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无应答的影响因素,为临床上注射乙肝疫苗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年10月-2011年12月在本院进行乙肝疫苗接种的825例新生儿,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对新生儿的乙肝病毒表面抗体进行检测,同时对家长进行调查,分析新生儿出生状况。结果男性患者无应答率为1.24%,女性患者无应答率为1.65%,女性患者无应答率高于男性患者,但两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12月龄患者无应答率为0.25%,13-18月龄患者无应答率为4.03%,13-18月龄患者无应答率高于7-12月龄的患者,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体重患者无应答率为4.66%,正常体重和超重患者无应答率分别为1.91%和0.72%,低体重患者无应答率高于正常体重及超重患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儿患者的无应答率高于足月儿患者,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的月龄、是否早产、母体孕期乙肝表面抗原情况等因素对于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应答情况具有很大的影响,对早产儿等免疫无应答高危新生儿应进行乙肝抗体监测。
简介:摘要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已成为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而预防乙型肝炎最好的方法是接种乙肝疫苗,但是自乙肝疫苗问世以来,有5%一10%的人在接种乙肝疫苗后出现无应答和低应答。接种乙肝疫苗后的低应答和无应答是国内外专家研究较多的一个问题。导致乙肝疫苗免疫失败的原因可分为4类因素(1)机体因素,如接种人群的年龄、性别、体重、遗传因素、机体免疫状况;(2)接种因素,如接种的途径、部位、针次、程序;(3)疫苗因素,如疫苗的抗原成分、含量、灭活方法、佐剂的质量;(4)其他因素,如隐性感染、疾病因素、不良嗜好和病毒变异等。针对免疫失败的原因,采取相应补救措施,
简介:摘要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一直以来都是世界范围内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可导致急、慢性肝脏疾病以及多种并发症。接种HBV疫苗诱导机体B细胞分泌保护性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hepatitis B surface antibody,HBsAb)是预防HBV感染最重要的措施。研究表明不同个体对HBV疫苗应答的效应不一致,可分为超高/高、正常/中等、低/无应答,对其产生机制的研究可为高滴度HBsAb制备、HBV感染防治等提供参考。本文将对HBV疫苗接种后不同应答效应个体B细胞特征和机制的研究概况与进展进行综述。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的早期肝胆生化应答。方法Child-Pugh(C-P)分级将PBC分为A、B和C组,每日13~15 mg/kg的熊去氧胆酸(UDCA)治疗3~4周。出现一个或多个肝胆生化指标改善定义为早期生化应答。对各组治疗前后的ALP、γ-谷氨酰转肽酶(GGT)、AST、血清总胆汁酸(TBA)和总胆红素(TBil)指标采用秩和检验计量比较,基线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并做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结果C-P分级A和B级组的ALP、GGT、AST和TBil水平有显著下降(P<0.05),C级组无显著变化(P>0.05);TBA水平在A、B和C级组均较前显著性升高(P<0.05)。治疗后下降不足20%基线指标的ROC曲线分析显示C-P分级A级组,ALP、GGT和AST水平Cut-Off值分别为211.00 U/L、285.85 U/L、86.68 U/L。C-P分级B级组,ALP、GGT和AST水平Cut-Off值分别为505.00 U/L、353.10 U/L、179.15 U/L。C-P分级C级中,各指标ROC曲线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LP、GGT和AST同步下降≥20%的TBil指标中,ROC曲线分析显示A、B和C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LP、GGT和AST同步下降≥20%的TBA指标,C-P分级A级组和B级组,TBA水平Cut-Off值分别为38.75 μmol/L、35.95 μmol/L。C-P分级C级TBA水平值ROC曲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LP、GGT和AST下降不足40%的基线值的ROC曲线分析中,C-P分级A、B和C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初诊PBC经UDCA治疗3~4周后,C-P分级A或B级ALP、GGT和AST满足Cut-off值,生化应答可以实现下降20%或以上,其中ALP准确性较高。C-P分级A或B级PBC患者UDCA治疗后TBA水平提升,满足Cut-off值时,提示ALP、GGT和AST指标有下降20%或以上可能。总胆红素无应答。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成年人乙型肝炎(乙肝)疫苗(HepB)初次免疫(初免)无应答者再次免疫(再免)后8年的抗体持久性。方法2009年8-9月选择济南市章丘区农村社区作为研究现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为18~49岁、本地常住人口、既往无HBV感染史和HepB接种史、健康状况良好者。按照“0-1-6”程序完成3剂次HepB初免的无应答成年人进行3剂次再免,分别于再免后1个月(T1)、2年、4年和8年采集静脉血,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CMIA)检测抗-HBs、HBsAg和抗-HBc。结果再免后T1、2年、4年和8年时抗-HBs阳性率分别为85.12%(549/645)、60.60%(283/467)、55.90%(199/356)和55.09%(222/403),其中前2年、3~4年和5~8年的年均递减率分别为15.62%、3.96%和0.36%;抗-HBs几何平均浓度(GMC)分别为153.92、21.43、15.02和13.68 mIU/ml,其中,前2年、3~4年和5~8年的年均递减率分别为62.69%、16.28%和2.3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再免后8年抗-HBs阳性率和GMC均与T1时抗-HBs水平独立相关,与T1时抗-HBs GMC<100 mIU/ml者相比,T1时GMC为100~和≥1 000 mIU/ml者再免后8年抗-HBs阳性率(OR值分别为14.13和62.91)和GMC(β值分别为1.88和3.24)均较高(均P<0.001)。再免后8年无HBsAg阳转者,抗-HBc阳转率为14.14%(57/403)。结论成年人HepB初免无应答者3剂次再免后,抗体在前4年衰减较快,5年后进入稳定状态,再免后8年多数人抗-HBs仍维持在保护水平之上;抗体持久性主要与再免1个月时的抗体水平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60µɡ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酵母)用于无应答人群的免疫成功率和免疫效果。方法将经常规剂量和程序接种3剂乙肝疫苗后,查血无乙肝表面抗体产生的无应答人群病例130例,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观察组应用深圳泰康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60µɡ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酵母)采用一针接种;对照组再次按常规剂量和程序接种3剂乙肝疫苗,观察两组免疫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抗体阳转率(90.77%),明显高于对照组(63.08%),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60µɡ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酵母)安全性良好,免疫成功率高,对于常规免疫无应答人群的免疫效果更好。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原发性肝癌诊疗心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手术切除仍然是延长肝癌病人生存期的首选治疗方法。适应证全身情况较好,心、肺、肾功能无严重损害,能耐受手术;无远处转移;肝功能Child分级B级以上;影像学检查显示肿瘤局限于肝的一叶或半肝,未侵犯肝门及下腔静脉,有可能切除者;术前判断术后剩余肝脏有足够的质量且血供和静脉回流不受影响,肝功能能代偿者。切除方法有规则性肝切除术和非规则性肝切除术。规则性肝切除术包括肝段切除、肝叶切除、半肝切除和肝三叶切除等,不规则性肝切除术即局部切除。具体采取何种切除方法应根据肿瘤的大小、部位、肝硬化程度和病人自身情况等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