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去细胞心内作为新型生物材料构建小口径组织工程血管内膜层的可行性。方法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分离新鲜猪心内,用包含DNase Ⅰ、RNaseA的Triton X-100+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细胞液进行消化,获得细胞心内材料,并检测其形态学和力学特征。将去细胞心内内表面接种CD34+骨髓干细胞构建小口径血管,连接脉冲生物反应器,研究其在模拟动态状态下对细胞的黏附力。结果细胞液可完全去除材料中的细胞成分,细胞心内与新鲜心内弹性模量分别为(2.35±0.41) MPa和(2.13±0.36) MPa(n=3,P>0.05),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显示了良好的力学顺应性。对CD34+骨髓干细胞具有良好的黏附性。在脉冲生物反应器下培养,当灌注压为40 mmHg(1 mmHg=0.133 kPa)时脱落细胞数为(15.84±4.22)×102(n=3,P>0.05),对比10、20 mmHg时无显著增加,细胞细胞心内表面存留较好,并形成完整、融合的细胞单层。结论细胞心内具有独特表面形态结构和良好的力学顺应性等特征,有利于提高其在动态血流下对CD34+细胞黏附和存留,可作为有用的小口径组织工程血管内膜层材料。

  • 标签: 去细胞心内膜 小口径血管移植物 组织工程
  • 简介:摘要目的以细胞心内/弹力层微米颗粒为材料构建小口径组织工程血管支架,并种植经诱导的CD34+细胞初步观察内皮化效果。方法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以新鲜猪心脏细胞心内作为内层,猪主动脉弹力纤维微颗粒多孔支架为外层;分层仿生构建小口径组织工程血管支架。提取骨髓间充质中的CD34+细胞,诱导向内皮细胞分化,种植于支架内表面,1周后行苏木精-伊红(HE)和免疫荧光染色,扫面镜观察其内皮化效果。结果制备得到外径为4 mm,内径为3 mm,厚0.5 mm的管状多孔支架。支架外层孔径为25~100 μm,孔隙度为70%;内层种植经诱导的CD34+细胞1周后,生物支架内皮样细胞覆盖率>90%。结论以细胞心内/弹力层微米颗粒为材料构建的小口径组织工程血管支架,种植经诱导的CD34+细胞可以初步获得满意的内皮化效果,可以应用于下一步实验研究。

  • 标签: 去细胞心内膜 组织工程 内皮化 血管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心内疾病诊断与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心内心肌纤维化抗凝及抗心衰治疗为主,抗心衰以改善心脏舒张功能障碍为目的。早期可用强的松30~60mg/d,分三次给药,心衰控制后改为10mg/d维持。长春新碱和羟基脲亦可试用。晚期可行心内切除术,但风险大。嗜酸性纤维增生性心内炎以抗凝、激素及抗过敏药物治疗为主。Becker氏心血管胶原病以激素治疗为主,但疗效不确定。

  • 标签: 心内膜疾病 诊断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对61例为1992-01~2004-11收治患者进行分析。结果:风湿性心脏病(27.90)、先天性心脏病(21.3%)、特发性二尖瓣脱垂及关闭不全(19.6%)分别居基础疾病的前3位。贫血55.7%、肝脾肿大47.5%、不规则发热36.1%、血尿19.7%、脑血管意外16.4%。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赘生物68.9%,其中在二尖瓣37.7%,细菌培养31例为阳性。

  • 标签: 感染性心内膜炎 临床分析 特发性二尖瓣脱垂 超声心动图检查 风湿性心脏病 先天性心脏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Danon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收集2019年1—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确诊的2例Danon病患者资料,行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电镜检查及基因检测。结果患者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21岁和19岁,2例患者临床均表现为肥厚型心肌病。心内心肌活检镜下组织学特征为心肌细胞肥大,细胞空泡样变性,心肌细胞中央可见窗格状透明区域,细胞核增大、深染、畸形,部分心肌细胞内可见脂褐素。超微结构特征性表现为糖原聚集。基因检测结果分别为:LAPM2基因移码突变(c.973delC)和半合子插入突变(c.719_721dupAGC)。结论Danon病是一种罕见的LAMP2基因突变导致的疾病,以肥厚型心肌病为典型临床表现。心肌细胞空泡变性是典型组织学特征,心肌细胞内糖原颗粒异常聚积为超微结构特征,结合LAMP2基因突变即可确诊Danon病;熟悉该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可避免漏诊。

  • 标签: 心肌病, 肥厚性 溶酶体相关膜蛋白质2 Danon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感染性心内炎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我院近年治疗的感染性心内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3例患者经治疗,均好转出院。结论正确诊断,积极治疗是感染性心内炎患者康复的关键。

