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核酸检测是目前诊断COVID-19感染最常用的方法之一。然而,核酸检测结果可能出现阳性阴性的情况,这对疫情控制和个体诊断产生重大影响。本文对造成阳性阴性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为应对这些影响因素,有必要改进和优化检测方法,包括试剂盒的选择和技术的发展。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核酸检测 假阳性 假阴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乙型肝炎检查的阴性阳性的原因,旨在提高结果的正确率。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该院2017年6月—2018年1月接受检查的68例乙肝患者进行检查,统计阴性阳性情况,分析检测结果的错误原因。结果通过分析资料,乙肝检验结果有误的68例病例中,阴性结果35例,阳性结果33例;导致检验结果出现偏差的主要原因为实验室操作因素34例,试剂原因21例,检验方法不正确11例,其他原因2例。实验室操作因素占比最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肝检验的阴性阳性结果原因较多,医生需了解各影响因素,减少其发生,以提高乙肝检验的准确性。

  • 标签: 乙型肝炎 假阳性 假阴性
  • 简介:摘要目的HBsAg的检测方法很多,但是在临床实验室检测HBsAg的方法最常用的主要是金标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常常会有患者及其他工作人员反映HBsAg检验结果与其他医疗单位不一致,为此常会发生医疗纠纷。因此,提高HBsAg检测的准确性,避免阳性阴性所造成的不良社会影响,是我们临床检验工作者应该重视的问题。

  • 标签: 假阳性 假阴性 金标法 ELILA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乙肝检验的阴性阳性结果,并简单分析造成结果的成因,为正确检测乙肝提供帮助。方法择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行乙肝检查患者且结果为阴性阳性者96例,对患者的其他资料进行分析,了解造成具体乙肝检验结果出现阳性阴性的成因。结果96例病例中,阴性为49例,阳性47例,分析具体成因中,其中检验操作因素47例,占48.96%,试剂因素29例,占30.2%,检验方式问题16例,占16.67%,其他4例,占4.17%,结果发现,以检验操作因素为主导因素(P<0.05)。结论乙肝检验的阴性阳性结果与检验的多种因素存在关联,实验室检验中,需要注意对这些因素的控制与抑制,进而保障实验室检验的效果,综合推动乙肝检验的准确性,为患者的治疗提基础。

  • 标签: 乙肝检验 假阴性 假阳性 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导致乙型肝炎临床检验出现阴性结果、阳性结果的原因。方法:选取 2015年 4月至 2018年 4月期间收治的 100例乙型肝炎患者,均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检验,汇总其检查结果,统计其阳性结果与阴性结果的出现率,并分析出现阳性结果与阴性结果的原因。结果:共有 16例患者出现假性结果,发生率为 16%,其中 6例患者出现阳性结果,发生率为 6%, 10例患者出现阳性结果,发生率为 10%。导致假性结果出现的原因有:①检验方法,占比 18.75%;②试剂,占比 31.25%;③实验室操作,占比 43.75%;④其他,占比 6.25%。其中实验室操作为主要原因,其占比高于试剂、检验方法等原因。结论:实验室操作、试剂、检验方法等均可引发阳性阴性结果,在进行乙肝检验时应加强实验室管理,减少相关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 标签: 乙型肝炎 临床检验 假阴性结果 假阳性结果 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导致乙型肝炎检查结果出现阴性阳性的原因,为提高乙型肝炎检验结果正确性提供保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2000份乙型肝炎检查结果,统计导致检验结果出现阴性阳性的主要原因。结果通过临床资料和病例分析,结果显示,2000份乙型肝炎检查结果中,共有17份出现错误,其中阴性结果10份,阳性结果7份;造成检验结果出现偏差的原因为①试剂原因(7份/41.17%);②实验室操作因素(5/29.40%);③其他原因(3例/17.67%);④检验方法(2份/11.76%)。结论为进一步提高乙型肝炎检验结果安全性和可靠性,需要临床医师、实验室医师、以及乙型肝炎检验试剂生产厂家的共同努力。

  • 标签: 乙型肝炎 假阴性 假阳性
  • 简介:摘要:艾滋病毒抗体检测是诊断艾滋病的重要方法,然而,阳性阴性结果的出现给诊断带来了困扰。本文旨在分析造成艾滋病毒抗体检阳性阴性结果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通过对检测原理、样本类型、实验操作、设备影响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可以有效减少错误结果的发生,提高艾滋病诊断的准确性。

