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者的体征及预防治疗方法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2015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600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肝五项及肝功能检查结果。分析患者的临床体征,且对乙肝患者进行治疗以及对阴性人群进行预防接种。结果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者中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各项检测指标中以单项HBsAg阳性者居多,经过预防接种后乙肝的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结论加强对肝功能的检测,及时预防接种治疗,对乙肝病毒携带者的严格管控,是乙肝防治的重要内容。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运用酶联免疫法与胶体金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各自优缺点。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1日~2015年9月31日采集的1791份血样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运用酶联免疫法与胶体金法对这些标本实施了乙肝表面抗原检测,最后将两种检测方法其特点以及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运用酶联免疫法检测结果为呈阳性的血样标本有166份,占总样本数的9.27%。运用胶体金法检测结果为呈阳性的血样标本有159份,占总样本数的8.88%。经统计学分析,对于乙肝表面抗原的检测运用酶联免疫法明显敏感性高于胶体金法。结论根据两法检测结果,在进行现场初筛的场合建议使用胶体金法;在医疗机构中,应选择敏感度较高的酶联免疫法进行乙肝表面抗原筛选实验。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输血前检查乙肝表面抗原、艾滋病病毒抗体等输血传染病因子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104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输血治疗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在输血前采用微粒子酶免分析法与双感染抗原夹心酶联免疫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丙肝病毒抗体(抗-HCV)、梅毒螺旋体抗体(TP抗体)等各项指标。结果对60例患者进行输血前血清检查,检查结果显示HBsAg阳性患者有7例,阳性率为11.67%;检查结果显示抗-HCV的阳性患者有2例,阳性率为1.67%;检查结果显示无抗-HIV的阳性患者,阳性率为0%;检查结果显示梅毒的阳性患者有1例,阳性率为1.67%。结论输血前检查能有效的阻断乙肝病毒、丙肝病毒、梅毒和艾滋病病毒的传播,为医生做出诊断和治疗提供方向,也为患者感染疾病的提供来源依据,减少由于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高水平血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与HBV-DNA含量和部分肝功能指标的关系。方法检测100份高水平血清HBsAg浓度患者的乙肝血清标志物,按照HBsAg浓度分组分析其与HBV-DNA及相关肝功能指标的关系。结果本组100份血清标本中,HBsAg浓度在250~8000IU/mL、8000~100000IU/mL和100000IU/mL分别占65.0%、32.0%、3.0%;HBV血清标志物中以HBsAg(+)/HBeAg(+)模式和HBsAg(+)/HBeAb(+)模式为主;进一步分析显示,随着HBsAg浓度升高,HBeAg、HBeAb和HBV-DNA也相应升高,ALT指标变化较为明显,存在显著相关(P<0.05)。结论高水平血清HBsAg与HBV-DNA含量和HBsAg/HBeAb(二者阳性共存)呈正相关,且与ALT异常率有关,对临床诊疗和预后评估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法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灵敏度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60例收治的乙肝患者作为实验组,60例非乙肝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患者用荧光免疫分析法(TRFIA)、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乳胶法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进行检测,并在高、中、低三浓度中各取20例标本用时间分辨荧光分析法复检,对比结果。结果TRFIA检测的灵敏度、特异性明显高于ELISA、乳胶法所引起的假阳性、假阴性明显低于ELISA、乳胶法(P<0.05);TRFIA方法检测低浓度血清HBsAg的灵敏度明显低于中、高浓度血清HBsAg的灵敏度,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时间分辨荧光分析法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灵敏度较高,但会受到低浓度血清HBsAg的影响,为了提高临床检测水平,当遇到比较低浓度的血清HBsAg样本时,要对样本再次检测,以保障检测结果的正确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配偶感染乙型肝炎危险性。方法选取在2014年3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80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及其配偶为研究对象,按照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携带阴性和阳性分成两组,各40例。研究组为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携带阳性者及其配偶,对照组为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携带阴性组及其配偶。结果研究组配偶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携带阳性率为30.0%,高于对照组的10.0%;研究组中男性配偶的阳性率为26.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1.53%;女性配偶阳性率为35.7%,明显高于对照组7.14%;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夫妻间传播乙型肝炎病毒的危险性较高,但保证安全的性生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传播风险。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在阻断乙肝母婴传播中的作用。方法对来我中心门诊体检的73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和血HBV-DNA阳性的孕妇的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将该73例体检者作为观察组,另外对以往来我中心体检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和血HBV-DNA阳性且未接受任何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干预的孕妇进行调查,将该73例孕妇作为对照组。观察组从孕28周开始每隔4周进行肌内注射高效免疫球蛋白。孕妇分娩后在6h内为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和注射高效免疫球蛋白。对两组新生儿的阻断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乙肝五项全部阴性4例,表面抗原和E抗原阳性16例,表面抗体阳性53例,HBV宫内传染率为21.9%,HBV母婴传播阻断率为78.1%。观察组乙肝五项全部阴性2例,表面抗原和E抗原阳性5例,表面抗体阳性66例,HBV宫内传染率为6.8%,HBV母婴传播阻断率为93.2%。观察组HBV宫内传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HBV母婴阻断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可有效阻断乙肝母婴垂直传播,乙肝宫内感染率也可有效降低,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抗乙肝高效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乙肝疫苗(HBVac)对乙肝母婴垂直传播的预防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80例HBsAg阳性孕妇。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抽签方法随机地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均为40例。观察组自孕28w开始注射HBIG联合HBVac进行治疗,对照组未进行免疫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新生儿HBsAg阳性率、HBV-DNA阳性率、抗-HBs阳性率以及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HBsAg阳性率、HBV-DNA阳性率、抗-HBs阳性率分别为10.00%、27.50%及57.50%,观察组HBsAg阳性率、HBV-DNA阳性率、抗-HBs阳性率分别为2.50%、2.50%及85.00%,两组上述各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见任何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抗乙肝高效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乙肝疫苗(HBVac)能够有效地预防乙肝母婴垂直传播,且安全性较高,应加以推广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