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中国"新史学"的建立是一个破旧立新的过程。顾颉刚于20世纪20年代初提出"民族不出于一元论"是一个绝佳例证。此说破坏力之大,与"层累说"相类似,堪称"轰炸中国古史的一个原子弹"。从现有资料来看,顾颉刚之所以能够提出这一论点,不仅是从前人如欧阳修、洪迈、崔述、王国维、梁启超的相关论述中得到了一定的启发,更在于其运用了近代的史学方法——"历史演进的方法"。是故,此论自问世后,不仅得到了"疑古"派的肯定和支持,还对"信古"派、"考古"派以及"释古"派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于今来看,这一论点仍可以被视为是运用近代史学方法研究上古史的基本原则和总纲领之一。
简介:学界关于普列汉诺夫与列宁之间思想关系存在着三种观点:师生论、独立论及继承论。通过研究列宁与普列汉诺夫的理论政治活动,对照他们哲学思想的重要文本,我们更赞成继承论。但这种'继承'绝不是盲从,因为列宁在哲学的研究和认识上,从来没有丧失自己的'独立性'。在对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上,他超越了普列汉诺夫所认为的俄国革命的道路只有一条的'单线论',而提出世界历史发展带有特殊性的'多线论'。在对历史唯物主义本质的理解上,他超越了普列汉诺夫立足于物质本体论的视域,在历史唯物主义前面先验地预设着大全真理的'一般的唯物主义'的思想,而转向'历史',将人的实践活动看作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理解上,他超越了普列汉诺夫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看作是囊括'历史唯物主义'在内的辩证唯物主义体系的思想,而提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由'一整块钢'构成的历史唯物主义。
简介:根据犯罪构成要件的内容或者位阶的不同,主张构建不同的犯罪构成论体系,属于结构合理主义的理论观点,无助于解决实际问题。以事实与价值二元论为基础构建的事实论体系与价值论体系、存在论体系与规范论体系,割裂事实与价值的内在联系,存在诸多缺陷。以事实与价值一元论为基础构建的一元论评价体系,主张事实判断与价值评价辩证统一,具有内在合理性:能够避免客观归责与主观认罪;事实判断与价值评价虽混融但脉络清晰;能够充分说明事实判断与价值评价的内在联系。犯罪构成要件的位阶不影响行为定性。社会危害性理论在犯罪构成论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排除犯罪性事由不构成犯罪是因为没有侵犯犯罪客体。
简介: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这一学科的发展历程中,一直存在着认识论与本体论上的问题,譬如关于学科性质、学科归属、基本教学单位的不同看法。基本教学单位的主要分歧反映在一元论与二元论之间的对立。前者坚持词是唯一的基本语言教学单位,后者则主张汉语既有词也有字这两个基本语言教学单位。笔者认为,当前汉语二语教学发展中潜伏着各种危机的一个主要原因在于该学科在上述根本问题上尚存在认识论障碍。与其他学科不同,汉语二语教学在学科本体问题上各方有着截然不同的立场。这种对峙也体现在中外汉语教材上:中国本土出版的汉语二语教材基本上都是一元论的拥护者,而国外最近几十年颇有影响力的教材则力挺二元论。
简介:德沃金在《刺猬的正义》中捍卫了价值一元论的哲学立场。价值一元论包含着两个内容,一是价值一体性命题,二是融贯性的道德、政治和法律实践。价值一体性命题主张价值的客观性和一体性。价值一体性经由解释性实践而构建价值世界的整体性。在实践内涵上,价值一元论围绕尊严概念而展开,尊严的两条基本原则以责任为实践机制,沟通了伦理领域和价值领域,并最终为政治和法律实践中政治价值和法律价值的相互关联和相互支持提供价值基础。政治和法律实践归属于道德实践的整体价值系统,法律实践是道德实践的一部分。然而,价值一元论无法回应不可通约性难题的挑战,合法性价值也无法通过解释与价值世界的一体性结构相契合,刺猬式正义观面临着深层次理论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