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侵袭念珠病在危重症患者中发病率较高,由于其临床症状不典型,诊断与治疗常被延误,导致其较高的病死率。同时,引起侵袭性感染的念珠菌种分布也逐年变化,非念珠所致感染已超过白念珠,致病菌种及其耐药分布的变迁造成临床抗真菌药物选择的困难。本文对我国侵袭念珠病的流行现状及病原学特点进行总结,以帮助对其进行早期诊断、合理治疗。

  • 标签: 念珠菌病,侵袭性 流行病学 发病率 病原学 人群监测
  • 简介:目的:探讨脂肪酸组成对白念珠与光滑念珠的鉴别意义。方法:采用盐酸甲醇法提取5株念珠和4株光滑念珠的脂肪酸,以色相色谱法进行检测,配以计算机分析各种饱和与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结果:光滑念珠念珠在脂肪酸的成份与含量上明显不同,光滑念珠不含亚麻酸(C18:3),且不饱和脂肪棕榈油酸(C16:1)与饱和脂肪酸棕榈酸(C16:0)比值不同(念珠皆小于1.3,光滑念珠除1例为1.2外,余皆大于3.9);C16:0与硬脂酸(C18:0)的比值(念珠皆大于2.7,光滑念珠皆小于1.1);C16:1和油酸(C18:1)的比值(念珠皆小于0.5,光滑念珠大于0.7)。结论:气相色谱法方法简便、快速,可用于念球菌与光滑念珠化学分类鉴定。

  • 标签: 气相色谱法 鉴定 光滑念珠菌 白念珠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患者侵袭念珠病(IC)的临床及真菌学特点、治疗现状与预后。方法回顾收集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10年间依据真菌培养确诊为IC的老年住院患者(≥65岁)的临床资料,对其感染菌株进行鉴定及耐药性实验,分析老年IC患者的临床、真菌学、治疗与预后特点,并与非老年人患者进行比较。结果共纳入99例老年患者,中位年龄78(70~83)岁,男女比为2.1∶1.0,占成年患者62.7%(99/158例)。与非老年人患者相比,老年患者中长期住院、重症监护室(ICU)、合并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肾功能衰竭、伴发细菌感染、多点定植、接受机械通气及有氟康唑暴露史的患者更为多见(均P<0.05)。老年患者中血流相关感染最常见(71/99,71.7%),感染菌种以念珠为主(47/99,47.5%),氟康唑与伏立康唑耐药发生率最高(分别为17/117,14.5%;15/117,12.8%)。老年人感染部位、感染菌种分布、对各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均与非老年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共86例(86.9%)老年患者接受了系统抗真菌治疗,氟康唑为最常用药(35/86,40.7%)。老年IC患者30 d全因病死率为32.6%(29/89),高于非老年组(P=0.02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OR=1.12;95%CI:1.06~1.20;P<0.001)、肾衰(OR=4.81;95%CI:1.65~14.03;P=0.004)、高念珠评分(OR=1.81;95%CI:1.06~3.11;P=0.031)可增加死亡风险。结论老年人为IC主要发病人群,且病死率随年龄增加不断升高,对于老年IC患者的治疗应积极且谨慎。

  • 标签: 侵袭性念珠菌病 危险因素 治疗 预后
  • 简介:念珠是常见的一种条件致病菌,可在皮肤、黏膜等部位与宿主共存.当正常寄居部位的微生态环境失调或机体免疫机能低下时,易侵入体液及器官,引起念珠病.近年来,侵袭真菌感染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呈明显上升的趋势,最新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1]显示,美国念珠病医院感染率为0.28‰~0.96‰,欧洲为0.2‰~0.38‰.拉丁美洲念珠院感率为1.2‰~5.5‰,若伴长期的中性粒细胞缺乏或发热,医院感染率可升至7%[1].

  • 标签: 念珠菌病 抗原 抗体 检测
  • 简介:念珠具有双形态,即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换为酵母相和菌丝相。调节双形态的主要信号通路有Cph1调节的MAPK途径,Efg1调节的cAMP/PKA途径,Tup1介导的抑制途径,Rim101调节的pH反应通路等。这些通路控制着菌丝特异基因的表达,许多菌丝特异基因编码念珠的毒力因子,因此菌丝相的致病更强。

  • 标签: 白念珠菌 双形态性 调节通路 菌丝特异基因 致病性
  • 简介:念珠对宿主的黏附是念珠感染过程的关键的第一步,因此阐明白念珠对宿主的黏附机制对探索新的方法预防和治疗念珠感染至关重要。近年来,研究者们从念珠的表面结构、黏附素以及黏附相关基因等方面对白念珠与宿主的黏附机制进行了大量研究。该文就念珠对宿主的黏附机制进行综述。

  • 标签: 白念珠菌 黏附机制 黏附素 黏附基因
  • 简介:近年来对于深部真菌感染的研究报道越来越多,其已日益成为一些重要疾病临床治疗过程中的常见并发症,其中,念珠病的发病率仍居高不下.虽然目前有多种抗真菌药物应用于临床,但其耐药现象愈来愈严重,给临床治疗带来了极大的挑战.近来有关念珠耐药机制的研究有了较新的进展.该文就新发现的念珠的耐药机制,作一概述.

