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镜下结直肠息肉切除术后结直肠腺瘤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日间手术中心接受内镜下结直肠息肉切除术的6 430例患者(20 351枚息肉)资料。根据是否包含≥1枚腺瘤性息肉,将患者分为腺瘤患者组(4 573例)和非腺瘤患者组(1 857例);根据结直肠息肉术后病理结果,将息肉分为腺瘤性息肉组(10 656枚)和非腺瘤性息肉组(9 695枚)。采用倾向评分匹配(PSM)法对腺瘤患者组和非腺瘤患者组、腺瘤性息肉组和非腺瘤性息肉组进行1∶1匹配,共1 824对患者和7 362对息肉成功匹配。PSM后,对患者因素如性别(男)、年龄(<40和40~60岁)、息肉个数(>2个)、肥胖(BMI≥28 kg/m2)、有结直肠黑变病、有一级亲属结直肠癌家族史,以及息肉相关因素如最大径(6~10和>10 mm)、分布情况(远端结肠)和形态学分类(无蒂和扁平)进行结直肠腺瘤危险因素分析。统计学方法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6 430例结直肠息肉患者中腺瘤检出率为71.12%(4 573/6 430)。PSM后,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肥胖、有一级亲属结直肠癌家族史和息肉最大径>10 mm均与腺瘤发生有关(OR=1.483、1.426、1.503,95%CI 1.063~2.067、1.015~2.004、1.198~1.887,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肥胖、有一级亲属结直肠癌家族史、息肉最大径>10 mm、息肉形态学分类为无蒂和扁平均为结直肠腺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425、1.411、1.629、1.165、1.151,95%CI 1.019~1.994、1.001~1.988、1.290~2.058、1.030~1.316、1.012~1.310,P均<0.05)。结论肥胖、有一级亲属结直肠癌家族史、息肉最大径>10 mm、息肉形态呈无蒂或扁平状均为结直肠腺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结直肠腺瘤 日间手术 倾向评分匹配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全孔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和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胸腔镜手术应用于肺癌治疗的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8年8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胸外科接受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机器人辅助胸腔镜肺手术组(RAL-3组)及全孔机器人肺手术组(RPL-4组)。经过倾向得分匹配(PSM)分析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住院时间、总治疗费用、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疼痛及生活质量等。结果研究纳入接受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的肺癌患者共471例。RAL-3组252例,包括223例肺叶切除术及29例肺段切除术;RPL-4组219例,包括158例肺叶切除术及61例肺段切除术。两组样本经PSM分析后各保留159例,包括137例肺叶切除术及22例肺段切除术。统计学分析显示,两组患者的胸腔引流管持续时间(P=0.307)、术后住院时间(P=0.829)、总治疗费(P=0.854)、镇痛药使用(P=0.789)、术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P>0.05)、SF-12术后生活质量评分(P>0.05)和术后并发症(P=0.265)等短期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然而,与RAL-3相比,RPL-4的术中出血量更少[(52.11±42.86)ml对(70.00±41.95)ml,P<0.001],手术时间更短[(122.74±38.96)min对(153.16±38.88)min,P<0.001]。结论与RAL-3相比,RPL-4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少。除此之外,从短期疗效来看,RAL-3和RPL-4都是安全可行的肺癌根治手术方式。

  • 标签: 全孔机器人肺手术 机器人辅助胸腔镜手术 肺癌 短期疗效 倾向性得分匹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倾向评分匹配法(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探讨高尿酸血症对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经肾活检证实为IgAN的患者,采用PSM对患者进行匹配,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高尿酸血症对IgAN预后的影响,主要结局事件定义为死亡或到达肾脏结局[包含终末期肾衰竭(透析、移植)或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下降>40%]。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1 454例IgAN患者,其中女性850例,男性604例。男性血尿酸水平为(368.26±92.87)μmol/L,女性血尿酸水平为(277.23±92.71)μmol/L,随访时间中位数为85.00(56.10,106.33)个月,随访期间共有134例患者发生主要结局事件,其中5例死亡,24例透析,5例肾移植,100例eGFR下降>40%。经过1∶1匹配,高尿酸血症组男性131例与正常血尿酸组男性131例、高尿酸血症组女性159例与正常血尿酸组女性159例匹配成功,匹配后男性和女性高尿酸血症组和正常血尿酸组间各项基线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Kaplan-Meier生存分析表明,匹配前后男女高尿酸血症组患者的主要结局事件发生率均高于正常血尿酸组,但匹配后女性高尿酸血症组患者与正常血尿酸组患者的主要结局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rank检验,χ2=3.586,P=0.058)。