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经桡动脉路径择期行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后使用TR-Band止血器和XEMEX止血器进行压迫止血的效果。方法将经桡动脉路径行冠脉介入治疗的患者110例随机分成TR-Band组(n=55)和XEMEX组(n=55),观察两组患者止血的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及舒适感。结果PCI术后使用TR-Band桡动脉充气止血带和XEMEX止血器均能成功止血,止血的效果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出血、血肿、麻木、紫绀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在疼痛感觉和皮肤压力性溃疡方面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两种桡动脉止血器均能有效止血,使用TR-Band止血器对穿刺口周围皮肤损伤小,疼痛的程度低,舒适程度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复方青黛丸(浓缩丸)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照射治疗玫瑰糠疹临床疗效。方法将77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行NB-UVB照射,隔日1次;外用炉甘石洗剂;治疗组39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复方青黛丸(浓缩丸)2g/次,每日3次。疗程为十天。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复方青黛丸(浓缩丸)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玫瑰糠疹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两种常用止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2011年收治的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11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55例,观察组术中采取子宫动脉阻断术,对照组采取垂体后叶素止血,对两组者术中、术后出血量和止血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术中和术后出血量分别为55.5±19.1ml和66.4±8.4ml,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体温方面不存在差别(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行子宫动脉阻断术止血效果良好,且不影响患者术后卵巢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止血药物治疗咯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总结应用常规止血药物治疗咯血无效时、而应用非止血药物治疗咯血的经验。结果咯血患者经过非止血药物的应用,取得了明显的疗效。结论应用非止血药物治疗咯血,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简介:目的:探讨血小板功能分类及临床应用,并试图探讨血细胞冰冻的个体化。方法:将不同浓度的(DMSO)作为保护剂加入血小板中,在-80℃条件下进行冰冻,观察冰冻前后凝血及收缩块形成过程,检测冰冻前后及不同离心条件下血小板的计数、血浆中血小板第3因子(PF3)、血小板第4因子(PF4)、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及P-选择素(CD62P)对血小板的聚集、黏附、血块收缩功能的影响。对质控条件合格的冰冻血小板单独或合并新鲜血小板的临床应用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血小板阻断后血液不凝集;血浆纤维蛋白收缩块形成过程分两个阶段:第一步血浆凝集,需要5~15min;第二步纤维蛋白收缩块形成,约在2h内完。血浆中PF3、PF4及CD62P对血小板的功能有促进凝集和抑制收缩两方面的影响。冰冻血小板和新鲜血小板搭配应用与单独的新鲜血小板的临床效果有明显差异;2%与5%的DMSO冻存血小板质量无明显差别。结论:血小板可进行功能分类,即因子释放类和血块收缩类;止血过程分两步进行,第一步为血浆凝集阶段第二步为血栓形成阶段,两类血小板分别参与不同的止血阶段,经典的止血机理值得商榷;冰冻血小板和新鲜血小板搭配应用效果较好;可用低浓度2%的DMSO做进行冻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气压止血带时,通过改进止血带袖带制作方法观察改良后的方法对止血效果、使用止血带后皮肤损伤情况及平均操作时间的影响。方法制作改良的下肢止血带。择期行下肢膝关节及以下部位手术的成年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传统方法组、改良方法组各50例。传统组在患肢大腿上1/3处先用1张石膏棉纸缠绕肢体皮肤,缠上止血带,再用绷带缠在止血带上加以固定;改良方法组将自制改良止血带缠绕在患肢大腿上1/3,将反折面向上反折固定保护止血带。比较两组止血效果、使用止血带后皮肤损伤情况、平均操作时间。结果两组止血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止血带后皮肤损伤情况、平均操作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方法组皮肤损伤发生率、平均操作时间明显低于传统组。结论使用改良气压止血带可以减少止血带皮肤损伤情况发生,并可缩短操作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