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控制营养状态(CONUT)评分和透析龄对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DAP)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为随访研究。选取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肾内科首次接受腹膜透析的终末期肾病患者,根据随访过程中PDAP是否发生及发生频率分为非腹膜炎组、单发腹膜炎组(1年内仅发生1次PDAP)和频发腹膜炎组(1年内发生2次或2次以上PDAP)。收集患者人口学资料、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随访半年时体质指数和CONUT评分。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PDAP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ONUT评分和透析龄对PDAP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腹膜透析患者324例,男188例(58.0%),女136例(42.0%),年龄[M(Q1,Q3)]48(37,60)岁,随访33(19,56)个月。112例(34.6%)患者发生了PDAP,其中单发腹膜炎组63例(19.4%),频发腹膜炎组49例(15.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半年CONUT评分(HR=1.159,95%CI:1.047~1.283,P=0.004)是PDAP的危险因素,基线CONUT评分(HR=1.194,95%CI:1.012~1.408,P=0.036)是频发腹膜炎的危险因素。基线CONUT评分联合透析龄预测PDAP及频发腹膜炎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82(95%CI:0.628~0.733)和0.676(95%CI:0.622~0.727)。结论CONUT评分与透析龄对PDAP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两者联合的预测价值更高,可能可作为腹膜透析患者发生PDAP的潜在预测指标。
简介:摘要腹膜超滤衰竭是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患者PD技术失败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的常见原因。基于三孔模型的血管内皮细胞间小孔和跨内皮细胞超小孔(水孔蛋白1)是腹膜水转运的主要通道。随着PD的进行,小孔和超小孔依赖水(自由水)转运均降低,其中以自由水转运下降更为显著,导致腹膜超滤衰竭。自由水转运下降与腹膜溶质快速转运、间质葡萄糖吸收增加导致的晶体渗透压下降及水孔蛋白1功能异常和腹膜间质纤维化导致的葡萄糖渗透传导率下降等因素相关。而小孔依赖水转运降低受PD液晶体渗透压的快速丢失、腹膜毛细血管病变介导的静水压下降和小孔数量减少等因素影响。本文主要综述长期PD中继发性腹膜超滤衰竭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膜透析转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对策。方法:对我院收治的腹膜透析转血液透析患者进行研究。观察腹膜透析转血液透析前后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腹膜透析转血液透析后TP(67.74±12.14)g/L、ALB(38.32±6.06)g/L、P(2.32±0.56)mmol/L、K(5.11±1.49)mmol/L以及iPTH(432.14±163.45)pg/L均高于腹膜透析转血液透析前的(61.24±10.07)g/L、(38.32±6.06)g/L、(1.76±0.24)mmol/L、(3.65±1.26)mmol/L以及(355.09±152.52)pg/L,而Scr(889.34±204.65)μmol/L、BUN(19.15±2.64)mmol/L均明显低于腹膜透析转血液透析前的(1025.24±281.65)μmol/L、(27.27±3.85)mmol/L,P<0.05。结论:腹膜透析转血液透析后,患者TP、ALB、P、K以及iPTH均会在短时间内提高,护理人员应加强宣传,及时调整护理方案,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保证患者生命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居家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原因分析。方法:选取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肾内二区收治的65例行居家腹膜透析的患者作为家访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腹膜炎发生率调查,并分析其原因。结果:65例行居家腹膜透析的患者中有20例患腹膜炎,18例患者痊愈出院,2例为难治性腹膜炎,转为血液透析继续治疗。经调查,腹膜炎组的患者中,无菌操作意识缺乏、肠道感染、导管出口处及隧道感染、营养不良的人群占比明显高于非腹膜炎组(P<0.05)结论:居家腹膜透析患者患腹膜炎的原因有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营养状况、免疫功能、透析模式、透析液类型、置管方式、置管时间、置管位置、置管固定方式、置管护理方式、透析操作技术等等。
简介:【摘要】在肾脏功能衰竭或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腹膜透析是重要的治疗方式之一,该治疗方式能够有效维持患者的生命。但是行腹膜透析进行治疗的患者病程均较长,且病情较为严重,患者由于长时间受到病痛的折磨,再加上需要维持较长时间的腹膜透析治疗,长此以往,不仅仅会增加患者身体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会导致患者产生较多的负性情绪,从而影响治疗效果。在这其中,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是常见且病情严重的一项并发症,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再住院率、死亡率都会造成严重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