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在匹配前全因素校正模型中,男性高尿酸血症患者进入主要结局事件的风险(HR)是男性正常血尿酸患者的2.29倍(95% CI 1.27~4.11,P=0.006),女性则为1.85倍(95%CI 1.01~3.37,P=0.045);在匹配后全因素校正模型中,男性高尿酸血症患者进入主要结局事件的风险是男性正常血尿酸患者的2.41倍(95%CI 1.18~4.93,P=0.016),女性则为1.83倍(95%CI 0.91~3.67,P=0.091);在匹配前全因素校正模型中,男性高尿酸血症患者进入肾脏结局事件的风险是男性正常血尿酸患者的2.68倍(95%CI 1.47~4.88,P=0.001),女性则为1.81倍(95%CI 0.99~3.33,P=0.056);在匹配后全因素校正模型中,男性高尿酸血症患者进入肾脏结局事件的风险是男性正常血尿酸患者的2.89倍(95%CI 1.36~6.15,P=0.006),女性则为1.81倍(95%CI 0.88~3.72,P=0.106)。结论高尿酸血症与IgAN进展可能有一定相关性,且对男性IgAN患者影响尤为显著。

  • 标签: 肾小球肾炎,IgA 高尿酸血症 危险因素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西他赛对进展期胃癌术后化疗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倾向评分匹配及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311例进展期胃癌术后化疗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224例,女87例;中位年龄为58岁,年龄范围为26~82岁。311例患者中,204例行FOLFOX方案(奥沙利铂、亚叶酸钙、5-氟尿嘧啶)化疗,设为FOLFOX组;107例行FLOT方案(多西他赛、奥沙利铂、亚叶酸钙、5-氟尿嘧啶)化疗,设为FLOT组。观察指标:(1)倾向评分匹配情况及匹配后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2)随访情况。(3)生存因素分析。(4)亚组分析。(5)不良反应情况。采用门诊、住院复查和电话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化疗情况、术后生存、肿瘤复发和转移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9年2月。倾向评分匹配按1:1最近邻匹配匹配,卡钳值设定为0.02。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等级资料比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和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情况分析。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亚组分析采用交互作用检验。结果(1)倾向评分匹配情况及匹配后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311例患者中,198例(FOLFOX组和FLOT组各99例)匹配成功。倾向评分匹配前FOLFOX组患者肿瘤分化程度(分化差、分化好),CA19-9(<27 U/mL、≥27 U/mL),CA125(<35 U/mL、≥35 U/mL)分别为109、95例,156、48例,186、18例,FLOT组上述指标分别为42、65例,93、14例,104、3例。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649,4.798,4.039,P<0.05);经倾向评分匹配后FOLFOX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44、55例,85、14例,96、3例,FLOT组上述指标分别为42、57例,85、14例,96、3例,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82,0.000,0.000,P>0.05)。(2)随访情况:倾向评分匹配后19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2~69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38个月。随访期间,92例患者无瘤生存,2例出现肿瘤复发或转移,104例死亡(103例为肿瘤相关性死亡,1例为非肿瘤相关性死亡)。FOLFOX组与FLOT组患者化疗疗程分别为(5.6±0.7)个与(5.4±0.8)个,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51,P>0.05)。FOLFOX组患者1、3、5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72.2%、31.5%、27.7%;FLOT组上述指标分别为83.2%、42.8%、38.2%。FOLFOX组与FLOT组患者中位总体生存时间分别为21个月和34个月,两组患者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73,P<0.05)。(3)生存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FLOT方案、Lauren分型弥漫型、Lauren分型混合型、肿瘤分化程度好、肿瘤长径≥5 cm、CA19-9≥27 U/mL、癌胚抗原≥3.4 μg/L、T4分期、N2分期、N3分期、远端胃切除及全胃切除是影响患者术后生存的相关因素(相对危险度为0.659,1.617,1.798,0.672,1.726,1.655,1.942,2.036,2.536,4.085,1.810,2.310;95%可信区间为0.444~0.978,1.024~2.556,1.105~2.926,0.457~0.990,1.159~2.569,1.006~2.723,1.295~2.912,1.190~3.484,1.409~4.564,2.491~6.697,1.020~3.211,1.261~4.233,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FLOT方案、癌胚抗原≥3.4 μg/L、N2分期、N3分期是影响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相对危险度为0.622,1.732,2.217,4.039;95%可信区间为0.418~0.926,1.124~2.670,1.200~4.097,2.448~6.662,P<0.05)。