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毛加
(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检验科青海黄南811399)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乙肝检验的假阴性与假阳性结果,并简单分析造成结果的成因,为正确检测乙肝提供帮助。方法:择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行乙肝检查患者且结果为假阴性或假阳性者96例,对患者的其他资料进行分析,了解造成具体乙肝检验结果出现假阳性与假阴性的成因。结果:96例病例中,假阴性为49例,假阳性47例,分析具体成因中,其中检验操作因素47例,占48.96%,试剂因素29例,占30.2%,检验方式问题16例,占16.67%,其他4例,占4.17%,结果发现,以检验操作因素为主导因素(P<0.05)。结论:乙肝检验的假阴性与假阳性结果与检验的多种因素存在关联,实验室检验中,需要注意对这些因素的控制与抑制,进而保障实验室检验的效果,综合推动乙肝检验的准确性,为患者的治疗提基础。
【关键词】乙肝检验;假阴性;假阳性;结果
【中图分类号】R57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9-0142-02
乙肝病毒是我国危害最大、流行最广的肝炎病毒之一,据有关数据统计,我国乙肝病毒携带群体约为7.2%。针对乙肝可借助临床检验的方式实现筛查,为患者的早治疗提供帮助。但乙肝检验中,可因一些因素影响,造成检验准确性问题,出现假阳性、假阴性结果。基于此,本文研究分析乙肝检验的假阳性与假阴性结果,并探讨成因,总结相关措施,详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行乙肝检查患者且结果为假阴性或假阳性者96例,对患者的其他资料进行分析,了解造成具体乙肝检验结果出现假阳性与假阴性的成因。择取患者中,男性50例,女性46例,年龄20~70岁不等,其中平均年龄(41.31±5.08)岁,所有患者自主来院筛查,且检验由检验科完成,且96例患者的实验室检验环境未发生明显变化。
1.2方法
择取的96例患者,为乙肝检验结果为假阴性与假阳性者,属于错误报告类型,再结合其他资料,对造成这种结果的成因进行分析,研究具体问题,再制定相应对策。
1.3观察指标
统计具体假阴性与假阳性例数,比较各项因素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个数
96例病例中,假阴性为49例,占51.04%,假阳性47例,占48.96%。
2.2影响因素
结合资料分析,发现检验操作因素47例,占48.96%,试剂因素29例,占30.2%,检验方式问题16例,占16.67%,其他4例,占4.17%,结果发现,以检验操作因素为主导因素(P<0.05)。其中,2种结果的影响因素结果如表1所示。
3.讨论
乙肝是临床常见的传染病,为抑制乙肝的传播,需结合有效的筛查,采取治疗和控制方案[1]。但是,在具体的检测过程中,容易出现假阴性和假阳性结果,属于错误结果,这样2种结果则对具体的乙肝筛查造成影响,干扰整体检验结果。检验过程中,如果检验操作不够正确,未能按照具体规范进行检验,如操作中酶化物浓度控制不佳,造成结果异常。再有血样采集时,处理不当,引起结果异常[2]。这2种结果的产生,则会对患者的诊断造成影响,容易导致误漏诊的情况,不利于后续治疗。针对这种情况,需要注意对实验室检验的控制,制定完善的质量指标,再配合合理的人员培训工作,保障检验人员素质,综合推动检验结果的增强[3]。本次研究研究分析乙肝检验的假阴性与假阳性结果,再分析相关原因,结果证实:假阴性为49例,占51.04%,假阳性47例,占48.96%,发现检验操作因素47例,占48.96%,试剂因素29例,占30.2%,检验方式问题16例,占16.67%,其他4例,占4.17%,以检验操作因素为主导因素(P<0.05)。且2种结果的不同因素间无显著差异(P>0.05)。具体乙肝检验中,需要做好检验流程控制,确保操作质量,制定检验标准和规范,综合提高。
【参考文献】
[1]杜小燕.乙肝检验的假阴性与假阳性结果原因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2016,3(9):1593-1593.
[2]李国花,黄世杰,詹虎,等.乙型肝炎检测的假阴性与假阳性结果原因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29):15-17.
[3]黄建军,马双双,HUANGJianjun,等.乙肝检验假阳性与假阴性原因分析[J].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2017(2):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