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比较在处理冠状动脉真分叉病变时,边支内预留双导丝与传统预留单导丝,在完成主支支架置入后对边支的保护作用。方法105例冠状动脉真分叉病变,随机分为两组:A组(53例)放置单导丝于边支内;B组(52例)放置双导丝于边支内。2组患者均采用必要性支架植入技术,在完成主支内球囊预扩张、支架置入后,比较两组间边支闭塞的发生率、边支开口狭窄明显加重的发生率及完成交换导丝的时间、边支需植入支架的情况。结果A组7例(13.2%)发生边支闭塞,B组0例发生边支闭塞,P<0.05;边支开口狭窄明显加重的发生率,A组37.7%(20例),B组11.6%(6例),P<0.05;完成交换导丝的时间,A组(26.4±13.6)min,B组(14.2±10.6)min,P<0.05。A组中有22例(41.5%)边支植入支架,B组有5例(9.6%)边支植入支架,P<0.05。结论在真分叉病变中,双保护导丝较传统的单导丝放入边支或重要分支,在完成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主支支架置入后可以明显减少边支的丢失,预防边支开口狭窄加重,保证交换导丝顺利,缩短了手术时间,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同时也减少了边支支架的植入,降低了手术费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比较冠心病左主干病变与三支病变的临床特征及心电图特点。方法选取50例于2015年8月~2017年8月至本院诊治的经冠脉造影显示狭窄程度≥75%的左主干(或合并有左主干)病变患者为研究组,选取同期收治的60例三支病变患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行心电图检查,就两组患者的心电图特点及临床特征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高血压、糖尿病、心肌梗死以及侧支循环发生率上的比较差异并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行心电图检查以及临床诊断无法鉴别左主干病变与三支病变,典型心绞痛者应及时接受冠状动脉造影,以为制定后续治疗方案提供可靠建议。
简介:目的观察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行主支支架置入术+边支球囊扩张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10例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采用主支置入支架,边支球囊扩张的手术策略,观察手术对分支血管的影响、临床疗效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手术后即刻成功率98.1%(108/110),主支置入支架120支,对边支球囊扩张80例,边支置入支架4支。2例(6支)患者支架不能通过,主支未放入支架,手术使边支血管受压发生率为13.3%(20/150)。100例术后获随访,术后6个月随访无症状者95.0%(95/100),发生稳定型心绞痛2例(2%),无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结论冠心病分叉病变采用仅主支置入支架+边支球囊扩张的手术策略,对边支血管影响小,短期观察安全有效。
简介:目的探讨4种不同双支架技术(Crush、Culotte、T、TAP)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syndrome,ACS)患者左主干(leftmain,LM)分叉病变(leftmainbifurcationdisease,LMBD)后的左前降支(leftanteriordescending,LAD)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hrombolysisinmyocardialinfarction,TIMI)血流分级变化。方法入选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诊断为ACS合并LMBD并接受双支架技术介入治疗的患者,根据采用双支架技术的不同,将患者分成4组,分别是Crush组、Culotte组、T组、TAP组。通过检测术后LAD的TIMI血流的变化情况,来判断各组技术的相对优劣。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LM-LAD直径是双支架技术的危险因素;而LM-左旋支(leftcircumflex,LCX)直径和LM支架总长度是保护因素。Culotte组术后LAD的TIMI血流改善情况明显差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3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双支架技术对患者术后LAD血流的改善程度有差异,Culotte技术改善LAD的TIMI血流效果比TAP、T和Crush技术差,TAP、T和Crush技术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
简介:目的:评价养心氏片治疗冠脉多支病变心绞痛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诊断为冠脉多支病变的7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养心氏组,每组38例,疗程为12周。观察2组的心绞痛症状、心电图、LVEF、Hcy、6min步行实验结果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1)养心氏组心绞痛症状改善的总有效率为97.74%,高于对照组的78.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心电图改善有总效率75.0%,高于照组的63.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养心氏组LVEF为(59±6.7)%,高于对照组的(53±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养心氏组Hcy为(8.34±0.46)μmol/L,高于对照组的(9.73±0.48)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养心氏组6min步行距离为(526±57)m,高于对照组的(481±52)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养心氏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6%,低于对照组的13.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养心氏片联合西药治疗冠脉多支病变比常规西药治疗效果更佳。
简介:摘要经纤维支气管镜进行支气管局部灌注和注药治疗支气管内膜病变伴感染患者150例。作者以为,完善的术前检查和准备是保证患者顺利治疗的前提;严密地术中观察及配合,有效地预防和治疗并发症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对支气管扩张性病变伴感染患者在进行常规内科治疗的同时,积极配合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进行支气管局部冲洗和药物灌注治疗,既可迅速地清除病变局部的大量脓性分泌物,可有效地控制感染,同时术后做好体位排痰引流,又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简介:冠心病三支病变对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效果影响较大,我们对此进行了回顾性研究,以了解国人冠脉三支病变与易患因素之间的关系.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1997~2000年在我院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冠心病者,共147例.其中观察组52例,男39例,女13例,年龄65.40±7.32;对照组95例,男81例,女14例,年龄60.92士10.46.将上述患者按累及的冠脉支数分为2组,即三支病变和对照组(单支和双支).1.2.冠状动脉造影诊断标准:冠心病的诊断参考1997年WHO标准,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采用Judkins法,左右冠状动脉均行多体位及角度照射,部位包括正侧位;至少2个正交投射体位造影发现冠状动脉狭窄≥50%诊断为冠状动脉狭窄;按病变支数分为单支和双支病变和三支病变.
简介:目的探讨主支支架加边支预埋球囊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临床疗效及手术安全性.方法以江苏省徐州市中心医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主支支架加边支预埋球囊术进行治疗.依据研究组患者的基线资料特点,选取行单导丝边支保护的60例边支病变患者为对照组.术后,对比评价两组患者的介入治疗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随访1年后的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hrombolysisinmyocardialinfarction,TIMI)血流分级、TIMI心肌灌注(TIMImyocardialperfusion,TMP)血流分级等.结果术后,研究组和对照组的介入治疗成功率分别为98.84%和85.71%,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16%和11.11%,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期间,研究组的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6.98%(6/86)vs.31.75%(20/63)P<0.05];TIMI血流分级、TMP血流分级以及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和右心室射血分数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主支支架加边支预埋球囊可提高冠状动脉分支病变患者的介入治疗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血运重建效果良好,具有较好的远期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