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手术治疗髌骨不稳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关节镜辅助外侧支持带松解,内侧支持带紧缩、改良Maquet术及内侧髌股韧带(medialpatellofemoralligament,MPFL)重建治疗髌骨不稳患者10例(11膝),手术前后均采用Fulkerson及kujala评分表进行评分,比较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康复情况,并通过手术前后Q角、外侧髌股角(LPA)、髌骨外移率(LS)的测量观测术后髌骨外移度.结果术后均获得随访,均无髌骨再脱位,Fulkerson评分术前(55.09±2.17)分,术后(83.45±2.16)分,kujala评分术前(53.91±1.58)分,术后(82.00±2.19)分(P<0.05),所有患者运动能力较术前有一定改善,术前术后Q角(21.82±1.36)°和(13.23±1.85)°、外侧髌股角LPA(-5.05±1.25)°和(7.55±0.96)°、髌骨外移率LS(0.67±0.01)和(0.35±0.10)(P<0.05),下肢力线有所改善.结论关节镜辅助手术治疗髌骨不稳,能够纠正髌股关节异常对合关系,恢复下肢力线,缓解症状,改善髌股关节功能,临床疗效满意.关键词髌骨不稳;内侧髌股韧带;外侧支持带;内侧支持带;关节镜中图分类号R3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479-01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影响髌股关节不稳的主要解剖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9月—2012年9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关节外科诊治的髌股关节不稳20例患者患侧膝关节MRI资料,并将其纳入髌股关节不稳组,其中男8例,女12例,年龄(24±8)岁;包括髌骨脱位、髌骨内侧支持带损伤等导致的髌股关节不稳,排除伴有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膝关节周围骨折、关节大量积液以及曾经进行膝关节手术的病例。选取同期诊断为髌股关节排列正常69例患者的MRI资料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中男31例,女38例,年龄(25±5)岁;排除伴有明显髌股关节不适症状、膝关节可疑骨折以及交叉韧带损伤的病例。测量两组MRI的髌骨高度、股骨滑车沟角、股骨滑车外侧面比例以及胫骨结节-滑车沟间距的数值,分别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其相关。结果正常对照组和髌股关节不稳组的髌骨高度、股骨滑车外侧面比例、股骨滑车沟角、胫骨结节-滑车沟间距分别为1.02±0.15、0.63±0.13、145°±8°、(1.15±0.24)cm和1.16±0.14、0.44±0.13、152°±8°、(1.69±0.27)cm,两组间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728、5.755、3.446、8.614,P值均〈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股骨滑车外侧面比例减少、股骨滑车沟角增大以及胫骨结节-滑车沟间距增大与髌股关节不稳的发病之间的相关有统计学意义(P〈0.05)。股骨滑车外侧面比例、胫骨结节-滑车沟间距以及股骨滑车沟角的标准偏回归系数为分别为-78.221、0.277和0.026。结论髌股关节不稳患者表现为髌骨高位、股骨滑车沟角增大、股骨滑车外侧面比例减少以及胫骨结节-滑车沟间距增大,其中胫骨结节-滑车沟间距增大以及股骨滑车外侧面比例减少是髌股关节不稳发病的主要因素。

  • 标签: 髌股关节 磁共振成像 股骨滑车发育不良 胫骨结节-滑车沟间距
  • 简介:目的:应用高频超声测量中立位和前抽屉应力位下距腓前韧带(ATFL)的长度变化,探讨应力位超声检查对慢性踝关节不稳定(CAI)的诊断价值。方法:将80例受检者(共134个踝关节)分为两组:无踝扭伤病史的健康对照组(共80个踝关节)和CAI患者组(共54个踝关节)。通过声像图测量ATFL在中立位和前抽屉应力位下的长度变化。受检者通过Cumberland踝关节不稳定评定问卷自我定量评估日常活动和体育运动中的踝关节功能,用前抽屉试验评定踝关节的松弛程度,统计两组间应力位超声检查结果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并分析其与前抽屉试验的相关。结果:健康对照组双侧ATFL长度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健康对照组与CAI患者组ATFL长度变化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应力位超声检查结果与前抽屉试验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应力位超声检查与前抽屉试验具有良好的相关,可定性和定量评估踝关节的松弛程度,并可作为踝关节陈旧扭伤所致慢性机械不稳定的客观有效的诊断依据。

  • 标签: 超声 慢性踝关节不稳定 踝扭伤 距腓前韧带 前抽屉试验
  • 简介:目的了解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骨质疏松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抽样,选取74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予以内固定治疗,实验组推行人工关节置换疗法,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4.59%)明显优于对照组(78.38%),且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手术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骨质疏松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 标签: 人工关节置换 内固定 骨质疏松 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骨质疏松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共110例,按照入院编号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痊愈29例,显效19例,有效5例,无效2例,有效率96.36%;对照组痊愈9例,显效17例,有效21例,无效8例,有效率85.45%。分析、对比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结论临床在治疗骨质疏松不稳定粗隆间骨折时,可以采用人工关节置换的手术治疗方法,能有效提高患者治愈率,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人工关节置换 内固定 骨质疏松 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双极半关节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的安全,同时分析内固定手术的治疗效果,比较两组差异。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5月至2014安5月期间收治的88例老年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以下两组,一组患者为内固定组,患者例数为44例,另一组患者为双极半关节置换组,患者例数为44例。前者使用内固定手术治疗,后者使用双极半关节置换手术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内固定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19%,双极半关节置换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2.73%,内固定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双极半关节置换组患者,两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于老年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的治疗,使用内固定手术比较双极半关节置换手术具有更明显的安全,效果更加的显著,值得进一步研究分析。

