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评价膝下动脉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transluminalangioplasty,PTA)治疗重症下肢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患者,采用膝下动脉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治疗患肢。其中,男性患者40例,女性患者20例。平均年龄(66±10)岁,根据患者病变部位选择手术方法,膝下动脉病变首选PTA,合并髂股动脉病变则同时进行血管重建,结果髂股动脉重建术一期均成功。手术主要并发症为小腿血肿4例(6.7%),膝下截肢4例(6.7%),患者随访时间平均为(16±10)个月,患者一期通畅率为58.3%,25条肢体发生再狭窄(41.2%),其中10条肢体再次接受外科干预,二期畅通率为75.0%,总的救肢率93.3%。结论膝下动脉球囊扩张血管成行术是治疗重症下肢缺血安全且有效的方法,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 总结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行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治疗时的护理方法,并评价护理效果。方法 共选取我院在2020年5月~2021年6月收治的5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治疗。以随机数字表法的原则将其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护理方法分别是常规护理、综合护理,比较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相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组间比较差异显著;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结论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在治疗的同时予以综合护理既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又可以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故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观察并比较单纯经皮血管腔内成形(PTA)与自膨式镍钛记忆合金支架植入治疗下肢缺血的疗效。方法对2005年1月~2006年6月支架治疗6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包括22例(36.1%)PTA(PTA组)和39例(63.9%)球囊扩张后的支架植入(支架组)。49例(80.3%)患者为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12例(19.7%)为非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3例(4.9%)为严重间歇性跛行,20例(32.8%)有静息痛,25例(41.0%)伴有足部溃疡,13例(21.3%)有足部坏疽。结果PTA组和支架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5%和94.9%,两组近期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平均随访15.5个月,PTA组和支架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8.2%和89.7%,支架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PTA(P<0.05)。PTA组和支架组的截肢率分别为13.6%和2.6%,两组在保肢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于治疗股浅动脉病变所导致的下肢缺血的疗效,在短期内单纯PTA与支架植入没有明显差异,而在术后1年的随访中股浅动脉支架的疗效明显优于PTA。两组救肢效果在术后1年左右也基本相同。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在下肢动脉球囊扩张介入治疗的糖尿病足围手术期患者的护理工作中,观察围手术期护理效果,为临床护理奠定基础。方法在我院相关科室选择了2014年6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随机抽取128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两种不同的护理方法并对比其效果。结果予以不同护理方案后,对试验组患者采用护理干预措施的血糖及病足恢复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如空腹、术中血糖、足部溃疡愈合时间等,差异显著(P<0.05)。对试验组患者采用护理干预措施的并发症发生率(6.25%,4/64)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3.4%,15/64),如动脉痉挛、血管损伤等,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下肢动脉球囊扩张介入治疗的糖尿病足围手术期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应用一系列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可加速患者的康复,避免并发症,应广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常规球囊扩张与切割球囊相结合的“复合球囊扩张”在股浅动脉长段闭塞治疗中的扩张效果和中期疗效。方法在导丝通过闭塞段后,首先应用常规球囊进行预扩张,然后行动脉造影,对预扩张后仍有重度狭窄的部位进行切割球囊扩张,扩张后再次造影评价疗效。术后一年随访,通过下肢CTA检查结果与单纯常规球囊扩张和血管内支架相比较,评价复合球囊扩张的中期治疗效果。结果在常规长球囊扩张后,长段闭塞的股浅动脉显露出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狭窄,最严重狭窄处多位于闭塞段的近端,远端和内收肌管的一处严重狭窄处平均长度为1.5-3cm,狭窄段程度为83%,这一段狭窄应用常规球囊扩张效果不明显,在严重狭窄处经切割球囊扩张后狭窄程度明显减轻狭窄度为30%,切割球囊扩张后再次应用常规长球囊扩张后动脉造影显示闭塞段较为均匀,一致得到扩张,但严重狭窄段扩张程度仍较差。严重狭窄处由于完全闭塞到首次扩张后平均为狭窄83%。切割扩张后平均为狭窄37%,再次常规扩张(后扩张)后平均狭窄为0。本组治疗没有发生动脉壁撕裂,穿孔出血合并症。一年后下肢动脉CTA显示复合球囊扩张效果明显好于单纯常规球囊扩张,与血管内支架比较扩张效果相似。结论常规长球囊与切割球囊相配合的“复合球囊扩张”可以有效地治疗股浅动脉长段闭塞,中期效果明显好于常规球囊扩张,血管内支架效果相似,但长期疗效及闭塞后再次介入成功率和再次中长期通畅率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 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护理方法。 方法: 选择我院于 2017 年 9 月到 2018 年 9 月接收的 90 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45 例,使用常规护理)与观察组( 45 例,采用围术期护理),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效果。 结果: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的 踝肱指数( ABI )、经皮氧分压( TcPO )、跛行距离( DOC ) 指标评分与护理有效率 ,对比后结果显示观察组指标数据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在 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进行合理的护理措施,可改善患者身体指标,有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下肢动脉疾病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药物涂层球囊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介入治疗方法,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药物涂层球囊治疗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将药物涂层施加于球囊表面,在介入治疗中将药物直接释放到病变部位,达到局部治疗的效果。