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稳心颗粒药物抗心律失常的作用效果。方法择取2013.10-2014.10期间在我院接受药物治疗的84例心律失常患者,利用随机抽签法将其以11比例分成两组,对照组应用胺碘酮进行治疗;研究组应用稳心颗粒进行治疗,每组各有42例患者。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约为92.86%(39/4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95%(34/42),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为9.52%与对照组的7.14%相比,差异性不明显,P>0.05不具统计学意义。结论稳心颗粒具有较强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并且副作用很小,更适用于临床治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抗心律失常是一类用于治疗心脏结律紊乱的药物,市场上种类繁多,临床上如何科学、合理的选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来治疗各种原因引发的心律失常是当今医务人员探讨研究的重要课题。下面就近几年来人们比较关注和熟悉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的分类、作用机制、药效及应用概述如下。
简介: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n-3多不饱和脂肪酸(n-3PUFAs)能降低心率,提高心率变异性,减少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预防心源性猝死及减少心房颤动复发等抗心律失常作用,也有研究发现n-3PUFAs具有致心律失常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n-3PUFAs离子通道作用特点及其抗心律失常作用机制,发现n-3PUFAs干预方式不同,作用机制不完全一样,表明n-3PUFAs在抗心律失常方面具有两面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肺心病并发心律失常的病因及治疗。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确诊为慢性肺心病患者278例,其中合并心律失常的患者100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78例肺心病并心律失常者100例,发生率占35.97%。56例经针对肺心病治疗或去除诱因后心律失常消失。38例分别用过西地兰、氨酰心安、异搏停、慢心律和利多卡因治疗。氨酰心安、安搏律定治疗早搏6例,5例有效;西地兰治疗快速房颤均有效。发生心源性猝死2例。结论慢性肺心病合并心律失常与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缺氧、感染、心衰及合并冠心病有关。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小剂量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是有效的,无明显不良反应。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衰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根据我科收治的56例心衰合并心律失常的患者进行探讨分析,随机将其分为两组,每组患者28例,一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为对照组,另一组患者给予实施相关的护理干预措施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心律失常纠正时间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和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在心律失常纠正时间以及患者满意度方面进行比较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衰合并心律失常给予有效的药物治疗,再加之临床护理方面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明显的提高心衰合并心律失常的纠正率及时间,增加患者的满意度,有效的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恶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急救方法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接收的恶性心律失常患者92例,对其进行心电等检查及监测,并采取电击除颤和心肺复苏治疗,然后对比治疗前后的心律结果及成功率。结果治疗后的心律明显低于治疗前及治疗时的心律,且治疗时的心律明显高于治疗前心律,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92例患者经及时治疗后,成功的有68例;死亡的有24例;总结其死亡的主要原因为冠心病和急性心肌梗死等。结论对恶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及时的心电监护、按规定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及电击除颤和心肺复苏等治疗,可提高其救治的成功率,而导致心律失常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冠心病,其次是急性心肌梗死等。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心律失常患者的动态心电图予以分析,并观察动态心电图的特点。方法回顾分析法是对老年心律失常患者动态心电图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本文采用这种方法对我院自2013年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240例心律失常患者的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按照年龄段将老年人分为A、B、C组,A组老年人为60~69岁患者,B组老年人为70~79岁患者,C组老年人年龄在80岁以上,对比三组老年人的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并分析其特点。结果从我院观察所得,C组以及B组老年人的心律失常检出率明显高于A组老年人,因此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病发心律失常的机率越高,而三组之间数据比较存在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偶发性早搏是心律失常的主要临床表现。结论随着年龄的增加爱,老年人病发心率失常的几率也随之增加,因此应该予以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