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健康行为改变整合理论(ITHBC)的健康教育在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1~6月收治的44例冠心病患者设为对照组,另选取该院2017年7~12月收治的44例冠心病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采用基于ITHBC的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均采取6个月随访干预,调查并比较两组患者疾病危险因素认知情况、护理效果及依从性。结果实施ITHBC的健康教育干预前,两组患者疾病相关危险因素认知、护理效果、治疗依从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施ITHBC健康教育干预3个月及6个月后,观察组疾病相关危险因素认知评分、躯体症状、躯体活动程度、满意度评分及治疗依从性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ITHBC的健康教育是冠心病二级预防和心脏康复的主要方法和手段,通过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提升其对疾病知识的认知能力,促进其对健康知识的掌握,提升其健康行为能力和治疗依从性,增强其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和意识,对患者预后及康复效果具有实际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健康行为改变整合理论的护理干预对于早期宫颈癌术后合并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患者盆底肌锻炼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34例早期宫颈癌术后合并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67例和对照组67例,试验组接受为期3个月的基于健康行为改变整合理论的盆底肌锻炼,对照组接受常规盆底康复护理,分别在干预前、干预1个月和干预3个月时采用盆底功能障碍简表(PFDI-20)、盆底功能障碍影响简易问卷(PFIQ-7)、一般自我效能量表(GSES)以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进行评估。结果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PFDI-20和PFIQ-7评分交互作用显著(F交互值为29.196、13.213,均P<0.05);GSES与SSRS评分交互作用显著(F交互值为25.664、70.240,均P<0.05)。干预3个月时,试验组PFDI-20与PFIQ-7评分分别为(66.54 ± 14.04)分和(73.20 ± 7.41)分,低于同期对照组的(77.47 ± 15.91)分和(78.39 ± 8.51)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4.216、-3.765,均P<0.01);试验组GSES和SSRS评分分别为(2.86 ± 0.30)分和(50.37 ± 2.45)分,高于同期对照组的(2.51 ± 0.34)分和(46.42 ± 2.82)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6.447、8.662,均P<0.01)。结论基于健康行为改变整合理论的护理干预方案能显著提高早期宫颈癌术后合并PFD患者的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水平和生命质量,改善患者的近期及远期盆底康复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行为改变理论(BCW)的干预模式对PCI术后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和健康素养的影响,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19年3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接受PCI术的患者85例为对照组,2019年4月接受PCI术的患者69例为试验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心内科常规健康指导,试验组患者采用基于BCW理论制定的干预模式。采用冠心病自我管理量表、慢性病患者健康素养量表比较干预效果。结果PCI术后3个月,试验组患者疾病医学管理、日常生活管理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情绪管理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试验组患者交流互动能力、改善健康意愿、经济支持意愿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信息获取能力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BCW理论的干预能够提高PCI术后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和健康素养水平。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行为改变理论(BCW)构建PCI术后患者健康教育关键要素指标体系。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2019年11月,选取天津、北京等6省市护理专家共33名为函询对象。以BCW为研究框架,通过文献检索和2轮专家函询确定PCI术后患者健康教育关键要素指标体系。结果2轮专家函询的积极系数均为100%,专家权威程度系数分别为0.858和0.881,专家意见的协调系数为0.336和0.387 (P<0.01)。最终构建的PCI术后患者健康教育关键要素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3个、二级指标7个、三级指标43个。结论本研究构建的PCI术后患者健康教育关键要素指标体系是一套科学、可靠、可信度较高的指标体系,能够为制定针对PCI术后患者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认知与相关行为改变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老年骨质疏松患者82例,按照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结果研究组骨质疏松状相关知识得分高于对照组,骨质疏松健康信念量表得分高于对照组,不良行为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优良行为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可以增强患者健康信念,加强患者对于自身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改善患者日常生活中的不良行为,提高患者的优良行为,值得大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前景理论,探讨糖尿病健康行为对血糖影响的路径分析,为针对性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9年8月本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500例纳入本研究,基于前景理论选出改善慢性病-糖尿病的健康管理行为,构建结构方程模型进行路径分析。结果李克特量表显示患者态度、知识、心理调节、遵医评分以3分为主,分别占42%、46%、40%、50%,有2个嗜好者居多,占42%;态度、知识、心理调节、遵医、饮食及运动彼此间均呈正性相关,态度、知识、心理调节、遵医、饮食及运动与嗜好、血糖水平呈负相关。结论态度、知识、心理调节、遵医、饮食、运动及嗜好是影响糖尿病血糖的重要因素。