(4)亚组分析:亚组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Lauren分型、肿瘤分化程度、肿瘤位置、肿瘤长径、肿瘤标志物、肿瘤T分期、肿瘤N分期及手术方式亚组中,FOLFOX组与FLOT组的疗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交互P>0.05)。(5)不良反应情况:FOLFOX组患者白细胞减少症、贫血、血小板减少、恶心、呕吐、肝肾功能受损Ⅲ~Ⅳ级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1.1%(11/99)、2.0%(2/99)、3.0%(3/99)、12.1%(12/99)、4.0%(4/99)、1.0%(1/99),FLOT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34.3%(34/99)、1.0%(1/99)、9.1%(9/99)、24.2%(24/99)、4.0%(4/99)、0。两组患者白细胞减少症发生率、恶心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5.213,4.889,P<0.05);两组患者血小板减少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194,P>0.05);两组患者其余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患者因为不能耐受毒性反应退出化疗疗程,所有患者化疗期间行糖皮质激素、质子泵抑制剂和五羟色胺受体拮抗剂治疗,白细胞减少症患者行粒细胞刺激因子治疗。结论与FOLFOX方案比较,FLOT方案增加多西他赛明显延长进展期胃癌术后化疗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但也增加了Ⅲ~Ⅳ级白细胞减少症与恶心的发生率。

  • 标签: 胃肿瘤,进展期 术后化疗 多西他赛 倾向性评分匹配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基于倾向评分匹配(PSM)比较挽救性肝移植(sLT)及再次肝切除(RR)的疗效,同时探讨影响复发性肝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8月宁波大学附属李惠利医院124例肝癌切除术后肝内复发再手术的患者,按照再次所行手术方式的不同,分成sLT组(46例)和RR组(78例),通过1∶1倾向评分匹配(PSM),筛选出34例患者用于数据分析,比较匹配前后两组的临床基本资料、总生存期(OS)及无瘤生存期(DFS)来探讨两种手术方式的优劣以及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匹配前sLT组的术前血清总胆红素、多发肿瘤的比例、术前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的比例及符合米兰标准的比例均要高于RR组(P<0.05),最大肿瘤直径sLT组要小于RR组(P<0.05);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微血管侵犯(MVI)阳性率及术后ClavienⅢ级以上的并发症的比例均要高于RR组(P<0.05)。匹配后sLT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ClavienⅢ以上的比例均高于RR组(P<0.05);sLT组的1、3、5年OS与RR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LT组的1、3、5年DFS与RR组相比较优(P<0.05);甲胎蛋白(AFP)≥100 μg/L是OS的独立危险因素,手术方式、AFP≥100 μg/L是DF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sLT组术前病情更重,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严重并发症率高于RR组;sLT组较RR组可取得更长的DFS,但对OS来说,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标签: 肝移植 肝癌 倾向评分匹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CHA2DS2-VASc评分对急性肺栓塞患者预后的预测作用。方法连续纳入滨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河北省人民医院2014年10月至2018年10月确诊的急性肺栓塞住院治疗患者,依据CHA2DS2-VASc评分将纳入的患者分为两组:低CHA2DS2-VASc组(<4分)319例,高CHA2DS2-VASc组(≥4分)79例。再通过倾向评分匹配法平衡两组之间的各协变量,分析CHA2DS2-VASc评分对急性肺栓塞预后的预测作用。结果高CHA2DS2-VASc组急性肺栓塞患者Geneva评分、D-二聚体水平及APE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明显高于低CHA2DS2-VASc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COX回归风险模型显示,高CHA2DS2-VASc组患者2年内肺栓塞及因肺栓塞导致死亡的发生率是低CHA2DS2-VASc组的2.820倍(95% CI:1.366~5.822)。倾向评分匹配法重新分组后高CHA2DS2-VASc评分仍为急性肺栓塞患者不良预后的强预测因素(HR:3.421,95% CI:2.164~5.408)。结论经倾向评分匹配法均衡混杂偏倚后,高CHA2DS2-VASc评分仍为急性肺栓塞患者预后不良的强预测因素。

  • 标签: 肺栓塞 CHA2DS2-VASc评分 预后 倾向性评分匹配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CHA2DS2-VASc评分对急性肺栓塞患者预后的预测作用。方法连续纳入滨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河北省人民医院2014年10月至2018年10月确诊的急性肺栓塞住院治疗患者,依据CHA2DS2-VASc评分将纳入的患者分为两组:低CHA2DS2-VASc组(<4分)319例,高CHA2DS2-VASc组(≥4分)79例。再通过倾向评分匹配法平衡两组之间的各协变量,分析CHA2DS2-VASc评分对急性肺栓塞预后的预测作用。结果高CHA2DS2-VASc组急性肺栓塞患者Geneva评分、D-二聚体水平及APE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明显高于低CHA2DS2-VASc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COX回归风险模型显示,高CHA2DS2-VASc组患者2年内肺栓塞及因肺栓塞导致死亡的发生率是低CHA2DS2-VASc组的2.820倍(95% CI:1.366~5.822)。倾向评分匹配法重新分组后高CHA2DS2-VASc评分仍为急性肺栓塞患者不良预后的强预测因素(HR:3.421,95% CI:2.164~5.408)。结论经倾向评分匹配法均衡混杂偏倚后,高CHA2DS2-VASc评分仍为急性肺栓塞患者预后不良的强预测因素。

