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intravenousleimyomatosis,IVL)的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0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妇科收治的1例IVL患者进行临床诊治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经期延长,月经量多,贫血(65g/L),下腹部可扪及一肿物。术前诊断为“子宫平滑肌瘤”.入院宫腔镜检查可见宫腔内充满白色“蠕虫”样小肿块.腹腔镜下见子宫左侧壁充满灰白色条索状肿物,延至阔韧带宫旁组织,行全子宫及双侧输卵管切除术.病理诊断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伴大片玻璃样改变.结论子宫IVL发病少见,具有良性组织学特征和低度恶性潜能。主要通过手术治疗,辅助激素治疗。
简介:摘要子宫脉管内平滑肌瘤较少见,虽然病理学是良性肿瘤,而临床行为类似恶性,可沿静脉延伸达下腔静脉,甚至蔓延到心脏危及生命。通过子宫脉管内平滑肌瘤文献分析了解该疾病的生物特性,减少该病的误诊率。
简介:MRI诊断右侧髂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血栓,该病患者的子宫、下腔静脉、右心内的肿瘤在MRI上表现为同一信号,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病变延伸到腔静脉和右心的病例非常罕见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34例下腔静脉内平滑肌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和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至2019年1月我院血管外科进行手术治疗的34例下腔静脉内平滑肌瘤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下腔静脉平滑肌瘤病的临床特点,探讨其护理重点和护理方法。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伤口愈合良好,术后并发症包括心律失常16例、肺部感染1例,均经药物治疗好转,所有患者痊愈出院,无死亡病例。34例患者均进行了随访,随访时间3~98个月,5例术后出现肿瘤复发,1例50个月后在当地医院死于循环衰竭,其他病例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对34例下腔静脉内平滑肌瘤患者进行手术治疗过程中,重点在于加强围手术期患者的心理护理,完善术前准备,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做好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工作,出院时强调长期随诊的重要性,预防复发,促进患者康复。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静脉内平滑肌瘤(IVL)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探讨血管生成相关分子在IVL中的表达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2013年1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40例IVL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Log-rank检验比较不同特征患者的无复发生存(RFS)率的差异。对10个血管生成相关分子进行免疫组织化学(IHC)染色,分析其在IVL中的表达特点,计算表达率高的分子诊断IVL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诊断价值。结果40例IVL患者年龄[M(Q1,Q3)]为47(43,50)岁,临床表现不典型,术前超声诊断准确率为12.5%(5/40),CT和(或)磁共振成像(MRI)诊断准确率为26.7%(8/30),术中冰冻切片诊断准确率为30.0%(12/40)。IVL总体复发率为10.0%(4/40)。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既往有剖宫产史的IVL患者的累积RFS率(40.9%)低于无剖宫产史者(96.4%)(P<0.05);中位RFS时间短于无剖宫产史者(16.4比22.2个月)。肾上腺髓质素(ADM)、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FGFR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和血管生成素受体酪氨酸激酶受体1(TIE1)在IVL中的总体阳性率分别为65.0%(26/40)、75.0%(30/40)、57.5%(23/40)和50.0%(20/40)。肿瘤最大径>5 cm者FGFR1表达强度和阳性率高于肿瘤最大径<5 cm者(P<0.05)。绘制ROC曲线发现,FGFR1联合ADM、VEGFR3和TIE1诊断IVL的AUC为0.876(95%CI:0.788~0.964,P<0.001)。结论IVL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既往有剖宫产史者累积RFS率低,复发间隔较短,影像学及冰冻切片诊断率低。FGFR1与ADM、VEGFR3、TIE1在IVL中均呈高表达,四者联合应用诊断IVL的效能高于影像学及经典的血管内皮标志物的诊断水平。
简介:摘要播散性腹膜平滑肌瘤病是一种罕见的良性平滑肌肿瘤,本研究对我院近期收治的两例播散性腹膜平滑肌瘤病患者的治疗方案及临床结果进行分析,旨在为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简介:摘要 报告了 1例在全身麻醉、体外循环下进行的右心系统子宫内平滑肌瘤及盆腔巨大肿瘤切除术后的护理经验。患者术前多次脑梗死病史,进行全面评估,充分准备;术后严密观察病情,维持循环稳定,预防脑梗死再次发生,保持胸腹阴部均引流通畅,加强胸腹联合手术切口的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患者手术顺利,未发生心律失常、出血、重要脏器损害、感染等并发症,术后第 40天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