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近年来EPC建设总承包管理模式在中国得到蓬勃发展,更多的大中型建设企业选择了EPC建设总承包管理模式来加强管理工作。本文主要以EPC建设总承包方式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为基础,分析了EPC模式的发展状况,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希望为今后EPC建设总承包管理工作提供管理思想借鉴。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数字化医院医疗质量管理模式对于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于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期间收治的120例手术患者,按照其在实施数字化医院医疗质量管理模式前后入院接受治疗的时间进行分组,将实施数字化医院医疗质量管理模式前的60例患者全部纳入至对照组中,剩余的60例在实施数字化医院医疗质量管理模式后入院的患者全部纳入至试验组中,由专业的护理人员负责详细记录两组患者的医疗纠纷事件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情况,并将其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综合比较得知,两组患者的医疗纠纷事件发生率与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显著,试验组患者的医疗纠纷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其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了提升广大医疗机构的医疗质量,须一改传统的管理模式,积极采取数字化医院医疗质量管理模式,在降低医疗纠纷事件的同时,也有效的促进了广大医疗机构的临床工作质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简介:摘要 针对航天产品质量管理,分析当前的管理现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同时基于企业实践情况,从强化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实施精细化质量管理、促进设计基础能力提升、推进工艺标准化、提升外协外购管控能力、强化软件工程化管理、健全质量管理制度等方面,对改进航天产品质量管理提出了思路与建议,为企业开展产品发表质量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期间通过简列数据来分析在护理质量管理中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应用的意义。方法 采集100名2020年1月-2021年1月在我院工作的护士以及同期在我院接受不同管理模式的患者作为本次临床研究对象。研究期间接受传统护理管理模式的患者为参照组(护士50名),另外接受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的患者为研究组(护士50名),观察并统计两组护理管理质量评分以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指标,并运用统计学方法将其数据进行分析对比,同时判定不同管理模式的有效性。结果 组间护理管理质量评分相比,研究组包括护理安全、护理操作、病房管理、护患沟通各项评分均偏高,参照组各项评分均偏低,组间可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总满意率相比,两组数据分别显示98(98.00%)、82(82.00%),组间可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护理质量管理中采取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可全面提升临床护理质量,能促使护士在临床操作、病区管理、护患沟通等能力方面有效增强,进而使临床护理服务获得患者高度认可,适用性强,建议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对质量管理发现的问题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以基于风险的全流程质量管理模式,提高临床试验质量。方法运用基于风险的质量管理理论,对2020年北京肿瘤医院药物临床试验质量控制发现的问题进行结构化,按照问题严重程度(轻、中、重)和10种类别进行划分,应用半定量法进行风险矩阵分级。根据信息化质量分析平台可视化分析对不同等级风险进行针对性质控策略。对2020年和2021年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质控项目的问题严重程度进行卡方检验,各类别的人均问题数进行非参数检验,评价该管理模式效果。结果根据2020年质控发现问题的严重程度及发生频率建立风险矩阵,识别出存在高危风险的问题分类为方案依从及严重不良事件,存在中危风险的类别包括知情同意、生物样本相关、原始记录及研究者文件夹。利用可视化分析、采取基于风险的质控策略后,2021年医院质控发现的重度问题占比为0.92%,较2020年1.39%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21年各项目的各类别人均问题检出数较2020年质控项目的人均问题检出数低,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提示该管理模式有效。结论利用信息化技术采取基于风险的质量管理,有助于提高医院临床试验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全面质量管理模式用于医院医疗设备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及管理方式实施效果。方法:于2021年5月到2022年5月期间进行研究,以该时段本院57台医疗设备作为调研样本,基于本院全面质量管理模式的落实时间点将其分为干预前与干预后,干预前相关数据纳入对照组,干预后相关数据纳入干预组,分析全面质量管理模式的应用价值。结果:干预组医疗设备合格率高(P<0.05);干预组医疗设备缺陷率低(P<0.05)。结论:在医院医疗设备的质量管理,做好全面质量管理模式的有效落实,能进一步优化医院医疗设备的日常维护与正常使用,最大程度减少设备使用不当引起的各项功能障碍,有效保障相关医疗设备的有序运行,为患者的病情干预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