不同药物涂层球囊采用不同的药物和涂层技术,以实现特定的治疗效果。这种治疗方法具有减少再狭窄的风险、促进血管内皮修复和抑制炎症反应的优势。临床研究表明,药物涂层球囊治疗在下肢动脉疾病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它能够显著改善血管通畅度,降低再狭窄的发生率,并且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与传统治疗方法相比,药物涂层球囊治疗具有更好的长期疗效和较低的并发症风险。本文旨在综述药物涂层球囊治疗下肢动脉疾病的研究进展,包括治疗原理、临床研究结果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简介:【摘要】下肢动脉疾病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药物涂层球囊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介入治疗方法,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药物涂层球囊治疗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将药物涂层施加于球囊表面,在介入治疗中将药物直接释放到病变部位,达到局部治疗的效果。不同药物涂层球囊采用不同的药物和涂层技术,以实现特定的治疗效果。这种治疗方法具有减少再狭窄的风险、促进血管内皮修复和抑制炎症反应的优势。临床研究表明,药物涂层球囊治疗在下肢动脉疾病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它能够显著改善血管通畅度,降低再狭窄的发生率,并且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与传统治疗方法相比,药物涂层球囊治疗具有更好的长期疗效和较低的并发症风险。本文旨在综述药物涂层球囊治疗下肢动脉疾病的研究进展,包括治疗原理、临床研究结果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普通球囊(POBA)和药物涂层球囊(DCB)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山西省运城市中心医院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共70例,以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5例),均行腔内介入手术,其中观察组采用POBA和DCB治疗,对照组则采用DCB治疗,比较两组靶血管一期通畅率、靶病变血运重建率、手术前后最小管腔直径和踝肱指数(ABI)水平、术后随访Rutherford分级、术后随访晚期管腔丢失量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6个月和12个月靶血管一期通畅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85.71%(30/35)比62.86%(22/35)、80.00%(28/35)比48.57%(17/35)],P<0.05;观察组靶病变血运重建率显著低于对照组[8.57%(3/35)比28.57%(10/35)],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和12个月最小管腔直径均显著大于对照组、术前[(3.20 ± 0.66) mm比(1.53 ± 0.38)和(0.45 ± 0.09) mm、(2.97 ± 0.60) mm比(1.40 ± 0.35)和(0.45 ± 0.09)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和12个月ABI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前(0.86 ± 0.17比0.63 ± 0.09和0.24 ± 0.06、0.82 ± 0.14比0.60 ± 0.08和0.24 ± 0.06),P<0.05;观察组晚期管腔丢失量和术后12个月Rutherford分级>3级比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0.42 ± 0.10) mm比(1.59 ± 0.32) mm、17.14%(6/35)比57.14%(20/35)];同时观察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DCB用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疗效及安全性均优于POBA,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Rotarex减容联合药物球囊治疗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的手术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友谊医院2016年11月至2018年9月经Rotarex减容联合药物球囊治疗的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共34例患者,病变长度(216.7±110.0)mm,病程(169.3±303.0)d。其中原发性病变14例(41.18%),支架内闭塞8例(23.53%),原发性病变+支架内闭塞11例(32.35%),原发性病变+人工血管血栓形成1例(2.94%)。技术成功率97.06%(33/34),辅助置管溶栓(CDT)后技术成功率100%。切除后残余病变行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PTA)30例(88.24%),后行支架置入6例(17.65%)。临床成功率97.06%(33/34)。术中远端血管栓塞2例(5.88%),无穿刺点出血、动脉破裂。术后踝肱指数(0.86±0.13)明显高于术前(0.40±0.28)(t=8.851, P<0.01)。术后一期通畅率3个月94.12%(32/34),6个月87.88%(29/33),12个月75.76%(25/33)。围手术期无死亡,随访期无踝关节以上截肢,免于临床驱动靶病变重建率93.94%。结论Rotarex减容联合药物球囊治疗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且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介入治疗颈动脉重度狭窄中不同直径球囊预扩张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自2018年1月至9月收治的100例症状性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进入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4 mm球囊预扩组和5 mm球囊预扩组,每组50例。比较2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术后血管残余狭窄率、手术前后心率血压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均为100%。4 mm球囊预扩组术前血管狭窄率为(84.8±8.6)%,术后血管残余狭窄率为(12.2±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 mm球囊预扩组术前血管狭窄率为(82.1±8.0)%,术后血管残余狭窄率为(6.4±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 mm球囊预扩组术后血管残余狭窄率显著低于4 mm球囊预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 mm球囊预扩组术后收缩压较术前下降(19.8±22.3) mmHg,心率减慢(11.0±9.7)次/min;5 mm球囊预扩组术后收缩压较术前下降(14.0±28.5) mmHg,心率减慢(7.0±10.8)次/min;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 mm球囊预扩组患者共28例发生并发症,5 mm球囊预扩组共25例发生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种直径球囊在颈动脉重度狭窄介入治疗中的应用均安全、有效,5 mm球囊预扩对血管狭窄的短期改善作用优于4 mm球囊。
简介:[摘要]总结1例下肢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后并发急性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护理。护理要点如下:术后密切监测病情,早期识别骨筋膜室综合征;多学科协作模式进行皮肤管理;实施疼痛管理,改善患者舒适度;采取集束化护理措施,预防潜在并发症:心力、呼吸、肾衰竭;延续护理,健康宣教贯穿始终。经过精心的治疗及护理,患者好转出院。后期门诊随访,患者恢复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