  • 标签: 心内膜炎 感染性 药物治疗
  • 简介:摘要患者男,68岁,主因“胸痛、后背痛1 d”入院,完善检查后考虑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Löeffler心内炎,并给予相关治疗后好转出院。出院后随访9个月,患者心功能明显改善。该患者静脉给予甲基泼尼龙对症治疗及沙库巴曲缬沙坦抑制心室重构治疗,一方面及时阻止了心肌损伤进展,另一方面实现了左心室的反向重构。此类疾病目前仍缺乏标准治疗,该病例的治疗过程供临床参考。

  • 标签: 嗜酸细胞增多综合征 心内膜炎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心内疾病诊断与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心内心肌纤维化抗凝及抗心衰治疗为主,抗心衰以改善心脏舒张功能障碍为目的。早期可用强的松30~60mg/d,分三次给药,心衰控制后改为10mg/d维持。长春新碱和羟基脲亦可试用。晚期可行心内切除术,但风险大。嗜酸性纤维增生性心内炎以抗凝、激素及抗过敏药物治疗为主。Becker氏心血管胶原病以激素治疗为主,但疗效不确定。

  • 标签: 心内膜疾病 诊断 治疗
  • 简介:布鲁菌心内炎是布鲁菌病少见的并发症,文献报道发生率不足2%,但却为导致布鲁菌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本文报道2例布鲁菌心内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文献复习,以望增加对这一少见病的认识。

  • 标签: 布鲁菌病 心内膜炎 马耳他布鲁菌
  • 简介:第1例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合并感染性心内炎患者女,39岁,因反复活动后乏力5年,晕厥1次入院。查体:血压110mmHg/75mmHg(1mmHg=0.133kPa),两肺呼吸音清,两肺底未闻及干湿性口罗音。心率80次/min,律齐。胸骨下端两侧三尖瓣听诊区可闻及2~3/6级收缩期杂音。超声检查:右心扩大,房间隔中部连续性中断约24mm(图1),

  • 标签: 感染性心内膜炎 房间隔缺损 先天性心脏病 收缩期杂音 肺呼吸音 右心扩大
  • 简介:摘要2019年底中国农业科学院下属兽研所发生群体性布鲁菌隐性感染,引发公众对布鲁菌病的关注。布鲁菌病是一种主要发生于发展中国家、发生率低、病死率低、易于被忽视的乙类人畜共患传染病。其中,感染性心内炎是布鲁菌病致死的主要原因。目前临床上布鲁病性心内炎首诊确诊率低、确诊时间长,该文概述了国内外布鲁病性心内炎的诊治现状,提出了我国布鲁病性心内炎诊治中的问题及建议,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布鲁病性心内炎的诊治水平。

  • 标签: 心内膜炎,细菌性 布鲁菌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感染性心内炎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选我院2015年6月~2017年1月收治的116例感染性心内炎患者临床资料,实施护理干预措施,进行回顾性。结果116例患者中,显效72例,见效42例,总有效率98.3%,112例患者对护理非常满意,护理满意度达96.6%。结论加强对感染性心内炎的综合护理,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及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感染性心内膜炎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感染性心内炎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1999年4月至2009年6月,我院120例IE患者在接受内科抗感染治疗同时采取积极的外科手术治疗。结果围术期死亡1例,远期IE复发死亡2例,其余患者经随访,心功能均恢复至I~级。结论外科手术治疗感染性心内炎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措施,它降低了感染性心内炎的死亡率。正确掌握手术时机,彻底清除感染病灶,恢复瓣膜功能以及围手术期应用有效抗生素是提高感染性心内炎治愈率的关键。

  • 标签: 心内膜炎 感染性 心脏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本研究回顾4例真菌性心内炎的诊断和治疗经过,其中病例1为真菌性心内炎合并瓣膜赘生物,病例2为人工瓣膜真菌性心内炎,病例3为真菌性心内炎致室间隔脓肿,病例4为复发性真菌性心内炎,所有病例均行手术治疗,最终治愈3例,死亡1例。此4例真菌性心内炎的共同特点为临床特征不明显,术前诊断有赖于血培养和超声心动图,术后赘生物宏基因组学二代测序可作为术前血培养阴性病例诊断的有效补充。手术联合规律、长程、有效抗真菌治疗是治愈真菌性心内炎的重要方法。

  • 标签: 感染性心内膜炎 血培养 高通量基因测序 组织培养技术 抗真菌剂 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