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6 个结果
  • 简介:由意义为“身”和“头”的名词发展为具有照应功能和强调功能的反身代词是人类语言的一个颇具普遍性的语法化路径。文章认为,就汉语而言,上古汉语的“身”具有照应功能和强调功能,符合这一语法化共性。汉语的“白”本义为“鼻(子)”,是一个特殊的类型。“自己”是照应指代词。英语的反身代词是复合形式,应该对应于汉语反身代词的复合形式。

  • 标签: 反身代词 自己
  • 简介:我和老婆下班一起回家,路过一家卖钢筋角铁的商店,门口有一台大磅秤,一吨以内都可称。我对

  • 标签: 体重 钢筋 磅秤 角铁 商店
  • 简介:明天我们学校要组织"废报纸换贺卡"的活动,活动规则是一千克废报纸换一张贺卡。我想要换五张贺卡,所以就要准备五千克的废报纸。于是我在家里找了许许多多的废报纸,有《海门日

  • 标签: 巧称 称报纸
  • 简介:星期六,米老鼠的妈妈要他去买300克糖。他兴冲冲地来到商店,却发现那里的糖都是700克一包的。看来,只能买散装糖了。

  • 标签: 小学生 数学学习 阅读知识 课外阅读
  • 简介:松鼠笨笨在大森林里开了一家诊所,专门为小动物们治病,他在小动物中很有名气的。一天,他从某市药品批发部进来某种药品10瓶,每瓶装药丸1000粒,每粒药丸的限定重量为100毫克。他把药品放到了药

  • 标签: 猫称 称药 金丝猫
  • 简介:文章以《仪礼》《诗经·国风》《国语》《左传》为语料,分别探讨了春秋早期、春秋中期和春秋末期第一人代词的数情况,并得出结论:春秋早期和中期,汉语第一人代词的使用主体为“我”;春秋末期,汉语第一人代词的使用主体为“我”和“吾”。春秋汉语第一人代词“我”“吾”“余(予)”都可兼表单复数语义,数含义的理解对语境的依赖程度较殷商和西周汉语加大。春秋末期汉语中首次出现了借助名词辅助说明复数语义的“吾侪”这一形式。这种新的复数表达形式是中古以后复数词缀产生的前提,在汉语数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 标签: 春秋汉语 第一人称代词 称数
  • 简介:本研究在生成语法理论框架下,采用语法判断的方法,考察了母语为英语的留学生能否依据反身代词的形态句法规则指称汉语简单反身代词“自己”及复合反身代词“他自己”。研究结果显示,留学生的中介语语法没有遵循反身代词的形态句法规则,其母语(英语)对汉语反身代词的影响较大。母语促使他们成功习得构词形态上与母语反身代词相似的“他自己”,但阻碍了他们习得构词形态上与其母语反身代词相异的“自己”。文章最后还探讨了研究结果对汉语二语教学的启示。

  • 标签: 汉语反身代词 形态句法接口 母语迁移 第二语言习得
  • 简介:雍正帝迫其同母弟皇十四子改名,导致后世学者多怀疑皇室玉牒尝遭窜改而伪造"胤禵"一名。问题的关键,亦在汉文化素养高又不忘满洲传统之康熙帝如何为皇子命名,而其读音又应如何。雍正帝虽略改玉牒,但对早年起居注册则未加改动。

  • 标签: 康熙 胤禛 胤祯 玉牒 史料辨识
  • 简介:网络安全公司诺顿最近公布的《诺顿家庭网络报告》显示,每5名教师中就有1名曾经亲身经历或听说过别的教师遭受“网络诱欺”(Cyberbaiting),即学生在课堂上故意激怒教师,在教师情绪爆发时,暗中用手机录像并放在网上公之于众。

  • 标签: 教师情绪 学生互动 网络安全公司 家庭网络 亲身经历 诺顿
  • 简介:由于中西方思维方式的不同,英语多使用物主语,而汉语则多使用人称主语。在英汉散文互译中,物与人称主语的转换应当引起译者足够的重视。本文主要从“有灵主语”与“无灵主语”、主动句式与被动句式、“it”形式主语与零位主语三个方面,浅析英汉散文互译中的物与人称的翻译策略。

