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论语·》有孔子的一句话:“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对“束修”一词的解释,李泽厚先生在《论语今读》(三联书店2004年版,194页)一书中介绍说:“束修”一般都解作“十条肉脯”,本译从汉代经师。而与孔子所讲“十五志于学”,书传“十五人小学”相应。亦有以服饰、行为“束带修饰”、“约束修饰”释“束修”者。

  • 标签: 《论语今读》 三联书店 李泽厚 孔子 “束修” 释义
  • 简介:[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做到尽心竭力了?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守信了?老师传授给我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

  • 标签: 论语 诚实守信 反省 曾子
  • 简介:孔子说:“学习知识,按时去练习、实践,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有修养的君子吗?”

  • 标签: 节选 论语 学习知识 志同道合
  • 简介:<正>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不忠乎?与朋友交不信乎?传不习乎?【注释】①曾子:孔子的弟子。日:每天。③三省吾身:三,指下文说到的三个方面,即“为人谋”“与朋友交”和“传”;省,即反省;吾身,即自身。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自我反省。谋:谋划办事。忠:指尽心尽力。交:交

  • 标签: 曾子 自我反省 吾日三省吾身 人谋 天都 学生时代
  • 简介:论语》作为中国儒家思想的中心之作,有着不可估量的社会文化价值,因此,它的翻译也显得十分重要。本文从讨论《论语》中虚词“”的意义入手,通过对比分析著名汉学家理雅各的《论语》英译本,总结了“”在《论语》中不同词性不同意义下的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

  • 标签: 论语 翻译
  • 简介:不论"之原则引起争议,说明方志理论研究在推进,方志实践在深化。"不论"原则应从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上把握。从首轮修志看,记述内容与旧志相比,内容要丰富得多,范围要大得多,涵盖面要宽得多。可以推测,本轮志书的内容可能更甚之,同时要在指导思想、篇目设置、体例规范和编纂方法等方面创新。内容发生了变化,形式理应适应内容的变化,要用发展和创新的态度贯彻"不论"之原则,具体到每本志书。

  • 标签: 述而不论 内容 形式
  • 简介:<正>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注释]①谄:巴结奉承。②可也:可以,不错。③未若:不如,比不上。④乐:指乐于奉行自己的道德准则。

  • 标签: 如切如磋 琢如 子贡 诗云 求学过程 自我修养
  • 简介:季氏是“三桓”之一,春秋时鲁国的权臣,《论语》中记载了季氏的相关事迹,共有15条,其中有明确指称的有10条,拟对另外5条没有明确称谓的记录进行探讨,以期窥见孔子对季氏的态度,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 标签: 《论语》 季氏 考述
  • 简介:随着晚清常州公羊学派的兴起,诸儒逐渐开始舒缓汉宋之防,汉学的自我更新亦随之兴起。经学研究内部出现了一股以《公羊》解《论语》的热潮,尤以辑录何休《论语注训》为盛。其中,刘逢禄的《论语何》被后人批评为师心自用,而有"郢书燕说"之讥;相比之下,刘恭冕的《论语注训》,或兢兢于辑录,或引申其说,间裁断于己,而又论证严谨,令人信服。刘氏以朴实的乾嘉学风为根基,去认同今文家的素王大义,故而产生一种事与理的融通,在晚清群经公羊化学潮中独树一帜,并对后学产生一定影响,应予肯定。

  • 标签: 公羊 《论语》 刘恭冕 何休 诠释学
  • 简介:<正>《论语八佾》篇居多为有关礼乐的语录.其第三章云,“子曰:人不仁,如礼何?人不仁,如乐何?”把礼乐同不仁之人联系起来,如包咸(公元前6——公元65)所说,认为不仁之人不能行礼乐.《论语》这一章所说的不仁之人是泛指一般的人呢,还是具体地确有所指,专指某一个人或某一些人?

