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根据国家教育部的规定2010年以后,对高校入学新生不作要求检测乙肝(乙型病毒性肝炎)标志物,高校学生集体生活接触比较密切,存在乙肝传播和流行的隐患,通过对两届新生乙肝表面抗原和表面抗体检测分析,了解高校新生乙肝感染和携带乙肝病毒状况,为今后高校开展乙肝的预防,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江西农业大学2008级和2009级新生入学时抽取2~3毫升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表面抗体(抗-HBs)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8级和2009级新生HBsAg阳性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农村学生高于城市学生,男生高于女生。抗-HBs阳性率略低于我国一般人群乙肝疫苗接种率,09级学生高于08级学生,女生高于男生,城市学生和农村学生没有差异。结论部分高校新生HBsAg阳性率依然偏高,特别是来自不发达地区的学生携带乙肝病毒的形势不容乐观,高校的乙肝预防仍面临挑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乙肝标志物定量分析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对临床标本定性用(ELISA法);定量用酶免分析仪检测。结果定量检测比定性检测更灵敏更稳定。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肿瘤标志物及肝癌的发病关系。方法我们研究了60例大三阳乙肝者。30例用红花清肝丸治疗,30例不用药治疗,观察2组肿瘤标志物的变化,采用并进行5年后的长期随访。FQ-PCR方法检测血清HBV-DNA含量。结果1.红花清肝丸对AFP、AFU、r-QT,CEA四种肿瘤标志物浓度的降低明显优于非用药组。2.长期随访(五年后)对乙肝病毒标志物(HBVDNA)的降低明显优于非用药组。3.长期随访(五年后)红花清肝丸的癌变率明显低于非用药组。结论三阳乙肝病毒携带者必须治疗,经治疗可降低血清中肿瘤标志物的浓度,使血清HBVDNA浓度明显下降,预防肝细胞癌的发生。血清肿瘤标志物的浓度与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物的浓度呈正相关,与肝细胞癌的发生率呈负相关。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乙肝标志物的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检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0年8月200例乙肝患者的血清样本,并分别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和荧光定量PCR法进行检测,并比较检测结果的符合率。结果: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在乙肝标志物检测符合率均明显高于荧光定量PCR法(P<0.05)。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和荧光定量PCR法进行检测的200份检测样本中,有184份样本的检测结果与患者实际病情符合,符合率为92.0%,有16份样本检测结果与患者病情不符,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验,有12份样本检验结果与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检测结果相符,所占比重为75%;有4份样本检验结果与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结果相符,所占比重为25%,两种检查方法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在乙肝标志物临床检验中的应用价值要高于荧光定量PCR法,值得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型肝炎(乙肝)患者血清标志物模式和HBV-DNA检测在乙肝诊治中的意义以及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2014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350例乙肝患者,运用放射免疫法(SPRIA)检测患者的乙肝血清标志物和荧光定量PCR(FQ-PCR)法检测HBV-DNA。并对其检测结果应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350例乙肝患者血清经SPRIA法检测乙肝血清标志物(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得到六种阳性模式。不同的HBV阳性血清学模式的患者,其HBV-DNA的阳性率和含量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模式(即“大三阳”组)的患者HBV-DNA的阳性率和含量最高,分别为95%和(6.63±1.67),其阳性率和含量均明显高于其它组;HBeAg(+)模式的患者HBV-DNA的阳性率和含量均高于HBeAg(—)模式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肝血清标志物与HBV-DNA的检测结果具有相关性。SPRIA法只能反映乙肝患者感染的不同时期的情况,而FQ-PCR法检测HBV-DNA可以更直接、更准确地反映乙肝病毒感染复制的程度,对乙肝诊治具有互补作用。故临床上应该联合应用放射免疫法和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乙肝血清标志物和HBV-DNA。这样对乙肝的诊断及药效观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院乙肝五项标志物检测结果。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12月至2012年5月来我院门诊检测乙肝五项指标的人员和就诊人员650例,年龄14~75岁,才用ELISA检测乙肝五项标志物HB-sAg、HBsAb、HBeAg、HBeAb和HBcAb。结果共显示为11种不同乙肝血清标志物模式,其中全阴性、单独HBsAb阳性、小三阳、小双阳、大三阳为本地区人群HBV感染的主要模式;30岁年龄组所占比例最高,感染率最低的为60岁以上年龄段;被调查人群乙肝疫苗免疫率不高,有34.92%人群接种了乙肝疫苗,有60.79%产生了保护性抗体。结论本地区乙肝感染模式呈多样性,在不同年龄中分布不均,乙肝疫苗免疫率较低。