  • 标签: 艾滋病毒抗体检测 假阳性 假阴性 原因分析
  • 简介:现代心理测试技术中,CQT测试的阳性阴性问题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问题。CQT的阳性主要受准绳问题无效和被测人污染两方面的影响。MCQV测试主要通过对准绳问题有效性进行测前检测来控制CQT的阳性。CQT测试的阴性则主要受被测人反测试和自我弱化以及相关信息点记忆淡化或者无记忆的影响。SKY测试可以对CQT测试的阴性进行控制。

  • 标签: CQT测试 假阳性 假阴性 MCQV测试 SKY测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普萘洛尔试验出现阳性阴性的原因以及探究提高试验准确性的方法。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05年3月—2010年10月该时期前来就诊并临床拟诊为冠心病的200例患者,入院后对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和普萘洛尔试验。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呈现阳性的患者有8例(经cag证实)。其中6例冠脉单支病变患者,2例双支病变;34例经cag证实的阴性患者,其中15例x综合症患者,心肌炎2例,自主神经出现功能紊乱患者有6例,糖尿病4例,3例高血压,其它情况4例。其中34例阴性患者中,14例患者下壁st-t发生了改变,其它部位发生st-t改变的19例。结论通过原因的分析发现只有正确实行普萘洛尔试验和充分排除干扰因素的存在,才能提高通过普萘洛尔试验来诊断冠心病的准确率。

  • 标签: 冠状动脉造影 假阳性 假阴性 普萘洛尔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检验结果准确性,以免乙型肝炎检验结果受人为因素影响而出现阳性阴性,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1月-12月期间乙肝患者检验结果为阳性阴性的有关资料,并分析检验结果。结果有很多因素都会导致检验出现阳性阴性结果,其中实验室操作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占51.7%,试剂占26.9%、检验方法占15.7%、其它因素占5.7%。结论乙肝检验结果为提高可靠性,需要医生、患者及其家属的共同配合。

  • 标签: 乙肝 检验影响因素 原因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梅毒检验阴性阳性原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实施梅毒检验的3000例住院病人临床资料,选取时间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分析梅毒检验阴性阳性原因,进而提出有效预防措施,叮嘱患者、家属及临床医生严格执行。结果病人自身的一些疾病状态,检验方法、检验试剂用量及操作不当均可影响梅毒检验结果,造成阴性阳性。结论提高梅毒检验准确性的措施包括加强患者、家属及实验室医师之间配合度,需要对实验室管理进行进一步加强,可促使临床诊断更加准确,可促使梅毒检验中阴性阳性发生率明显降低,降低患者误诊率。

  • 标签: 梅毒检验 假阴性 假阳性 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对梅毒检验的阴性阳性结果原因进行分析和探讨,为临床诊断梅毒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我院进行梅毒检验的4000例受检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的择取时间在2014年4月26日至2015年4月26日期间,对患者的临床检验资料进行回顾性和系统性的分析,总结关于梅毒检验出现阳性阴性的原因。结果4000例受检者中,共40例确诊为梅毒,梅毒检出率为1.00%,其中阳性共6例,阳性率为15.00%,剩余的3600例受检者中,共发现300例阴性患者,阴性率为8.33%。结论梅毒检验的阴性阳性情况较多,试剂、实验室操作、检验方法、生理及病理是导致梅毒检验阴性阳性结果的主要原因,故在检验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对标准过程的质量控制,及时掌握受检者的用药情况和病史,实施综合防控,进一步减少阳性阴性的发生。

