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铁力市中医院骨科1525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双极半关节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的安全性,同时分析内固定手术的治疗效果,比较两组差异。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5月至2014安5月期间收治的88例老年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以下两组,一组患者为内固定组,患者例数为44例,另一组患者为双极半关节置换组,患者例数为44例。前者使用内固定手术治疗,后者使用双极半关节置换手术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内固定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19%,双极半关节置换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2.73%,内固定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双极半关节置换组患者,两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于老年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的治疗,使用内固定手术比较双极半关节置换手术具有更明显的安全性,效果更加的显著,值得进一步研究分析。
关键词:双极半关节置换;内固定;老年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安全性
1基本资料以及治疗方法
1.1基本资料
于本院2012年5月至2014安5月期间,选取超过70岁的老年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两组:一组是内固定组,患者例数为44例,另一组患者为双极半关节置换组,患者例数为44例。内固定组中:男性患者有20例,女性患者有24例,年龄最小患者为70岁,年龄最大患者为82岁,平均年龄为75.25±1.21岁。双极半关节置换组患者中:男性患者有25例,女性患者有19例,年龄最小患者为71岁,年龄最大患者为84岁,平均年龄为74.58±1.54岁。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都使用全麻或者是腰硬联合阻滞麻醉。
1.2.1内固定组治疗方法
内固定组患者取其大腿上端外侧大粗隆到远端≈15厘米的长切口,大粗隆使用1枚克氏针实现前倾角的定位。于大粗隆下2厘米的位置使用定位器。按照克氏针定位的前倾角的趋势进一导针[1]。在C臂透视检查结果中显示正侧位复位情况满足正常标准之后,取C臂下钻孔以及扩孔,将1枚动力螺钉拧入。将侧板安装完成之后,施加一定的压力,完成骨折的复位。之后将钢板嵌入,进而钻孔将螺钉固定下来。将定位前倾角的克氏针以及导针顺利的拔出,将动力螺钉帽顺时针拧入,做好止血工作以及冲洗工作,逐层进行缝合,做好敷料包扎工作。
1.2.2双极半关节置换组治疗方法
指导患者取仰卧位,使用牵引架将患者的下肢固定住,外展健侧,患侧内收跟身体躯干构成14°左右。首先在c臂下将骨折牵引闭合,实现复位,尽最大可能恢复股骨距部位的皮质连续性,保持牵引。于大粗隆顶端顶点向近端,方向为纵行,将皮肤切开,开口为5厘米左右。使用3.2mm的导针在骨髓腔跟大粗隆之间实现定点,同时向股骨远端方向完成17厘米的推进,引导针需要有效的分布于股骨中心位置。使用空心钻头,慢慢的扩大近端髓腔,使其长度为17mm。之后选取相应主钉组装之后将其插入股骨[2]。于股骨头颈内部打入导针,导针需要处在股骨头颈中线偏下方,同时侧位于股骨颈中心位置,之后使用螺旋刀片沿着导针进行锤击,将其打到股骨头内部。到达规定位置之后将刀片锁定,将远端交锁螺钉以及尾帽拧紧。将引流管顺利放入,最后有效的缝合各层切口。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组间计量资料采用(±s)进行检验,P<0.05表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接受相应的治疗之后,内固定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19%,双极半关节置换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2.73%,两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切口如下表所示:
3结论
不稳定型老年粗隆间骨折主要是因为骨质疏松以及粉碎造成的,发生该项骨折会导致患者无法进行早期负重活动[3]。实施内固定手术治疗一般合并相应的并发症。本次研究对内固定组以及双极半关节置换组进行分别的分析。内固定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41/44)93.19%,双极半关节置换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32/44)72.73%,两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所以,对于不稳定型老年粗隆间骨折的治疗选取内固定方法可以取得更加显著的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BaumgaertnerMR,CurtinSL,LindskogDM,etalthevalueofthetip-apexdistanceinpredictingfailureoffixationoftheperitroclian-tericfractureofthehip[J],JBone,JointSurgAm,2010,10(12):102-103
[2]刘超群,刘进炼,周青,等.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J]2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11):1094-1095
[3]骆剑敏,朱国庆.高龄不稳定粗隆间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体会[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1,10(12):1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