  • 标签: 白念珠菌 耐药机制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液病患者侵袭念珠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抗真菌药氟康唑、伊曲康唑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 60 例念珠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真菌学特征及治疗结果。结果: 患者均有发热,感染部位肺部和口腔多见,伊曲康唑比氟康唑效率高,并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血液病患者侵袭念珠感染的临床表现以发热,肺部、口腔感染多见,伊曲康唑治疗抗真菌疗效显著。

  • 标签: 念珠菌 伊曲康唑 血液病
  • 简介:念珠是人类最常见的条件致病菌。促分裂素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链)是真核生物信号传递网络中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基因表达调控和细胞质功能活动中发挥关键作用。在念珠中主要有4条MAPK途径:Mkcl途径、Cekl途径、Cek2途径和HOG途径。其中HOG途径在念珠MAPK信号通路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念珠MAPK信号通路的作用及相关调控机制的了解,可以为寻找新的药物作用靶点,治疗念珠病提供帮助。

  • 标签: 白念珠菌 MAPK信号通路 Hog途径
  • 简介:目的探讨硼酸对白念珠临床分离株菌株的生长状态和细胞形态的影响。方法用加入0%、0.1%、0.15%硼酸(w/v)的Lee’sglucose培养基于25℃和37℃分别培养8株临床分离的念珠,观察各菌株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生长状况。结果25℃培养条件下,0.1%的硼酸明显抑制念珠生长,其中对HJ065的抑制效果最明显,0.15%的硼酸进一步抑制念珠生长,并且SC5314、HJ058菌株的菌丝生长能力随硼酸浓度增高而减弱。37℃培养条件下,硼酸对白念珠生长状态和菌丝生长能力的抑制效果较25℃更明显。相同培养条件下,硼酸对不同CAI重复数的念珠的抑制效应存在差异。结论硼酸对白念珠临床分离菌株的抑制作用表现出明显菌株的差异性。其抑制作用与培养温度有关:表现为生理温度下抑制作用更明显。硼酸对8株念珠抑制作用与CAI的重复数无明显相关

  • 标签: 白念珠菌 硼酸 耐受性 CAI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诊断侵袭念珠感染情况时应用血清磷酸丙酮酸水合酶检测的价值。方法 选取40例患者纳入研究,将10例确诊、17例临床拟诊及13例浅表定植念珠感染的患者作为研究组,10例健康体检人员则将其作为阴性对比组,留存患者的血液标本。测定血清中的磷酸丙酮酸水合酶的OD值及抗原含量。结果 确诊组、临床诊断组的血清磷酸丙酮酸水合酶平均浓度较定植组、对比组P<0.05,当诊断阈值为0.35μg/m时,敏感性和特异性各77%、100%。结论 将血清磷酸丙酮酸水合酶检测以0.35μg/mL为诊断阈值,准确高,特异性和敏感性理想,可作为侵袭念珠感染的诊断依据,被临床运用与推广。

  • 标签: 侵袭性真菌 侵袭性白念珠菌 感染 血清
  • 简介:摘要侵袭念珠病缺乏特异性临床症状和体征,传统的培养方法诊断敏感度低,且检验周期长。近年来,念珠非培养法因其快速、灵敏的特点而得到广泛应用,主要包括检测念珠的碳水化合物(1,3-β-D-葡聚糖、甘露聚糖及其抗体)、蛋白质、核酸(PCR、T2candida)。本文阐述了这些方法在诊断念珠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局限性,旨在为临床早期、快速诊断侵袭念珠病提供参考。

  • 标签: 念珠菌病,侵袭性 非培养法 诊断
  • 简介:近年来,研究者已经评价的大量具有潜在诊断价值标志物,尤其是应用念珠特异性抗原的血清抗体早期诊断侵袭念珠病有了长足进展。如HWP1、ENO1等IgG抗体的单个或多个组合快速准确地诊断早期念珠病,不仅适用于免疫正常患者,而且适用于免疫受损患者,因此,在临床上具有潜在的巨大的应用价值。

