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尽管经过40多年的研究并也得到了认可,但患者讨论和日常诊疗相结合的模式仍进展缓慢。Neal Maskrey将其归咎为临床医生缺乏更广泛的沟通技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患护陪共同决策护理模式对脑外伤后睡眠障碍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2023年6月至2024年6月,选取我院收治的脑外伤后睡眠障碍患者52例,并随机分为常规组(n=26)与优质组(n=26)。前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后组实施医患护陪共同决策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和睡眠质量评分。结果:护理后,优质组疾病不确定感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优质组睡眠质量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医患护陪共同决策护理模式能够有效减轻脑外伤后睡眠障碍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提高其睡眠质量,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医患护陪共同决策护理模式对脑外伤后睡眠障碍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1月—2022年3月收治的80例脑外伤后睡眠障碍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组,观察组行医患护陪共同决策护理模式、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疾病不确定感评分及睡眠质量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外伤后睡眠障碍患者实施医患护陪共同决策护理模式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疾病不确定感评分及睡眠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医患共同决策(SDM)联合认知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持续性幻听症状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精神分裂症伴持续性幻听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组60例。患者均接受常规精神分裂症药物护理干预,此基础上,实验组给予SDM联合认知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认知护理干预,共进行8周干预。比较干预前、干预第8周时两组抑郁症症状[阴性、阳性症状量表(PANSS)]、持续性幻听症状[幻听量表(AHRS)]区别。比较干预8周后两组对症疾病危险因素与治疗相关知晓率区别。结果 干预第8周时,两组阳性量表(POS)评分、阴性量表(NEG)评分、一般病理症状量表(GNE)评分、PANSS总分及AHRS分值均显著低于干预前,且实验组明显低于同一时间对照组(P
简介:[摘 要]目的:为落实“健康中国”战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顶层设计与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实践相结合,本着对焦突出矛盾,解决实际问题,探讨缓解医患矛盾,加强医学生人文教育和医患共同体建设的有效路径,为建立科学医学与人文医学的平衡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文献分析法和半结构化访谈深入分析在医学生人文教育和医院运营实际中可采用的有效手段,提出在现有基础上构建医患共同体的可行性方式。结果:多措并举主动深化改革,通过做好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落地实践、医学生人文教育方式方法创新、医务社工介入医患服务模式探索,三力一体构建医患共同体,提升就医体验,切实巩固医务人员工作成效和提升患者满意度。结论:在现行条件下,该“三力一体”医患共同体构建模式可有效弥补医学生人文教育欠缺和医务社工发展初期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尤为适合公立三甲医院用于改善医疗服务,践行“把群众受益作为出发点和立足点”,全方位增强医患改革获得感。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ICU患者早期活动共同决策方案,为开展ICU患者早期活动,提高患者活动依从性提供指导。方法于2021年7—12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16名从事共同决策研究的医疗及护理专家为函询专家,应用德尔菲专家函询法构建ICU患者早期活动共同决策方案。结果共进行2轮专家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均为0.94,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254、0.393(P均<0.01)。最终形成包括3个阶段(准备阶段、决策与执行阶段、评价阶段)、12个基本步骤和65条具体内容的ICU患者早期活动共同决策方案。结论本研究构建的ICU患者早期活动共同决策方案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可行性,能够为提高ICU患者活动依从性提供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护共同决策护理级别的程序优化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入住该院心胸外科的4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方法对患者进行护理级别判定,实验组采取医护共同决策护理级别判定。对比两组护理级别分布、护理措施落实情况、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评分。结果两组三级护理分布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一级护理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二级护理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护理措施落实情况整体好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护理质量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满意度总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护共同决策护理级别可优化分级护理质量,使护理措施有效落实,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护共同决策型分级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2016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80例患者为对照组,2017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80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传统分级护理模式,观察组实施医护共同决策型分级护理模式,对比两种模式下医护对护理分级相关内容的知晓率和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培训前后护士对护理分级相关内容知晓率均明显高于医生(P<0.05),共同决策型分级护理培训有助于提升医护对护理分级相关内容的知晓率(P<0.05);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为(96.81±3.24)分、护理级别与患者病情和自理能力符合率为96.25%、患者满意度为98.75%,高于对照组的(89.64±5.21)分、62.50%和88.75%(P<0.05)。结论医护共同决策型分级护理模式的实施与构建可以提升医护对护理分级相关内容的知晓率,更加准确的界定患者的护理级别,提高护理效果。
简介:摘 要: 为提高医学生顺应时代发展的能力,促进医学生群体明确其在建设和谐“医患共同体”中的使命与担当,引入心理学视角探讨个体化社会背景下医学生医患共情和医患沟通能力等临床医学人文胜任力的培养策略。医学的使命在于维护公众的健康与呵护百姓的生命,有效的沟通是医生践行使命的前提,和谐的医患关系是医生治病救人的基础。在和谐医患关系的美好愿景下,社会信任和道德共识的推广成为一个紧迫的道德和社会问题。面向未来的道德共识,必须依托“医患共同体”的创建、实践以及不懈推进。引入心理学视角,可以增进医学生对于自身未来医生这一角色的职业认同,促进其从认知到行为层面切实提高自身的医患沟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