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2004年7月,河南省焦作市文物工作队发现并发掘了北宋李从生墓葬,该墓中出土了宋人李从生的墓志。据墓志记载,墓主李从生为北宋神宗年间籍贯泽州的平民,哲宗元祐初年,其子李吉从泽州带领全家迁徙至怀州开采煤矿,经营矿产并兴业旺族。此墓志对研究宋代焦作的行政区划沿革与交通路线、宋代焦作的煤炭开采及北宋富民阶层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 标签: 北宋 焦作 李从生墓志
  • 简介:北宋时期的编校活动主要是在官方的组织下进行的,因而成果丰硕。编校人员对典籍进行反复编校,不厌其烦,以至于形成了三校、他校、对校等一系列的编校制度。官方主导的编校活动,为其后来走向民间奠定了基础。

  • 标签: 宋代 编校活动 编辑史
  • 简介:大致说来,北宋篆书的发展无法摆脱唐代李阳冰玉箸篆的藩篱,但究其实际来讲,其仍然存在着因循社会环境的变迁而不断更改书写观念的迹象。如前期,文字学大兴,篆书家主要聚集于徐铉兄弟、郭忠恕、欧中正、梦英等诸家,篆书取法在李阳冰,徐铉在晚年获观《峄山刻石》,出现了由取法唐篆转向秦篆的迹象;中期,金石学大兴,形成了以欧阳修、刘敞、杨南仲、章友直为中心的篆书家群体,他们对篆书的认识主要是通过金石考订来完成的,取法方向停留在"尊古"的阶段;后期书法大肆盛行尚意书风。

  • 标签: 王寿卿 李阳冰 郭忠恕 唐篆 章友直 玉箸篆
  • 简介:宋代封驳制度是在仿效唐代“故事”的基础上建立的,后来又被宋人奉为“祖宗之法”而加以尊崇.同唐代相比,宋代的封驳制度在封驳机构、方式、封驳过程以及封驳的限度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在北宋中期以后的政治运作中发挥了较大的影响.文章结合具体实例探讨了这些变化及其与政治运作的关系,分析了封驳职能的发挥在北宋前期、中期以及唐宋之间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 标签: 北宋 封驳制度 限制君权 政治运作
  • 简介:北宋时期黄河频繁决溢、日常防护不断,由此也导致物料的日常耗费、储备规模都颇为可观.为保障黄河防治的顺利开展,朝廷也逐渐在物料的准备、使用、保管等多重环节加强检计,形成一整套较为完善的体制,从而对当时的黄河防治发挥了重要作用.北宋时期黄河防治中物料检计制度的确立,对宋代乃至后世的黄河防治都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 标签: 北宋 黄河 水灾防治 物料 检计
  • 简介:笔者在当地古玩市场地摊上挑到一枚稀少的北宋“熙宁元宝”目熙版小平钱(图1)。该钱直径24.5毫米,厚1.3毫米,重3.7克。其主要特征是钱文上繁体“熙”字上部左侧的一竖和“臣”简化成了目字旁;有侧的“巳”字或因笔画隐起不清,几乎简化成了一个缩小了的竖弯钩“乚”。

  • 标签: 北宋 古玩市场 小平钱 “臣”
  • 简介:北宋国子监作为官方刻书的主要代表,其刻印的书籍校勘精审,质量上乘,被世人广为流传。这主要源于国子监在刻书过程中具有严格的管理制度,特别表现于校勘、上版刻印、图书发行和版片储藏等一系列环节。国子监刻书的精益求精,对当时文化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极具研究价值。

  • 标签: 北宋 国子监 刻书 管理制度
  • 简介:北宋时期,文坛上出现了大量集句诗,这种诗歌创作体裁多样,具有独到的创作主旨和意境,表现出强烈的作家意识,对后世诗歌,尤其对明代馆阁文学和戏曲的创作发展影响巨大。其中江西籍作家是集句诗创作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江西籍作家的集句诗不仅丰富了集句诗的内容题材,而且推动了集句诗走向文化的顶峰。

  • 标签: 北宋 江西籍 集句诗 创作
  • 简介:合门是唐宋时期外朝与内朝的分界。唐代大明宫宣政殿两侧的东、西上合门兼具礼仪和政务两方面的通进功能。至北宋,外朝文德殿两侧的东、西上合门主要承担庆礼、慰礼等礼仪场合的通进功能,而负有实际政务通进功能的阎门位置则移至内朝垂拱殿门。北宋官员经合门进入内朝的路径更加便捷,内朝君主与外朝官员之间关於政务交流的空间距离拉近,这是北宋君主走向政务前台在“空间”上的重要表现之一。合门司作为直接服务於君主的内廷机构,在赞引官员出入内朝方面负有重要职责。合门官员在排班时,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但多有规定可循,另需有文字备案,虽存在潜在的弄权空间,但朝廷亦有相应的制约防范制度。

  • 标签: 北宋 合门 通进 君主
  • 简介:位于陕西商洛的洛南县博物馆收藏有一件北宋耀州窑瓷碗印花模,二级文物,1984年洛南县政府基建工地出土。口内径5.2厘米,口外径12.1厘米,高6.4厘米,重480克。乳状形体,胎体呈乳白色,口内敛,深腹斜壁,小圜底。外壁口下部有两周弦纹,表面通饰缠枝菊花、牡丹纹,间饰繁缛花叶。口沿及外底略残。在瓷器上雕画花纹是北宋时期流行的装饰手法,划花用刀刻,绣花用针剌,印花用模印,印花工艺的应用使瓷器产量大大提高。