  • 标签: 肺栓塞 CHA2DS2-VASc评分 预后 倾向性评分匹配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肋间单一切口微创直视多支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的围手术期及近期临床治疗效果。方法2017年1月至2019年8月期间北京安贞医院心外科十病房同一术者行多支(两支及以上)OPCABG手术335例,其中男257例,女78例,年龄34~84岁,平均(61.35±8.79)岁。按照手术方法分为微创旁路移植组(微创组,100例)和正中开胸旁路移植组(正中开胸组,235例)。为排除混杂因素,利用倾向评分匹配法对两组的人口学特征、术前超声心动图、旁路移植数等12项数据进行1:2匹配匹配后微创组82例,正中开胸组127例。记录患者围手术期和术后1年冠状动脉CTA等临床资料,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围手术期正中开胸组死亡2例,心肌梗死2例,卒中1例;微创组心肌梗死1例,无死亡、卒中发生。两组30天主要终点事件(死亡、心肌梗死、卒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中开胸组比较,微创组术中乳内动脉使用率更高,术中中转体外循环比例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再次开胸、新发房颤和机械辅助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手术时间长,而围手术期输血、术后24 h胸腔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明显较正中开胸组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复查冠状动脉CTA结果显示,两组乳内动脉旁路移植血管、静脉旁路移植血管和移植血管总通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左侧肋间小切口微创多支OPCABG术是一种安全且创伤小的手术方式,围手术期疗效和近期通畅率与传统正中开胸OPCABG类似,术后出血更少,住院时间更短。

  • 标签: 微创 倾向性评分匹配 多支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原发性肠套叠灌肠复位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安徽省儿童医院2017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519例急性肠套叠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46例,女性173例;年龄3~69个月,中位年龄15个月。按照预后情况分为预后不良组(n=71)和预后良好组(n=448),使用倾向评分匹配(PSM)对两组患儿进行匹配,得到组间基线均衡的样本。比较两组灌肠方式、套头位置、白细胞计数、血清乳酸、CO2结合力、CRP、腹腔积液以及超重/肥胖等变量的差异,再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差异的变量与预后情况进行1∶1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原发性肠套叠灌肠复位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519例原发性肠套叠患儿中发生预后不良71例(13.7%)。PSM前两组性别、年龄、病程时间、血便、腹泻、发热症状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痛/哭闹、呕吐症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PSM法,两组共69对匹配成功,匹配后以上协变量在两组间分布都达到均衡(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灌肠方式、套头位置、腹腔积液、血清乳酸水平、超重/肥胖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1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灌肠方式(OR=3.478,95%CI:1.150~10.517,P=0.027)、套头位置(OR=6.596,95%CI:1.669~26.056,P=0.007)、血清乳酸(OR=1.012,95%CI:1.003~1.021,P=0.010)、超重/肥胖(OR=6.085,95%CI:1.650~22.436,P=0.007)为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儿童原发性肠套叠灌肠复位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为空气灌肠、套头位于左半结肠、血清乳酸水平升高和超重/肥胖。

  • 标签: 肠套叠 儿童 灌肠 预后 倾向评分匹配法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炎症性肠病(IBD)患者睡眠状况及相互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8月31日36所医院收治568例IBD患者作为病例组,其中溃疡性结肠炎(UC)188例,克罗恩病(CD)380例,同时纳入患者家属及同城健康人群671名作为对照组。收集所有研究对象一般人口学资料、疾病相关、睡眠因素相关的问卷调查(包括工作日睡眠时长、周末睡眠时长、睡眠质量、睡眠充足与否、打鼾、睡眠呼吸暂停、睡眠手足徐动调查)。使用R语言进行倾向评分,使用SPSS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UC组和CD组在起病前睡眠质量差的比例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D组:14.5%比5.3%,P<0.001;UC组:15.1%比5.4%,P<0.001);CD组起病前打鼾(31.3%比44.3%,P<0.001)和呼吸暂停(0.9%比5.5%,P=0.001)的比例低于对照组,手足徐动的比例高于对照组(35.4%比28.9%,P=0.045)。结论UC和CD患者在起病前便出现睡眠质量差的情况,CD患者睡眠改变尤为明显。