因此在为糖尿病患者治疗及护理的同时,应当注意患者的各项影响因素,通过合适的干预,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方位的把控,进而控制血糖及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设计对照试验,探讨以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的健康教育(TPB)对宫颈癌手术患者健康行为认知、生活质量及性生活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7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收治疗的宫颈癌手术患者13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分组法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宫颈癌术后接受常规模式的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接受TPB。统计分析健康教育半年后两组患者术后健康认知、生活质量及术后性生活状况差异。结果从患者术后健康认知统计结果分析,健康教育前两组患者对宫颈癌术后健康知识认知能力普遍较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两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统计结果分析,术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从两组患者术后性生活状况统计结果分析,术后半年观察组患者对性生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TPB对于提高宫颈癌患者健康行为认知,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提高患者术后性生活满意度具有十分显著的临床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基于行为改变理论的远程糖尿病营养干预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膳食模式和健康饮食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出院后随访的T2DM患者197例,根据患者住院病历号的末尾数,单号者93例纳入对照组,双号者104例纳入试验组。对照组接受常规的营养干预,试验组在常规随访干预的基础上,基于行为改变理论结合微信公众号对患者进行远程营养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和干预6个月后两组患者膳食模式和健康饮食行为的情况。结果干预6个月后,试验组总体膳食模式合理患者64例,对照组3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62,P<0.05)。干预6个月后,试验组健康饮食行为评分7.00 (1.97,11.11)分,对照组为4.68,(1.40,6.9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1.536,P<0.01)。结论与常规的随访干预相比,基于行为改变理论的远程糖尿病营养干预可以更好地规范T2DM患者的膳食模式,改善健康饮食行为。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健康教育对紫癜性肾炎患儿家属行为及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1月绵阳市中心医院儿科收治的82例紫癜性肾炎患儿家属,采用随机信封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家属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家属应用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健康教育,采用心理弹性问卷(CD-RISC)、应对方式问卷(CHIP)、自拟知信行调查问卷评定干预前后家属心理状况、应对方式及知信行的变化,并统计出院6个月后两组患儿紫癜性肾炎复发率。结果入院当日,两组患儿家属CD-RISC问卷、CHIP问卷及知信行调查问卷各维度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当日,观察组患儿家属CD-RISC问卷、CHIP问卷及知信行调查问卷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后,观察组患儿紫癜性肾炎累积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健康教育可改善紫癜性肾炎患儿家属的心理状况,提升其心理韧性,促成其应对方式的改变,提高知信行改善效果,利于降低患儿复发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知识-态度-行为理论(KAP)联合健康信念模式(HBM)干预对高血压患者行为方式、生活质量及血压控制的影响。方法选择淳安县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12月至2019年7月治疗的高血压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措施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KAP联合HBM干预,观察两组患者行为方式、生活质量、血压控制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行为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低脂饮食、合理运动等行为方式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躯体功能、社会领域等生活质量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躯体功能、社会领域等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前,两组收缩压、舒张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对照组、观察组收缩压分别为(145.85±4.98)mmHg、(120.23±5.42)mmHg,舒张压分别为(88.96±4.87)mmHg、(75.42±6.43)mmHg,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962,P=0.000;t=3.399,P=0.001)。观察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5.00%)明显低于对照组(23.33%)(χ2=13.817,P=0.000)。结论对高血压患者进行KAP、HBM模式联合干预,可改善患者行为方式,控制血压,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 的 “你知道吗”、“生活中的数学”、“ 阅读资料” 、“ 数学游戏” 等栏目 ,无论从拓宽学生的视野,进行学科横向联系,或是促进学生知识的生活化,还是从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等,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在实践中发现很多教师没能深入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认为其可有可无,被一笔带过甚至完全忽略。本文试从两大方面展开论述,期待通过有效地梳理和合理 地整合,让附属素材发挥最大的教育教学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在肺癌化疗患者中采取阶段性改变理论为导向的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及对其情绪状态与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 选择 2019年 4月 ~2020年 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 80例肺癌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基于其采用阶段性改变理论为导向的护理,对比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遵医行为评分高于对照组,护理后 SAS、 SDS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在肺癌化疗患者中应用阶段性改变理论护理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可有效提升患者遵医性,帮助患者排解不良情绪,提升生活质量,有较高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