  • 标签: 物称 人称 思维方式 翻译策略
  • 简介:用MTV节目《原汁原味》(Unfiltered)提供的一台便携式摄像机,一个意志坚强的年轻女人记录了一场由她本人发起的抗议大学校园内性骚扰的学生运动;在公共电视台,一个脑损伤的男子描述了自身致残后与他的家人、朋友、官僚主义者及老板相处的体验;在《夜晚》栏目一个富有经验的录像制片人的帮助下,一位新闻记者回忆了他在美国禁运地海地的一个小乡村大约一个星期的生活经历。

  • 标签: 第一人称 纪录片 公共电视台 原汁原味 学生运动 大学校园
  • 简介:近日发布的《2012中国SAT年度报告》显示,参加美国高校入学考试的中国高中生中,只有不到7%的人成绩达到1800分“及格线”,而达到美国优质大学普遍要求的2000分以上成绩的更是只占2%。

  • 标签: 中国学生 美国高校 年度报告 入学考试 SAT 高中生
  • 简介:关于旁指代词“他”和第三人代词“他”之间的界限,由于以往的研究缺少一个公认的、便于操作的客观判别标准,因而大家在判断第三人代词“他”的产生年代时陷入了困局。文章认为,“他”是在单独用作主语和宾语这种句法环境中发展为第三人代词的,后来才扩展到了定语位置,这是第三人代词“他”的产生机制。因此,如果“他”回指其前面出现的某个特定的指人名词,而且又充当句子的主语,那么就可以认定“他”发展成了第三人代词,即这两个语义句法条件可以作为第三人代词“他”的判别标准。

  • 标签: 第三人称代词 产生年代 判别标准
  • 简介:金属导报消息,在意大利米兰举行的MB锌行业会议上,麦格理基本金属分析人士DuncanHobbs,今年锌价将徘徊在2000美元/吨附近,任何价格的大幅上涨将吸引卖空行为。今年锌金属价格将保持在相对较窄的范围,将继续过去两年来的走势。

  • 标签: 金属分析 金属价格 意大利
  • 简介:近日一则“全国普查自来水合格率仅50%”的消息,引发公众担忧。对此,住建部城市供水水质监测中心有关负责人10日回应,据2011年最新抽样检测,我国自来水厂出厂水质达标率为83%,我国城镇供水总体安全,近年来水质不断提高。

  • 标签: 自来水厂 合格率 供水水质 监测中心 抽样检测 水质达标
  • 简介:以五粮液名义生产的“自园春酒(特酿)”近日出现在广东省工商局公布的节前食品酒类商品质量监测结果质量黑榜上。对此,五粮液新闻发言人、副总经理表示,这批问题酒很有可能并非公司出产,公司正在对此事进行具体调查。

  • 标签: 五粮液 春酒 产品 商品质量 监测结果 副总经理
  • 简介:两周金文中的第二人代词有"乃、汝、爾(尔)、而、若"五个,。从出现频率看,"汝、乃"为高频词,后三词出现频率很低。句法功能方面,"乃"和"汝"截然有别,即"乃"几乎只充当定语,而"汝"可以充当宾语、主语、兼语,几乎不充当定语。出现时间上,"乃"集中于西周时期,且各个阶段差别不大;"汝"亦集中于西周时期,但西周晚期比例更高;"爾"(尔)东周时期比例更高,"而"则全部见于东周时期。与殷墟甲骨文相比,两周金文中的第二人代词系统更加完备,一方面新出现了"爾(尔)、而、若"三词,另一方面"汝、乃"的出现频率非常高。与《尚书》《诗经》相比,可以看出三者中代词的个体数量基本相同,常见代词基本相同,"汝"的句法功能相同;不同的主要是"乃",其在两周金文中的用法与《尚书》接近而和《诗经》差别较大。

  • 标签: 两周金文 第二人称代词 句法功能 出现频率 出现时间
  • 简介:谚语和俗语是语言的精华和文化的结晶,其形式简约、内涵丰富。由于地理、历史、宗教信仰、生活习俗和思维习惯等方面的差异,俄英民族谚语和俗语承载着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从语言文化学的视角对俄英谚语和俗语的概念、分类,及名单位内涵意义进行阐述,可以揭示出俄英两个民族鲜明的民族个性。

  • 标签: 俄语 英语 谚语 俗语 语言文化学 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