  • 标签: 溃疡性结肠炎 克罗恩病 睡眠 倾向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早期肺癌患者在不同时间段接受电视辅助胸腔镜(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肺叶切除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7年10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胸外科行VATS肺叶切除的730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收集临床资料,统计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采用倾向评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方法比较不同手术时间段(下午4点之前或者下午4点之后,工作日或者周末)与术后近期并发症之间的相关性;同时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730例早期NSCLC患者术后1个月内共出现并发症162例(22.2%),其中有53例(7.3%)是主要并发症。将所有患者的术前临床变量进行PSM后,工作日或者周末手术患者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8.7%对23.9%,P=0.267),下午4点之前和下午4点之后进行手术的患者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1%对27.9%,P=0.337)。术前合并冠心病、手术切除部位是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早期肺癌患者行VATS肺叶切除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约22.2%,手术时间段的选择不影响术后近期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胸腔镜手术 术后并发症 时间表
  • 简介: 摘要:目的:新的留置引流管的方式及缝合技巧在胸腔镜手术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外科 2021 年1月1日-2021年3月31日采用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肺部疾病的患者共200例。分为非可吸收线间断缝合组59例和引流管切口后置入可吸收线连续缝合组141例。采用倾向评分匹配,最终48例非可吸收线间断缝合组和48例可吸收线连续缝合组成功匹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切VAS疼痛评分、BCS舒适度评分、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日、切口愈合情况、术后1个月满意度等。结果对比两组患者切口愈合情况、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术后前 3 d 连续缝合组切口 VAS 疼痛评分、BCS 舒适度评分及术后满意度均显著优于间断缝合组 结论 连续缝合引流管后置方法可以达到胸外科快速康复要求,本方法安全、有效,并能满足患者对伤口愈合的美观需求,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

  • 标签: 皮内缝合 单孔胸腔镜 倾向性评分匹配 VAS疼痛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肝脏是结直肠癌远处转移的常见器官,手术是目前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CRLM)最有效的方法。对于双叶多发CRLM病灶,手术相对复杂,且容易出现阳性切缘,故手术切除的预后较差。为此,本文对双叶与单叶多发性CRLM手术切除的远期疗效进行比较,并分析CRLM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收集北京肿瘤医院肝胆胰外一科2002年1月至2018年11月期间,手术切除的多发性CRLM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病例纳入标准:(1)经术前增强CT/MRI和超声造影检查确诊;(2)肝转移病灶经评估为可切除,或通过转化治疗获得手术机会而考虑手术切除者,同时对于合并的肝外转移灶亦可R0切除;(3)保留足够有功能的残余肝,原则上计划残余肝体积应≥30%,化疗后残余肝体积则至少保留40%;(4)病例资料和随访资料完整。排除复发后多次手术者、R2切除者和单发病灶者。根据肿瘤的分布将患者分为双叶组和单叶组,通过倾向评分匹配(PSM)进行1:1匹配,比较匹配后两组患者的远期生存、复发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多发性CRLM手术切除患者共491例,双叶组344例(69.6%),单叶组147例(30.4%)。PSM法评价后双叶组和单叶组CRLM各纳入143例患者。两组病例基线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双叶组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1.6%、52.1%和35.3%,单叶组则分别为93.7%、56.8%和43.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4)。双叶组术后1、3、5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45.7%、33.7%和33.7%,单叶组则分别为62.5%、44.1%和42.1%,两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75)。双叶组和单叶组患者术后单纯肝内复发率分别为45.6%(52/143)和53.3%(57/143),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543)。