS患者的诊断效能,Pearson检验分析血清CCCK-18水平与TC、TG、LDL-C、HDL-C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血清CCCK-18、TC、TG、L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58.10 ± 50.89) U/L比(85.57 ± 35.25) U/L、(4.26 ± 0.92) mmol/L比(3.92 ± 0.80) mmol/L、 (2.34 ± 0.53) mmol/L比(1.83 ± 0.47) mmol/L、(3.12 ± 0.73) mmol/L比(2.61 ± 0.67) mmol/L], HDL-C低于对照组[(1.20 ± 0.24) mmol/L比(1.32 ± 0.28)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CCK-18、TC、TG、LDL-C、HDL-C是CIS患者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清CCCK-18鉴别CIS患者与对照组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78,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4.91%、78.89%;鉴别轻度CIS患者AUC为0.763,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0.37%、78.89%。相关性分析显示,CIS患者血清CCCK-18与TC、TG、LDL-C呈正相关(r = 0.711、0.722、0.705),与HDL-C呈负相关(r = - 0.7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IS患者血清CCCK-18水平明显增高,可作为患者诊断和评估病情严重程度的生物学标志物。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细胞角质蛋白片段18 (CCCK-18)在缺血性脑卒中(CIS)患者的变化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诊治的106例CIS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期行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检查显示颅内外无显著异常的其他颅脑疾病患者9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集两组研究对象肘静脉血5 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CCCK-18水平;酶法检测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CCCK-18对CIS患者的诊断效能,Pearson检验分析血清CCCK-18水平与TC、TG、LDL-C、HDL-C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血清CCCK-18、TC、TG、L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58.10 ± 50.89) U/L比(85.57 ± 35.25) U/L、(4.26 ± 0.92) mmol/L比(3.92 ± 0.80) mmol/L、 (2.34 ± 0.53) mmol/L比(1.83 ± 0.47) mmol/L、(3.12 ± 0.73) mmol/L比(2.61 ± 0.67) mmol/L], HDL-C低于对照组[(1.20 ± 0.24) mmol/L比(1.32 ± 0.28)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CCK-18、TC、TG、LDL-C、HDL-C是CIS患者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清CCCK-18鉴别CIS患者与对照组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78,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4.91%、78.89%;鉴别轻度CIS患者AUC为0.763,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0.37%、78.89%。相关性分析显示,CIS患者血清CCCK-18与TC、TG、LDL-C呈正相关(r = 0.711、0.722、0.705),与HDL-C呈负相关(r = - 0.7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IS患者血清CCCK-18水平明显增高,可作为患者诊断和评估病情严重程度的生物学标志物。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在妊娠期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患者胎儿心脏结构变化评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11月我院58例妊娠期甲亢患者作为研究组,纳入同期61例产前检查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均行CDFI检查。统计2组胎儿心脏形态学改变及收缩期、舒张期心功能变化。结果:研究组胎儿心脏收缩期LVSA、RVSA、RVSC、LVSC及舒张期LVDA、RVDA、RVDC、LVDC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胎儿出现心脏结构变化的总例数为8例,结构改变发生率为13.79%,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胎儿舒张期MV、TV的E、A、E/A值及收缩期LVSF2、RVSF2、RVSF1、LVSF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CDFI用于妊娠期甲亢患者,能在早期准确监测胎儿心脏结构与功能变化,为临床确定合理治疗方案提供参考,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简介:摘要:以GlobeLand30地表覆盖数据集为数据源,结合生态功能分区分析了2000-2020年湖北土地利用变化时空特征,采用价值当量法对湖北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动态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20年湖北省土地利用变化明显,空间分布格局稳定。其中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增加明显;草地、湿地和水域减少明显。耕地主要分布于中部平原地区,林地主要分布于周边山区。(2)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数量特征来看,2000-2020年湖北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体上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各类服务价值高低次序依次为:调节服务价值>支持服务价值>供给服务价值>文化服务价值。(3)从空间分布特征来看,周边秦巴山区、清江流域和桐柏-大别山区3个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所占比重最高;中部武汉地区和襄阳盆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所占比重最低。(4)从空间变化特征来看,研究期内秦巴山区和清江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武汉地区、江汉平原和幕阜山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少。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无导线起搏器(LTP)植入术中牵拉试验导致阈值变化及其对术后短期阈值变化的预测价值。方法入选2018年11月至2020年11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植入LTP(Micra,美国美敦力公司)并完成1个月随访的患者,收集其释放后即刻、牵拉试验后即刻、5 min、10 min、出院时和术后1个月的阈值,比较牵拉前后阈值的变化。按术后1个月的阈值变化将患者分为阈值升高组与阈值稳定组,评估牵拉后阈值变化对术后1个月阈值变化的预测价值。结果共入选患者35例,全部患者出院时阈值较释放后阈值显著下降[(0.48±0.10)V对(0.70±0.37)V,P=0.03]。其中阈值升高组(n=13)术后1个月阈值较出院时显著升高[(0.58±0.11)V对(0.52±0.13)V,P=0.03],牵拉后即刻阈值较释放后显著升高[(0.71±0.25)V对(0.57±0.18)V,P=0.01];阈值稳定组(n=22)出院时、术后1个月阈值均较释放后显著降低[(0.45±0.09)V对(0.78±0.44)V,P=0.03;(0.42±0.06)V对(0.78±0.44)V,P=0.03]。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牵拉后即刻较释放后即刻阈值升高是术后短期阈值升高的独立预测因素(OR=1.25,P=0.03;OR=1.78,P=0.04)。结论LTP植入术中牵拉试验导致阈值有下降趋势。牵拉后即刻阈值升高是LTP术后短期阈值升高的独立预测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