  • 标签: 梅毒检验 假阳性 假阴性 原因 分析
  • 简介:摘要对2013年1月至2019年4月作者所在医疗组经治的55例怀疑甲状旁腺肿物的患者中99mTc-MIBI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99mTc-MIBI阳性阴性共计11例,定性诊断为非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阳性4例,分别为结节性甲状腺肿2例,甲状腺腺瘤1例,颈部异位胸腺瘤1例;定性诊断为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阴性5例,分别为甲状旁腺癌1例,甲状旁腺囊肿1例,直径较小的甲状旁腺腺瘤1例,甲状旁腺腺瘤囊性变1例,甲状旁腺非典型腺瘤1例;定性诊断为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99mTc-MIBI由阴性转为阳性2例,其中1例12个月后由阴性转为阳性,PTH由310.5 pg/ml升高至887.4 pg/ml,最终于前上纵隔发现异位甲状旁腺腺瘤并切除。另一例42个月后由阴性转为阳性,PTH由161 pg/ml升高至350 pg/ml,最终于右侧胸锁关节后方(Ⅶ区)发现异位甲状旁腺并手术切除。我们认为甲状腺背侧肿物往往需要与甲状旁腺肿物鉴别。若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定性诊断为阴性,99mTc-MIBI定位诊断为阳性时我们需要考虑是否为其他疾病导致的阳性。若定性诊断阳性,99mTc-MIBI定位诊断为阴性,需要结合其他检查辅助定位。部分定性诊断为阳性的、99mTc-MIBI定位诊断为阴性患者随着时间迁移,99mTc-MIBI可由阴性转为阳性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浆膜腔积液脱落细胞学检查阳性阴性原因探讨,为肿瘤的临床诊断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方法临床抽取新鲜标本100ml-200ml,立即送检,采用安必平液基薄层细胞沉降式制片染色系统,镜检。结果500例浆膜腔积液细胞学检查中,阳性272例,其中阳性1例。阴性228例,其中阴性35例。结论浆膜腔积液脱落细胞由于细胞成分复杂,细胞类型繁多及细胞形态和排列形式的多样性,致使某些恶性和良性特征类似,引起阴性阳性错误诊断,所以,正确分析细胞形态对浆膜腔积液定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浆膜腔积液 脱落细胞 假阳性 假阴性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影响因素及解决方法。方法 选取2019 年8月— 2020年8月来我院治疗的 320 例疑似乙肝病毒携带者血清样本,均用ELISA法检测,分析检测结果及出现阳性的原因。结果 共13例出现阳性,初检阳性原因最高为标本溶血,占比6.98%,其次为标本离心不全与洗版影响,其他因素包括显色条件、试剂盒质量、操作不当等。结论 运用ELISA法检测HBsAg,检测结果会受到许多因素影响,应当对样本检测的各个环节做好质量控制,以提高检测精准性。

  • 标签: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假阳性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梅毒血清反应阳性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20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梅毒血清反应阳性患者166例(阳性组),诊断为早期梅毒且未经治疗的患者145例(阳性对照组),入职体检者124名(阴性对照组)。比较3组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和合并基础疾病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梅毒血清反应阳性影响因素。比较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CLIA)与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oluidine red unheated serum test,TRUST)的梅毒血清试验效能。统计学处理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或χ2检验。结果166例阳性组患者中,年龄≥50岁117例,年龄<50岁49例。阳性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年龄[(53.1±13.8)岁比(24.7±2.8)岁,t=22.56,P<0.01]、自身免疫病[36.7%(61/166)比6.5%(8/124), χ2=35.93,P<0.01]、肝炎[9.6%(16/166)比3.2%(4/124), χ2=4.92,P=0.026]和肿瘤[6.6%(11/166)比0.8%(1/124), χ2=4.68,P=0.0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阳性组与阳性对照组比较,性别[阳性组男91例(54.8%),女75例(45.2%),阳性对照组男103例(71.0%),女42例(29.0%); χ2=8.67,P=0.003]、年龄[(53.1±13.8)岁比(34.4±12.9)岁,t=20.13,P<0.01]及自身免疫病[36.7%(61/166)比6.9%(10/145),χ2=39.14,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比值比(odds ratio, OR)=2.692,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1.504~4.816,P=0.001]、年龄≥50岁(OR=30.512,95%CI 15.959~58.335,P<0.01)、自身免疫病(OR=2.677,95%CI 1.258~5.695,P=0.011)和肝炎(OR=4.408,95%CI 1.799~10.799,P=0.001)是梅毒血清阳性影响因素阳性组中,TRUST的阳性率为84.9%(141/166),高于CLIA的23.5%(39/1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6.25,P<0.01);36例患者CLIA为1.0~10.0临界指数(cut off index, COI),3例患者CLIA>10.0 CO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51,P<0.01);139例患者TRUST≤1∶4阳性,2例患者TRUST≥1∶8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2.35,P<0.01)。CLIA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5.2%和96.0%,TRUST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7.2%和91.1%。结论患者年龄≥50岁、有自身免疫病或肝炎是发生梅毒血清反应阳性影响因素,TRUST的阳性率高于CLIA。

  • 标签: 梅毒 假阳性反应 影响因素 非梅毒特异性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