单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原发灶N分期、肝转移最大直径、癌胚抗原水平、RAS基因状态和临床危险评分(CRS)与CRLM的预后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肝转移最大直径>5 cm(HR=1.888,95% CI:1.251~2.848,P=0.002)、CRS≥3分(HR=1.552,95% CI:1.050~2.294,P=0.027)和RAS基因突变(HR=1.561,95% CI:1.102~2.212,P=0.012)是CRLM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肝转移的分布不影响多发性CRLM患者手术切除的预后;双叶与单叶多发CRLM手术治疗生存获益相当。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肝转移 肝切除 双叶 生存率 倾向性评分匹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蛋白替代治疗在纠正脓毒症患者低白蛋白血症的作用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单中心回顾性研究,纳入2016年1月至2018年11月收治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ICU患者的电子病例信息,纳入符合脓毒症及低白蛋白血症诊断标准的患者,统计患者ICU期间用于低白蛋白血症替代性治疗的20%白蛋白总量,根据白蛋白总量将患者分为两组:低剂量组(<200 g)和高剂量组(≥200 g)。通过倾向评分匹配筛选病情及白蛋白水平匹配的患者,比较两组患者预后的差异。结果筛选出44例低剂量组及44例高剂量组匹配患者,两组患者替代性治疗前血清白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补充白蛋白后高剂量组血清白蛋白水平更高。高剂量组患者ICU病死率(29.5%)略低于低剂量组(47.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剂量组患者新发急性肾损伤比例、ICU天数及住院天数显著低于低剂量组。结论足量白蛋白替代治疗可纠正脓毒症合并的低白蛋白血症,降低新发肾损伤的比例,减少患者ICU天数及住院天数。

  • 标签: 脓毒症 低白蛋白血症 白蛋白替代治疗 倾向性评分匹配
  • 简介:利用蒙特卡洛模拟实验研究倾向得分匹配方法(propensityscorematching)的敏感性。模拟试验结果表明:(1)倾向得分匹配方法对误差项分布不敏感,即使当假定的误差分布与实际分布相差较大时,据倾向得分匹配方法仍能得到大致无偏的估计。(2)隐指标函数的误设可以使倾向得分匹配方法估计结果的偏差高达61%。(3)当共同支撑域较大时,倾向得分匹配方法对具体匹配方法的选择不敏感。当共同支撑域较小时,局部线性回归匹配方法为最优。(4)倾向得分匹配方法对强可忽略性假设是非常敏感的,即使轻度的违背此假设,倾向得分匹配方法的估计结果偏差也超过50%。

  • 标签: 倾向得分匹配 敏感性分析 因果模型 蒙特卡洛模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磁共振-超声(MRI-US)图像融合引导下穿刺用于疑似淋巴瘤患儿的倾向评分匹配性。方法选择2015年4月至2020年4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疑似淋巴瘤患儿276例。根据引导方法分为融合组(86例)和对照组(190例)。融合组予MRI-US图像融合引导下淋巴结粗针穿刺取活检;对照组予彩超引导下淋巴结粗针穿刺取活检。比较2组的一般资料、诊断率、淋巴瘤确诊率、病理类型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2组患儿经倾向评分匹配后有80组配对成功,匹配后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融合组的总诊断率、淋巴瘤诊断率和病理类型确诊率均高于对照组(97.50%、78.75%、96.25%比86.25%、63.75%、87.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872、4.393、4.196,P=0.009、0.036、0.041)。融合组穿刺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5.00%比1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44,P=0.035)。结论采取MRI-US图像融合引导下肿块穿刺可提高淋巴瘤亚型的诊断率和淋巴瘤确诊率,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儿童 淋巴瘤 磁共振-超声 图像融合 粗针穿刺活检
  • 简介:摘要目的经左胸前外侧小切口直视下获取双侧乳内动脉,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MICS-BIMA)治疗双支病变,评估其临床结果,总结早期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9年6月期间连续132例因双支病变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资料。其中,经左胸前外侧小切口双乳内旁路移植(MICS-BIMA组)20例,胸骨正中切口常规旁路移植(OPCAB组)112例。经倾向评分匹配法按1∶3匹配后,选取OPCAB组60例作为对照。比较匹配后两组基线数据、围手术期资料,评价MICS-BIMA组术后旁路移植血管通畅性。结果匹配后两组基线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OPCAB组比较,MICS-BIMA组手术时间长[(256.0±57.7)min对(227.8±46.8)min,P=0.03)],术后住院时间短(中位数7天对10天,P=0.0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MICS-BIMA组红细胞使用量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5±1.2)U对(1.1±2.0)U,P=0.072)]。两组围手术期主要心脑血管事件、术中及术后IABP使用和伤口愈合不良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ICS-BIMA组20例患者共完成旁路移植40支,其中8例为双乳内原位旁路移植,12例为Y形旁路移植血管。20例均干预前降支,另一支干预血管为:对角支10例,中间支4例,钝缘支/回旋支4例,右冠状动脉1例,后降支1例。两组靶血管分布在对角支、中间支和右冠状动脉区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IMA旁路移植血管通畅性均达Fitzgibbon A级,RIMA旁路移植血管1例为Fitzgibbon O级,其余为Fitzgibbon A级;所有乳内动脉旁路移植血管通畅率为97.2%(35/36)。结论经左胸前外侧小切口直视下行双侧乳内动脉旁路移植术安全有效,近期临床结果良好,是双支病变旁路移植的可选手段。

