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双球囊压迫管在双胎妊娠剖宫产术中预防产后出血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9月我院行双胎妊娠剖宫产患者临床资料,严格按照纳入标准,筛选出70例符合要求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两组术中均采用常规按摩子宫及使用缩宫素药物促进宫缩,研究组35例为联合双球囊压迫管止血,对照组35例为联合子宫动脉结扎止血,对比分析两组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h出血量、输血率、止血有效率、产后出血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抗生素使用天数、术后住院天数、恶露持续时间、术前术后血红蛋白及D-二聚体变化等指标。结果:70例双胎妊娠剖宫产无一例子宫切除,研究组产后出血率为5.71%,对照组为8.57%,止血有效率分别为94.29%和91.43%。研究组较对照组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及术后24h出血量(P<0.05),而输血率、产后出血率、止血有效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恶露持续时间、术前术后血红蛋白、D-二聚体等指标两组间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及时置入双球囊压迫管对宫腔及子宫下段压迫止血效果确切,且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尤其适用于双胎妊娠剖宫术后预防产后出血。
简介:目的探讨乳腺真空辅助活检(vacuum-assistedbreastbiopsy,VABB)术后留置导尿管球囊压迫止血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广东省妇幼保健院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行VABB的患者共2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35例。观察组接受VABB术后留置导尿管球囊压迫止血,对照组接受VABB术后常规行胸带加压包扎止血。比较2组术后出血和术后血肿发生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出血和术后血肿发生率(6.7%VS8.9%)显著低于对照组(16.3%VS2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1.5cm的患者中,观察组术后出血和术后血肿发生率(1.6%VS4.7%)低于对照组(6.5%VS8.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1.5cm的患者中。观察组术后出血和术后血肿发生率(11.3%VS12.7%)低于对照组(24.7%VS3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ABB术后留置导尿管球囊压迫止血可有效降低术后出血和血肿。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简介:咯血是呼吸系疾病常见症状,往往患者出血时情绪非常紧张,尤其大咯血对患者生命造成严重威胁.因此,临床上快速而有效止血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近年来我们应用纤支镜引导直视下置入球囊导管填塞压迫气道治疗大咯血,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就宫腔内放置球囊压迫在治疗产后出血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分娩并发生产后出血的92例产妇,依据抽签方式进行分组,实验组(n=46)与参照组(n=46);对实验组产妇采取宫腔内球囊压迫止血疗法,参照组则予以宫腔填塞纱布止血疗法,较比两组产妇的止血效果、治疗时间及预后。结果实验组产妇的止血成功率显著高于参照组,子宫动脉结扎率低于参照组,实验组的填塞物放置时间、留置时间、取出时间均快于短于参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感染率、再出血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为产后出血患者采用宫腔内球囊压迫止血治疗,具有止血效果好、操作简单等优势,值得广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经皮穿刺球囊压迫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将我院在2022年3月-2024年4月间收治的三叉神经痛患者作为样本,符合入排标准的共计52例,采取随机抽签的方式进行分组,分别设置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6例,治疗方法为:研究组采用经皮穿刺球囊压迫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就2组取得的治疗效果展开对比。结果:就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VAS评分展开对比,发现治疗前2组数据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均较前改善,但研究组数据优于对照组(P<0.05);就2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展开对比,发现研究组用时更少、费用更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就2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展开对比,发现研究组数据为3.85%,低于对照组的30.77%,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经皮穿刺球囊压迫治疗三叉神经痛确有显著疗效,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痛感,缩短治疗时间,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制一种适用于单纯超声引导经皮肺动脉瓣球囊成形术的新型双球囊导管。方法结合传统BALT球囊和Swan-Ganz漂浮球囊的优势研制新型双球囊导管,新型导管的远端是引导球囊;中间段是连接导管;近端是工作球囊。通过动物实验验证新型导管的可行性。结果共进行了两次动物实验,每次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传统BALT球囊,实验组使用新型双球囊。第一次实验中每组5只健康小型猪,实验组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但术中发现连接导管长度过长,操作相对费时,遂对新型导管样品进行改良,并确定为最终样品,增加样本量为每组10只健康小型猪进行了第二次动物实验,结果实验组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00% vs 40%,P=0.011)且操作时间短(7.3±1.8 vs 26.7±9.1,P=0.000),实验组球囊滑脱次数、心律失常次数、心肌血肿和肺动脉损伤数量均较对照组减少(P<0.05)。结论新型双球囊导管用于单纯超声引导经皮肺动脉瓣球囊成形术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