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根据不同的地域特点开展劳动教育,实现劳动教育的有效实施,是劳动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以我校所处环境为例,我校位于灌口,拥有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学校开辟了一个小山丘,建设了一个《红领巾活动基地》为开展劳动教育提供了有利的平台。为培养学生“自愿劳动、规范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协作劳动”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我们根据自身的特点,以特有的环境为积淀,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种活动方式,让学生走出班级、走出课堂、了解校园教育基地。
简介:摘要:“五育融合”指的是由传统德、智、体、美、劳五育各自开展的割裂状态转向相互渗透的融通状态。基于“五育融合”的视角,劳动教育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将知识学习与主客世界的改造相融通,将所知转化为“成人”与“成事”的资源,促进其意义世界的主动建构。劳动教育应是“以学致思”“由思而事”“以事成人”的过程,由此实现学生由“旁观者”转向“当事者”,由“认识主体”走向“实践主体”,最终在“成事”中自觉“成人”。未来体系化的劳动教育建构应明确“成事成人”的价值定位,架构起知识学习与个体行动的桥梁,形成“学一思—做”动态循环的劳动教育过程,建构起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互融通的教育结构。
简介:【摘要】在党的二十大会议上,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部分,习总书记这样强调“我们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高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最后阶段,也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阶段,由于有高考的压力,和人们对社会现实的认知误区,导致其中的劳动教育一直成为五育融合教育中最薄弱的环节。本文认为,劳动改造世界、劳动创造文明,劳动教育在五育中有不可取代的重要意义,劳动教育更要关注劳动本身的内涵与文化特质,而语文教学理应勇于分担这一重任。即通过对学生进行劳动文化教育,使学生从根本上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崇尚劳动。
简介:摘要:劳动是学生学习知识和生活经验的重要载体,是培养学生高尚心灵的必要条件,虽然“劳”放在了德、智、体、美、劳的最后一位,但是对于幼儿的发展却发挥着首要作用,若是没有形成良好的劳动品质,学生就不可能独立地走向社会,也就无法掌握生活与生存的技巧,更不可能实现“五育并举”的教育目标。劳动过程需要学生手、脚、眼睛等多种器官的参与,学生也需要思考、动手、观察,才能完成劳动任务,这对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发展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简介: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会议上,对于劳动教育事业都予以高度的重视与持续关注,且对其发表重要的论述。他提出要把劳动教育落实到教育的全过程。2020年,国家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教育部印发了《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不言而喻,大学生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艰巨重任。健康的体魄、完善的人格是新时代国家对于年轻一代的期望。可见,每个阶段的劳动教育质量都引起国家的足够重视,它是国家在培养人才过程中重要衡量指标之一,坚决将劳动教育落地实施是当前学校劳动教育的紧要任务,不能使劳动教育出现“缺位”状态,努力构建劳动教育具体策略的任务迫在眉睫。本文致力于结合自身的教育经验,对小学劳动教育的应用、策略以及反思等进行研究,希望通过研究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简介:摘要:高校需要对于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进行更进一步的提升,基于高校自身的特点进行劳动教育课程的完善和改进,提升大学生本身的动手能力以及相关的劳动意识,在未来步入职场或者社会的时候,基于“五育并举”视阈下的德育教育,能够通过自己双手获取劳动果实,感受劳动的喜悦。
简介:摘要:在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人们的生活质量直线上升,越来越多的家长溺爱孩子,不让孩子动手劳动,导致孩子缺少劳动意识,动手实践能力持续下降。劳动教育是五育的主要构成部分,对培养小学生的劳动价值观、劳动能力起着不可忽略的作用。同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版)》中明确提出劳动教育已脱离综合实践活动课时,可见,国家层面对劳动教育的重视与关注。五育融合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学生全方面发展的保障。在此背景下开展小学劳动教育,有助于丰富劳动教育内涵,完善小学生的劳动素养。基于此,本文立足五育融合视野,深度探析了小学劳动教育的实践路径、价值意蕴,以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