  • 标签: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微创 双侧乳内动脉 双支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压迫治疗对单侧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发生血清肿的影响。方法采用倾向评分匹配及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1—12月51家医疗中心收治的6 600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917例、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451例、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363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307例、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254例、四川省人民医院222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221例、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202例、安徽省立医院191例、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181例、天津市人民医院174例、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69例、重庆市长寿区人民医院155例、山东大学齐鲁医院152例、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46例、山西医科大学附属太原中心医院136例、武汉市第一医院134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122例、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122例、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118例、徐州市中心医院113例、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12例、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12例、山东大学第二医院102例、天津市南开医院100例、山东省立医院99例、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90例、河南省人民医院88例、四川大学华西医院87例、张家口市第一医院86例、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86例、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77例、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75例、湖南医药学院第一附属医院72例、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67例、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49例、湖南省直中医医院49例、空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48例、湖北省新华医院47例、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46例、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45例、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34例、北京大学国际医院29例、吉林延安医院28例、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25例、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2例、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2例、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20例、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19例、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8例、泰康仙林鼓楼医院6例)单侧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男5 850例,女750例;年龄为(57±16)岁,年龄范围为18~92岁。6 600例患者中,4 939例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行压迫治疗,设为压迫组;1 661例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未行压迫治疗,设为非压迫组。观察指标:(1)倾向评分匹配情况及匹配后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2)倾向评分匹配后压迫组患者压迫治疗情况。(3)倾向评分匹配后两组患者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血清肿发生情况。(4)单侧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发生血清肿影响因素分析。采用门诊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血清肿发生情况。术后第14天、第30天各随访1次。随访时间截至2018年1月。倾向评分匹配按1∶1最近邻匹配匹配,卡尺设定为0.01。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P25,P75)或M(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1)倾向评分匹配情况及匹配后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6 600例患者中,3 322例(压迫组和非压迫组各1 661例)配对成功。