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中心静脉导管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是其并发症之一,一旦发生,不仅影响原发病的治疗、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患者病死率,还会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增加住院费用。而CRBSI是一种完全可以预防的医院感染,因此我们要分析引起其感染的相关因素,感染途径,采取措施积极预防,从导管的选择、插管部位、消毒液的选择、操作环境、无菌技术、敷料更换、接头的消毒、输液装置的更换、导管堵塞的预防以及导管的维护等各方面进行总结和分析,总结经验,依靠循证医学证据,使其可防可控可治,实现零风险、零感染、零宽容的目标。
简介:摘要: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中心静脉导管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是其并发症之一,一旦发生,不仅影响原发病的治疗、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患者病死率,还会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增加住院费用。而CRBSI是一种完全可以预防的医院感染,因此我们要分析引起其感染的相关因素,感染途径,采取措施积极预防,从导管的选择、插管部位、消毒液的选择、操作环境、无菌技术、敷料更换、接头的消毒、输液装置的更换、导管堵塞的预防以及导管的维护等各方面进行总结和分析,总结经验,依靠循证医学证据,使其可防可控可治,实现零风险、零感染、零宽容的目标。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手卫生依从性与接触性医院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2年7月-2023年9月期间,选择本院的100名医护人员,取医护人员的手部样本开展细菌标本培养,以自制调查表,评估医护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统计接触性医院感染发生率,并实施针对性干预,对比干预前后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接触性医院感染,并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手卫生依从性与接触性医院感染率之间的关系。结果:经调查表明,在干预后,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明显高于干预前,P<0.05;接触性医院感染发生率干预后明显少于干预前,P<0.05;经Pearson分析,手卫生依从性与接触性医院感染呈负相关关系(r<0),P<0.05。结论:医护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越高,院感发生率就越少,故强化手卫生依从性干预管理,对提升患者的治疗安全性具有积极作用。
简介:摘要:胃癌是全球范围内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广泛感染人类胃黏膜的细菌,已被认为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风险之间的相关性,并评估其在胃癌预防中的潜在作用。我们收集了大量临床数据,对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风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的发生存在显著相关性。此外,我们还探讨了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潜在机制,包括炎症反应、DNA损伤和细胞凋亡等方面的影响。我们讨论了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在胃癌预防中的潜在效果,并强调了早期干预的重要性。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新冠肺炎“一阳”与“二阳”初期感染的患者差异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新冠肺炎“一阳”“二阳”患者各60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第一次核酸CT值、外周血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运用统计学对“一阳”与“二阳”患者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CT值、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的数据差异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淋巴细胞百分比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的数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新冠肺炎“一阳”与“二阳”初期感染的患者核酸CT值及外周血C反应蛋白、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对新冠肺炎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案例回顾分析了解腔内治疗尿管留置患者术后尿道感染相关因素。方法:选取153例腔镜治疗泌尿外科患者根据术后(留置尿管)拔管时间的不同分别纳入A、B、C三组,A组患者于术后24h内完成留置尿管拔除操作,B组患者于术后24-48h内完成留置尿管拔除操作,C组患者于术后48h以后完成留置尿管拔除操作。结果:术后24h内拔管A组患者术后尿频、尿痛、一过性发热、血尿、腰痛、风险总发生率以及尿路感染发生率数据分别为2(3.92%)、1(1.96%)、0(-)、0(-)、2(3.92%)、5(9.80%)、1(1.96%),术后24-48h拔管B组患者对应数据分别为2(3.92%)、2(3.92%)、1(1.96%)、1(1.96%)、2(3.92%)、8(15.69%)、3(5.88%),术后拔管时间>48h的C组患者对应数据分别为6(11.76%)、4(7.84%)、3(5.88%)、2(3.92%)、5(9.80%)、20(39.22%)、6(11.76%)。结论:腔内治疗尿道置管留置时间越长,尿道感染发生率越高,应于术后48h完成留置尿管拔除工作。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结肠息肉发生的相关性分析。方法: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含铋剂四联方案治疗14天,留取治疗前、治疗2周及停药1个月后的粪便进行16SrDNA测序,分析患者肠道菌群变化。结果:抗幽门螺杆菌治疗过程中,肠道菌群α多样性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成功组与失败组α多样性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失败组中,多尔氏菌属序列数升高,双歧杆菌属序列数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抗幽门螺杆菌治疗过程中,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和优势菌群发生改变,致病菌序列数增加和产生短链脂肪酸菌群序列数降低,导致肠道屏障作用减弱,促炎因子增多,炎症水平升高,可能影响根除效果,最终导致根除治疗失败。
简介:摘 要 目的:分析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和具体检测值与慢性非萎缩胃炎患者胃黏膜的炎症程度的相关性。方法:143例入组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经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检测、胃黏膜活检行炎症程度分级,所得数据采用R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H.pylori感染患者胃窦黏膜中重度炎症所占比例高于未感染患者,而轻度炎症所占比例低于未感染患者,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P<0.01)。在感染组中,患者的胃黏膜炎症程度与H.pylori的检测值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对于H.pylori感染的成年患者,在无其他抗衡因素下,根除幽门螺杆菌对于减轻粘膜炎症预防胃癌是必要的,而113C-UBT检测值对于判断胃黏膜炎症程度无指导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ICU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标准化管理的效果情况。方法 选取了2021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ICU,并采取双腔中心静脉导管置管的患者100名,按照患者是否实施ICU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标准化管理,将患者分为实施前组和实施后组,并对两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和住院时长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实施前组住院时长明显长于实施后组,p<0.05;实施后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也要明显低于实施前组,p<0.05。结论 ICU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标准化管理的实施可以大大减少患者感染率,缩短患者的住院治疗时间,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应用意义。
简介: 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患者医院感染与手术室护理管理的相关性。方法:将我院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200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观察组采用手术室精细化护理管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分析两组患者医院感染情况和患者满意度。结果:实施精细化手术室护理管理后,观察组患者医院感染率明显降低,与常规手术室管理下的对照组相比,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在接受精细化手术室护理管理后,护理满意度呈上升趋势,与常规手术室管理的对照组相比,两组数据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强调精细化管理能进一步避免或减少感染的发生,提高手术治疗的安全性,促进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提高,值得进一步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医院收治的180例行血液透析的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CRBSI发生分为感染组(n=20)和非感染组(n=160),分析CRBSI病原菌和耐药性,并收集两组一般资料,采用Logistic分析影响血液透析患者CRBSI的危险因。结果180例行血液透析患者中,20例发生CRBSI,发生率为11.11%;患者均表现为畏寒、发热、寒战、厌食及纳差等症状,且体温>38℃,并伴有呼吸急促及心率加快;少数患者伴有导管口红、肿及脓性分泌物渗出;20例CRBSI患者共培养分离病原菌3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7株占50.00%,革兰阳性菌14株占41.18%,真菌3株占8.82%,以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主要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耐药率较高(>70%);主要革兰阴性菌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耐药率较高(>58%);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导管留置时间、白蛋白(ALB)是血液透析患者CRBSI发生的危险因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