  • 标签: 印花工艺 北宋时期 耀州窑 洛南县 装饰手法 博物馆
  • 简介:面对这样一个人,我的内心,就像我接下来的叙述一样夹带着矛盾、紧张和小心。他的面貌震住了我。一幅不知何年何月何人描绘出来的画像,绝对不是大写意,而是工笔,如宋代院体画中的人物,在一段难以确定又年深月久、早已发黄的岁月中,露出的是一张严谨而工整的国字大脸,那凝视着你的瞳孔、扬起的眼角和眉梢、高挺的鼻梁、沉静的胡髭与须髯,还有那抿着的不苟言笑的嘴唇,这清晰地呈现出来的每一个细节,都在颠覆我对此人的想象,一点也没有我想象中那像黑铁一样的冷酷,也不像我想象的那样充满了棱角,这就是一副标准的古典政治家的形象,一个忠直得近乎淳厚的士大夫形象,却有一股不怒而威的正气仿佛充盈于胸间。

  • 标签: 政治家 双重人格 双刃剑 王安石 北宋 大写意
  • 简介:摘要邵伯温《邵氏闻见录》是一部宋代文言轶事小说。本书所载内容丰富,涉及面甚广,遍及朝章制度、朝政始末,洛中形势等,尤其对北宋名公巨卿事迹记之尤详。邵博《邵氏闻见后录》内容范围广泛,所记北宋逸事,成书于紹兴二十七年,与《闻见录》体例大致相同,但内容兼及经史子集,涉及面更广。主要分直接和间接两大类,直接是亲见亲闻,间接指对史料的摘录和评论。本文通过邵伯温《闻见录》、邵博《闻见后录》中北宋文人事迹史料的考辩,厘清其中所载北宋文人逸闻轶事的真伪,洞察笔记作者邵伯温、邵博的书写心态,力图还原北宋党争背景下的社会风貌,为北宋文人研究提供了佐证和帮助。

  • 标签: 文人事迹 考辩
  • 简介:宋徽宗即位之初,向太后垂帘听政。知枢密院事曾布与左仆射章惇,就两府覆奏公事的方式产生了分歧。曾布为了能与向太后密谈,力主分班覆奏,章惇则力主合班覆奏,以求削弱曾布的优势。两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在政争中利用了分班奏事、合班奏事、留身奏事、进熟状等多种进奏渠道。最终,在复杂因素的影响下,曾布压倒章惇,获得了胜利。透过这次政争,我们可以对北宋君主与宰辅之间沟通渠道的运行实态,形成立体细致的了解。此外,此事亦提示我们,个人层面的君主、宰辅关系,与体制层面的皇权、相权关系,既有关联,亦有参差。君相之间既有矛盾,更有互补。相比备受关注的君相之争,两者如何在政治运作中形成"组合",更值得重视。

  • 标签: 北宋 徽宗 宰辅 奏事 皇权
  • 简介:晋东南作为戏曲文物聚集地,最近又发现了一通北宋修"舞楼"碑刻。该碑为北宋宣和元年(1119)《修灵湫庙载记》~①(图1),现存山西长子县石哲镇房头村灵湫庙院南侧,保存基本完好。碑青石质,高120厘米,宽60厘米,厚20.5厘米,笏首方趺,正书额题"修灵湫庙载记"。该碑披露后~①,山西师范大学戏曲文物研究所王潞伟在《戏剧》2015年第1期上发表《北宋上党神庙演出场所探微》一文进行了初步论述。但对灵湫庙貌及其剧场沿革,灵湫神崇拜,首次出现的宋代舞楼面阔信息以及北宋舞楼

  • 标签: 修灵 戏曲文物 山西师范大学 湫神 长子县 面阔
  • 简介:自然与历史的关系问题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以往有一些看法或多或少将自然与历史看作不相干的事物,"历史的自然"与"自然的历史"将自然与历史的关系置于人的感性活动之中,真正实现了自然与历史的辩证统一。一方面,人类通过感性活动对自然进行改造和变革,使自然不断扬弃自身自在性,打上人类烙印,形成了"历史的自然";另一方面,人类通过感性活动形成人类历史的过程中,又无法离开自然基础和条件,历史就是自然界对人来说的生成过程,这是"自然的历史"。因此,自然与历史是密切相干的事物,它们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两个维度,而非两个过程。"历史的自然"与"自然的历史"这一认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它突出了实践的生存论、本体论意蕴;实现了抽象自然观向感性自然观的转变;实现了唯心主义历史观向唯物主义历史观的转变;实现了主客对立向主客同一的转变。

  • 标签: 自然 历史 感性活动 劳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1984年1月24日至29日,邓小平视察深圳、珠海两个经济特区。2月7日至10日视察福建厦门和正在建设中的厦门经济特区。视察期间,邓小平为深圳特区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为珠海特区题词:“珠海经济特区好。”为厦门特区题词:“把经济特区办得更快些更好些。”2月24日,邓小平就办好经济特区和增加对外开放城市的问题同中央几位负责同志谈话。

  • 标签: 厦门经济特区 珠海经济特区 历史 深圳特区 邓小平 珠海特区
  • 简介:摘要历史地图在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历史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可以应用于教学过程中多个不同环节,所以如何适当地运用历史地图进行教学非常关键。本文阐述了历史地图的作用,并探讨了如何对学生进行历史地图分析能力的培养。

  • 标签: 历史地图历史教学分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