  • 标签: 双极半关节置换 内固定 老年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 安全性
  • 简介:关节是全身最大的关节,承受人体的大部分重量,是最易损伤的关节之一。膝关节关节炎是由于膝关节的退行改变和慢性积累关节磨损,引起膝部关节软骨变性,关节软骨面反应增生,骨刺形成,导致膝关节疼痛,活动受限伴关节活动弹响及摩擦音的一种病症。本文将结合案例介绍推拿按摩治疗膝关节关节炎。

  • 标签: 推拿按摩 关节软骨变性 关节软骨面 关节疼痛 关节间隙 内外膝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骨距重建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与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分析2004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63例老年不稳定粗隆间骨折患者。其中采用股骨距重建,使用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33例(修复组),采取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30例(对照组)。比较2种治疗方法在手术时间长短、术中出血量、术后关节功能评分、并发症及术后下床负重时间等指标。结果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修复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开始下床负重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Harris关节功能评分修复组优良率为95.8%,对照组优良率为7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距重建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不稳定粗隆间骨折较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更具优势,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可更早下床活动,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 标签: 股骨粗隆间骨折 髋关节置换术 股骨近端髓内钉 股骨距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半髋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2010年1月至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86例股骨颈不稳定型骨折的老年患者,41例行半髋关节,45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骨折分型及合并症等临床资料均匹配。结果半髋关节置换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均低于全髋关节置换组,而术后1年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低于全髋关节置换组。结论全髋关节置的治疗效果优于半髋关节置,但对患者创伤较大,临床上应综合评估患者来选择恰当的手术方案。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全髋关节置换 半髋关节置换 Harris 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采用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病例均选自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2011年09月~2014年03月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54例,其中属于人工半髋关节置换组46例,PFNA组8例,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属于Evans-Jensen分型的ⅡB、Ⅲ两型。两组术后随访时间均不少于12个月(平均14.3个月)。结果术后卧床时间人工半髋关节置换平均11.25±3.32天,PFNA治疗平均15.13±4.85天,两组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髋关节Harris评分采用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的平均为85.85±3.21,采用PFNA治疗的平均为79.32±5.59,两组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采用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治疗在术后卧床时间、髋关节功能恢复方面优于PFNA治疗。

  • 标签: 股骨粗隆间骨折 不稳定型 人工半髋关节置换 PFNA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应用推拿关节松解疗法为主治疗膝关节关节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2例膝关节关节炎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1例患者,对照组予以传统的针灸治疗,治疗组予以推拿关节松解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1%,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4%,组间比较,P<0.05。结论应用推拿关节松解疗法为主治疗膝关节关节炎提高了总有效率,具有应用价值。

  • 标签: 推拿关节松解疗法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关节镜治疗老年膝关节关节炎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用我院2013年8月~2015年10收治的100例老年膝关节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作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50例,本院给予对照组患者关节镜下清理,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以透明质酸治疗。结果100例患者经我院治疗后,其中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4%,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治疗老年膝关节关节炎的临床效果较好,患者治疗后均未发现不良反应,能较快地缓解患者的病痛现象,有效的改善了患者关节的运动能力,在临床上可以进一步进行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关节镜 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临床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玻璃质酸纳治疗膝关节关节炎的疗效。方法2003年元月至2014年12月对90例膝关节关节炎患者进行玻璃质酸钠关节腔注射,每周一次,连续五周。对其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本组病例获随访时间3—6月,结论玻璃质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膝关节炎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治疗质量。

  • 标签: 玻璃质酸钠 膝关节 骨性关节炎
  • 简介:神经关节病又称为Charcot关节,指由于神经系统病变引起的骨骼、关节的非感染损伤,可累计全身一个或多个关节[1-17]。此病临床少见,且报道多为病变晚期。2014年,我科收治1例双踝关节神经关节病,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关节病 神经原性 早期诊断 踝关节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采用关节镜诊治创伤关节病变的临床疗效1。方法按照入院编号,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3月期间收治的创伤关节病变患者共50例,所有患者入院之后均予以关节镜进行诊治,患者的病程均在半年以上,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通过关节镜诊治后发现,创伤关节病主要分为这几种类型关节不稳定征,患者的症状表现在关节外侧和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症;撞击征,患者的症状表现在前踝骨赘和前外侧软组织出现损伤;软骨和骨软骨骨折;以及非特异性骨关节炎。通过关节镜诊治过程中,及时清理患者关节内部的杂质、并且将患者关节软骨面做修整、切除骨赘等,待手术完成后在患者关节腔内部注射透明质酸钠,同时适当锻炼,恢复患者关节的功能。本次研究中,患者在接受关节镜诊治之后,总有效率为96%,P<0.05,具有统计学研究意义。结论对创伤关节病变采用关节镜进行临床诊治2,有效缓解了患者创伤关节的疼痛症状,促进关节快速恢复,并获得了非常满意的治疗效果,因此,关节镜值得在骨科临床治疗中大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创伤性 踝关节 关节镜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早期膝关节关节炎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3年2月到2014年2月期间接收的早期膝关节关节炎患者98例,将这98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9例患者采用电针加红外线治疗并使用一般的功能康复指导,实验组49例患者采用电针加红外线治疗并同时进行系统规范的康复训练,两组患者在治疗1个月后对其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经过两个月的治疗之后,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达到了91.8%,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为65.3%,实验组的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早期膝关节关节炎患者的康复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早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康复治疗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