  • 标签: 侵袭性念珠菌病 抗体 IGG 早期诊断 HWP1抗体
  • 简介:目的用一种新制备的单克隆抗体MAb03.2Cl-C2鉴别生物学形态相近的念珠和都柏林念珠。方法用小鼠体内诱导法制备抗念珠芽管胞壁外膜单克隆抗体MAb03.2Cl-C2。用不完全RPMI1640培养液、L—DMEM、H—DMEM、完全1640液、小牛血清诱导念珠和都柏林念珠芽管及菌丝形成,间接免疫荧光(IIF)方法检测都柏林念珠芽管或菌丝表面有无可与该单抗相结合的成分。收集临床口腔念珠病标本涂片,直接做IIF试验。结果用不完全RP-MI1640培养液37℃,6h可同时最高效率地诱导念珠和都柏林念珠芽管或菌丝形成。单抗MAb03.2Cl-C2仅与念珠芽管或菌丝特异性地结合,与都柏林念珠的孢子和菌丝不能结合。结论单抗MAh03.2Cl-C2可用于念珠和都柏林念珠实验室的速鉴别。

  • 标签: 白念珠菌 都柏林念珠菌 特异性 单克隆抗体
  • 简介:摘要:外阴阴道念珠病(VVC)是育龄期妇女常见的生殖道感染性疾病,念珠阴道定植是念珠在女性阴道内以共生状态存在,没有或只有轻微的临床症状。念珠广泛存在于潮湿、酸性的环境中,它不仅是VVC与阴道念珠定植的病原,同时也存在于人体其他部位。随着医学与生物检测技术的快速发展,实验室对念珠的检测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因此,近年来一些学者除了不遗余力的研究VVC的易感因素、发病机制、治疗与预防外,更是对病原来源产生了浓厚兴趣。为了提高VVC的防治能力和减少VVC的复发率,文章对导致VVC及阴道念珠定植的病原来源作一综述。

  • 标签:
  • 简介:目的检测念珠体外抗氧化及调节转录的基因表达情况,进一步了解念珠抗氧化机制在体外生长状态下的作用。方法选取念珠标准株sc5314、3株临床分离保存株及7例临床念珠阴道炎分泌物分离株(念珠),接种培养鉴定为念珠后,分别将体外SDB振荡培养2h、6h、24h、72h、120d的菌液(含未培养0h),用Trizol法提取总RNA,反转录为cDNA后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体外各时间点抗氧化基因及抗氧化转录因子的基因表达情况,运用Ct值比较法进行表达量的相对定量分析。结果与0h相比,体外6hSOD2表达增加7.47倍,经Wilcoxon配对符号秩和检验显示P值小于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他各基因2h及6h分别与0h相比P值均〉0.01,其表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体外培养1d后各基因表达明显增加,CaHog1、CAP1、CAT及SOD5在第3天达最高,分别为24.23、3.34、33.64及14.72倍;SOD2在第1天达最高为68.95倍;CaSkn7在第5天达最高为7.21倍。经Wilcoxon配对符号秩和检验显示SOD5第1天P值为0.013,其余基因表达P均〈0.01,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当外界营养逐渐耗竭时,念珠会动态加强抗氧化基因的表达,以抵抗机体内、外产生的氧化压力,其中SOD2可能是最早增加表达的抗氧化基因,3条抗氧化感受通路的转录调节基因均有增加表达,提示3条抗氧化感受通路在适应体外营养限制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 标签: 白念珠菌 氧化压力反应 体外 基因表达 反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
  • 简介:细胞壁作为真菌中特殊和必须的细胞结构,相对于哺乳动物的细胞膜更加坚硬,难以用简单的方法使其充分破碎。因此,达到理想的破壁效果是念珠研究中的关键步骤之一。在提取念珠RNA、DNA和蛋白质等细胞组分的过程中,为获得足量和稳定的实验样品。该文对多种念珠破壁方法作一综述,以便为念珠相关研究提供适用、高效的破壁方案。

  • 标签: 白念珠菌 细胞壁 破碎
  • 简介:自噬影响着真核细胞的适应、分化和发育,在念珠中自噬影响着念珠的代谢和毒力等,也可以减缓应激反应带来的损伤,增强菌体存活能力。但过度的自噬可能导致自噬细胞死亡。该文根据近期研究进展,从念珠中与自噬相关的Cvt(Cytoplasmtovacuoletraffickingpathway)通路、TOR(targetofrapamycin)通路和自噬在应激中的作用等几个方面,对白念珠中的自噬进行综述。

  • 标签: 白念珠菌 自噬 Cvt通路 TOR通路 应激刺激 氮饥饿
  • 简介:中药抗真菌作用研究历史悠久,从天然中药中寻找筛选抗真菌新药或研发针对耐药念珠的药物,是近年研究的热点。本文对中药活性成分、中药单体和中药复方对白念珠的干预作用实验研究进展方面进行了综述。

  • 标签: 中药 白念珠菌
  • 简介:目的研究山苍子油对小鼠系统念珠感染的治疗作用。方法建立小鼠系统念珠感染模型,观察给药后小鼠中位生存时间,并检测给药后小鼠肾脏菌落形成单位计数。结果山苍子油能明显延长小鼠的中位生存时间,降低肾脏菌落形成单位计数。结论山苍子油对小鼠系统念珠感染具有治疗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开发。

  • 标签: 山苍子油 模型 小鼠 白念珠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