简介:摘要目的对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的临床检验方法进行分析,并总结乙肝病毒感染防治的主要措施。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乙肝病毒检验的150例患者的血清样本,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析方法(定义为对照组)和化学发光免疫法(定义为研究组),对HBsAg、HBsAb、HBeAb、HBcAb、HBeAg等五项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进行检测,并对比检测结果。结果研究组研究对象的HBsAg、HBsAb、HBeAb、HBcAb、HBeAg等五项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的灵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五项指标指标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在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方面化学发光免疫法比传统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析方法更具优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乙肝标志物检测在婚前检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效果。方法本次将我中心2023年1-12月进行婚前检查的120例受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取乙肝标志物检测,进一步分析探讨检查结果。结果 (1)120例受检者,经乙肝标志物检测,大三阳占比为2.50%、小三阳占比为3.33%、其他阳性总占比为3.33%。(2)120例受检者,乙肝标志物检测阳性一共11例,男性7例(5.83%)、女性4例(3.33%)。结论乙肝标志物检测在婚前检查中的临床价值显著,有助于及时发现乙肝感染者,为优生优育水平的提高提供有效基础保障,因此值得推广及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乙肝血清标志物和HBV-DNA定量检测结果对诊断及治疗乙肝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05月-2017年05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52例乙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分成甲乙丙三组,甲组有16例,乙组有24例,丙组有12例。定量检测所有患者的HBV-DNA。结果在甲组中,阳性例数为16例,阳性率高达100%,在乙组中,阳性例数为18例,阳性率为75%,在丙组中,阳性例数为6例,阳性率为50%。甲乙丙三组检测结果对比差别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肝血清标志物和HBV-DNA定量检测结果对乙肝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个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简介:目的研究乙肝病人应用ELISA方法进行乙肝五项标志物检测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乙肝患者85例,选取时间为2017年8月-2018年7月,所有患者均接受ELISA方法进行乙肝五项标志物检测,观察患者的HBsAg、HBsAb、HBeAg、HBeAg、HBcAg的阳性检出率。结果经过对乙肝患者实施ELISA法检测,乙肝患者的HBsAg阳性检出率为96.47%、HBsAb阳性检出率为78.82%、HBeAg阳性检出率为76.47%、HBeAg阳性检出率为91.76%、HBcAg阳性检出率为94.12%,表明对乙肝患者实施ELISA法进行检测,具有较高的疾病检出率。结论乙肝患者接受ELISA法检测,可以对乙肝患者HBsAg、HBsAb、HBeAg、HBeAg、HBcAg五项标志物进行准确检测,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评定婚前检查中工作中对乙肝标志物进行专业检测的意义.方法研究随机筛选2015年05月-2016年04月进入本单位接收婚检的1126名入选对象,展开常规检查工作,重点观察其乙肝标志物测定情况.结果1126名入选对象中,126名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指标为阳性,其阳性率是11.19%.其中,测定结果为“大三阳”的有36名,测定结果为“小三阳”的有70名,且其中有38名谷丙转氨酶指数异常升高,同时男性受检对象感染率12.97%明显比女性9.41%高(P〈0.05).结论展开婚前检查工作时,通过对乙肝标志物相关指标进行检测,便于了解受检对象健康状况,确保结婚双方都能了解到乙肝病毒危害性,再加强乙肝疾病宣教与专业防治,从而有效降低疾病传染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