  • 标签: 季氏 礼乐 《论语》 仁者 管仲 孔子
  • 简介:汉唐典籍如《说文》《初学记》等征引《逸论语》五则,自王应麟、朱彝尊以来,皆以其为《齐论语》之《问玉》篇,"问王"为"问玉"之误,已成定论。因其内容、体制与二十篇不同,为张禹所删。《齐论》自班固之后未见典籍称引;现有文献皆无其进入东汉以后传承情况之记录;郑玄校定《张侯论》,参考《古文论语》,并未参考《齐论》,学术史上"考之《齐》《古》"之说有误。考虑到著录《齐论》的《汉书·艺文志》实出于刘歆《七略》,许慎引《齐论·问玉》时已称之为《逸论语》,可以判断《齐论》的亡佚时间当在刘歆之后、许慎之前。许慎编纂《说文》,采用《逸论语》,并未全部注明出处,这有助于我们对《说文》编纂与内容来源的认识。

  • 标签: 《逸论语》 《齐论语》 《问玉》 《说文》 学术史
  • 简介:孔子古训是教师"述而不作",但我认为应该是"作".尤其是语文教师必须进行大量的写作实践,亲身体验其中的苦辣酸甜,探索表达方法,布局谋篇,遣词造句,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开展作文教学.

  • 标签: 语文教师 作文教学 课程标准 写作实践 中学
  • 简介:如果在阅读教学的对话中加强学生的演训练,让学生读进去,想开来,还能说出来,阅读教学才真正扎实有效,课堂才算真正的和谐。而这必须来源于教师的教育智慧、正确的教育理念、尊重儿童,在知识、技能、情感上适时予以引导、帮扶,让孩子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 标签: 阅读对话 演述 表达能力
  • 简介:原文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 标签: 中学生 作文 语文学习 课外阅读
  • 简介:论语》一书中有不少章节因缺失语境,导致理解困难。新出的清华简《管仲》篇中管仲有“既佞又仁,此谓成器”之言,似可作为《论语·公冶长》篇“或日雍也仁不佞”章的语境背景,“或曰”者与孔子之间的对话应当是以管仲此语为前提的。语境的恢复,对于深入理解《论语》此章的含义很有帮助。

  • 标签: 《论语》 冉雍 “仁而不佞” 清华简《管仲》
  • 简介:走进《论语》,走进孔子的课堂,汲取传统营养的滋润,反思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忽视学生自读课文,讲读倒置;听、说能力成了被遗忘的角落。以古为鉴,当前的语文教师应该向孔子学习,亲近了解学生,温不厉,因材施教;做一个博学于文的人;做一个讲究教学语言的人;做一名讲究教学艺术的人;做一名对现实有着敏锐知觉的教师,帮助学生重新拾起学习的兴趣,使语文课更好地完成新课改目标,实现教书育人的责任。

  • 标签: 孔子 《论语》 启示 反思 语文教学
  • 简介:一九五三年布拉格学派提出了结构主义一词,其源头可以上溯到索绪尔的语言学理论。从此,文学理论家们受到结构主义语言学的直接影响,认为文学作品中没有什么独立的或核心的因素,任何一个因素都在与它对立的因素中找到自身的价值。我们通过应用结构主义研究方法解读《论语·学篇》潜在的符号结构,有助于消除其表面的费解和神秘性。

  • 标签: 结构主义 结构 符号 解读 《论语·学而篇》
  • 简介:儒家经典中的“孝弟”之“弟”主要论及兄弟一伦的关系问题。在以人伦为核心的古典政教传统中,“孝”与“弟”二者相互关联。《论语·学》章有子将“孝”“弟”并置,意味着对“弟”的理解离不开“孝”。历来学者都偏重于对“孝”的阐释,“弟”只是一带而过。“弟”本身也有丰富的思想内涵,有待于进一步探讨。通过对“弟”的阐释,揭示出“悌道”的落脚点在于弟善事其兄长,并指出弟须善事其兄的伦理支撑。在此基础上,以悌道为中心,揭示出伦理与政教之间的关联因素。

  • 标签: 《论语》 兄弟 伦理 政教
  • 简介:在文言文教学中,“文言”“文章”“文学”和“文化”一体四面,相辅相成.《〈论语〉选读》是以文言形式呈现的文化经典,在教学中,教师可从文字层面由言及意、从文章层面因体定教、从文学层面批文入情、从文化层面沿波溯源,引导学生感悟经典魅力.

  • 标签: 《〈论语〉选读》 文言 文章 文学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