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氏闻见录》、《邵氏闻见后录》中北宋文人事迹考辩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0-20
/ 2

《邵氏闻见录》、《邵氏闻见后录》中北宋文人事迹考辩

杨敬龙

杨敬龙牡丹江师范学院

摘要:邵伯温《邵氏闻见录》是一部宋代文言轶事小说。本书所载内容丰富,涉及面甚广,遍及朝章制度、朝政始末,洛中形势等,尤其对北宋名公巨卿事迹记之尤详。邵博《邵氏闻见后录》内容范围广泛,所记北宋逸事,成书于紹兴二十七年,与《闻见录》体例大致相同,但内容兼及经史子集,涉及面更广。主要分直接和间接两大类,直接是亲见亲闻,间接指对史料的摘录和评论。本文通过邵伯温《闻见录》、邵博《闻见后录》中北宋文人事迹史料的考辩,厘清其中所载北宋文人逸闻轶事的真伪,洞察笔记作者邵伯温、邵博的书写心态,力图还原北宋党争背景下的社会风貌,为北宋文人研究提供了佐证和帮助。

关键词:文人事迹考辩

一、邵伯温、邵博父子笔记创作宗旨

《闻见录》是邵伯温晚年所著,变法与反变法的最尖锐、最激烈的斗争,已经变为历史的沉积。但是他是在那个时代成长的,受父亲以及身边好友所影响,牢牢地站到父辈的立场上是一位坚决反对变法的反对派。虽然已经成为尘埃,但是余波并未消除,特别是在北宋灭亡的时候这一问题变的更加尖锐,而那些儒士把所有责任都归结于变法,而《闻见录》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和政治气氛下撰著的。所以,在《闻见录》中,所记王安石变法的事特别多,例如变法与反变法派主要人物王安石、司马光等人的思想、观点、言论、行为,甚至是个人的道德品质、家庭琐事,都不厌其详,收录卷中。

《闻见后录》是邵博续写其父所著的《邵氏闻见录》,因受其父及父好友影响,他的思想及立场必定会潜移默化的跟父辈站到一起。而邵博正是处在两宋之间的政坛动荡中,当时的社会环境对他的影响也是十分深刻的。因此父子二人的笔记中所及北宋文人朝堂间的逸闻轶事,对于研究北宋文人生平、思想、文学创作心态等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但其二人记事毕竟是在北宋濒临灭亡和强大的政治漩涡下成书,也必然带有政治立场视角下的个人主观感情色彩,对于北宋文人事迹材料要认真予以考辨。

二、《邵氏闻见录》中北宋文人事迹考辩

谢希深、欧阳永叔官洛阳时,同游嵩山。自颍阳归,暮抵龙门香山。雪作,登石楼望都城,各有所怀。忽于烟霭中有策马渡伊水来者,既至,乃钱相遣厨传歌妓至。吏传公言曰:“山行良劳,当少留龙门赏雪,府事简,无遽归也。”钱相遇诸公之厚类此。(卷八)

尽管欧学专家刘德清先生已经对嵩山之游进行了考证,认为时值九月天不可能出现“赏雪”之情形,与现实情况不相符,但是宋人却宁愿相信这件事情是真实的。南宋的朱熹在其《宋名臣言行录》中就曾转述过这个传说,洪迈在《容斋随笔—容斋五笔》中以及祝穆在其《古今事文类聚前集》中也都分别引用了这个传说,由此可见这个传说的传播范围之广,受众影响力之大。即便九月很难出现大雪情景,故事的内核也有其存在的真实性。充分反映了对当时洛阳文学的人文环境以及人们理想中上下级关系的钦羡之情。

毁誉参半的王安石,《闻见录》中的王安石不迩声色,慷慨钱财。《邵氏闻见录》卷十一:

王荆公知制诰,吴夫人为买一妾,荆公见之,曰:“何物也?”女子曰:“夫人令执事左右。”安石曰:“汝谁氏?”曰:“妾之夫为军大将,部米运失舟,家资尽没犹不足,又卖妾以偿。”公愀然曰:“夫人用钱几何得汝?”曰:“九十万。”公呼其夫,令为夫妇如初,尽以钱赐之。

而在《闻见录》卷四又载:

神宗天资节俭,因得老宫人言:祖宗时,妃嫔、公主,月俸至微,叹其不可及。王安石独曰:“陛下果能理财,虽以天下自奉可也。”帝始有意主青苗、助役之法矣。安石之术类如此,故吕诲中丞弹章曰:“外示朴野,中怀狡诈。”

由此可以看出,王安石把“天下”看做是皇帝的私有财产,认为皇帝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随意支配。

三、《邵氏闻见后录》中北宋文人事迹考辩

虽然历史上这些无传文的北宋文人事迹在材料中并没有标明出处,但是却能帮助我们对历史进行更深层次的探寻与了解,弥补正史的不足。但在同时代其他笔记材料中能见到,可以互相补正。例如在《闻见后录》卷十五中记载:

曾子固初为太平州司户。守张伯玉,前辈人也。欧阳公、王荆公诸名士共称子固文章。伯玉殊不顾,问语子固:“吾方作六经阁,其为之记。”子固凡誊稿六七,终不当伯玉之意,则为子固曰:“吾自为之。”其书于纸曰“六经阁者,诸子百家皆在焉”。不书尊经也云云。子固始大畏服,益自励于学矣。

而厉鄂在《宋诗纪事》中也有记载:

“伯玉,字公达,建安人,第进士。尝为苏州郡从事,范文正公举以应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嘉佑中为御史,初知太平府后选司封郎中,有《蓬莱集》。”

《闻见后录》中记载的,在《紫微诗话》中有类似记载:

曾子固初为太平州司户。守张伯玉,前辈人也。欧阳公、王荆公诸名士共称子固文章。伯玉殊不顾,问语子固:“吾方作六经阁,其为之记。”子固凡誊稿六七,终不当伯玉之意,则为子固曰:“吾自为之。”其书于纸曰“六经阁者,诸子百家皆在焉”。不书尊经也云云。子固始大畏服,益自励于学矣。

由此可见《邵氏闻见后录》中的信息应该是从《紫微诗话》中来的。这一材料所反映出来的信息只有详略之别,并没有错对的问题,所以这些材料也只是互相补充的关系。

通过以上材料分析,在邵氏父子所著的《闻见录》中,可以看出由于时局的不同,各自的人生经历不同,在笔记中都有所体现,北宋文人的经历或繁或简,都能看出邵氏父子对北宋文人与士人的特殊情感。无论是《闻见录》或是《闻见后录》,书中做记载的北宋文人和当时动荡的北宋末年社会,内容丰富,抒写真挚,真是一部难得的宋人笔记,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宋]邵伯温著.李剑雄,刘德全校.邵氏闻见录[M].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

[2][宋]邵博著.邵氏闻见后录[M].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

[3]上海古籍出版社。宋元笔记小说大观[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4][元]脱脱撰.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

[5]中华书局编辑部.宋元方志丛刊[M]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