倾向评分匹配前压迫组患者吸烟史,冠心病,糖尿病,疝分级(易复疝、难复疝、嵌顿疝、绞窄疝),手术方式(Lichtenstein手术、经腹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全腹膜外修补术),手术时间,急诊手术分别为1 110例,273例,333例,4 606、63、262、8例,1 636、2 515、788例,60 min(50 min,90 min),155例,非压迫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233例,55例,87例,1 572、28、57、4例,478、941、242例,60 min(45 min,80 min),29例。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4.713,12.927,4.721,11.218,16.656,Z=-7.598, χ2=8.891,P<0.05);经倾向评分匹配后压迫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231例,63例,82,1 579、20、61、1例,526、826、309例,60 min(45 min,81 min),34例,非压迫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233例,55例,87例,1 572、28、57、4例,478、941、242例,60 min(45 min,80 min),29例,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18,0.624,0.157,0.159,0.240,Z=0.001, χ2=0.468,P>0.05)。(2)倾向评分匹配后压迫组患者压迫治疗情况:倾向评分匹配后1 661例压迫组患者中,采用0.5 kg沙袋或500 mL袋装0.9%氯化钠溶液行压迫治疗968例,采用疝气带行压迫治疗109例,采用腹带行压迫治疗112例,采用弹力短裤行压迫治疗311例,采用弹力短裤+0.5 kg沙袋行压迫治疗161例。(3)倾向评分匹配后两组患者腹股沟疝修补术后血清肿发生情况:倾向评分匹配后两组患者均获得术后第14天、第30天随访。倾向评分匹配后压迫组和非压迫组患者腹股沟疝修补术后发生血清肿分别为44例和15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299,P<0.05)。(4)单侧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发生血清肿影响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直疝、采用0.5 kg沙袋或500 mL袋装0.9%氯化钠溶液行压迫治疗是单侧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发生血清肿的相关因素(优势比=0.518,4.689,95%可信区间为:0.271~0.989,2.730~8.055,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无压迫治疗比较,采用0.5 kg沙袋或500 mL袋装0.9%氯化钠溶液行压迫治疗是单侧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发生血清肿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4.698,95%可信区间为:2.734~8.073,P<0.05)。结论与无压迫治疗比较,采用0.5 kg沙袋或500 mL袋装0.9%氯化钠溶液行压迫治疗是单侧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发生血清肿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腹股沟疝 腹股沟疝修补术 血清肿 压迫治疗 倾向性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传统正中开胸手术和胸骨上段小切口治疗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分析。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共78例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信息,其中微创胸骨上段小切口(upper hemisternotomy,UHS)手术20例,传统正中开胸手术(full sternotomy,FS)58例,所有手术由同一术者完成。根据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EuroSCORE Ⅱ评分、手术种类进行匹配,UHS组和FS组各18例入组,比较两组术前基线资料和围术期各项指标。结果纳入的全部78例中死亡3例(3.9%)。匹配后两组间基线资料和手术方式无差异(P>0.05),两组病例仅UHS组1例(2.8%)因感染性脑出血死亡。UHS组比FS组体外循环时间短[(202±41)min对(235±39)min,P=0.041],两组间主动脉阻断时间[(159±38)min对(158±59)min,P=0.918]和下半身停循环时间[(40±10)min对(50±20)min,P=0.08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HS组停循环时膀胱温显著高于FS组[(28.2±2.3)℃对(24.0±3.1)℃,P=0.001]。与FS组相比,UHS组术中输注红细胞少[(4.8±2.8)U对(7.2±3.9)U,P=0.038]、术后引流量少[(855±657)ml对(1510±703)ml,P=0.007]、呼吸机支持时间短(22 h对58 h,P=0.037)、心脏监护室滞留时间短[(4.6±2.7)天对(7.2±2.8)天,P=0.009]、术后住院时间短[(8.2±3.8)天对(18.4±3.8)天,P=0.001],但UHS组术后行心包穿刺发生率高[7(38%)对1(6%),P=0.041]。两组术后新发需透析的肾功能不全3例(8.3%)、神经系统病并发症5例(13.9%)、两组各有1例因出血再次开胸止血。结论经胸骨上段小切口手术治疗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安全可行,围术期总体疗效优于传统开胸手术。

  • 标签: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 微创手术 胸骨上段小切口 倾向评分匹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