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引言近年来,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提法相对减少了,但并不能以此逻辑推出无产阶级国际主义过时了。准确地说,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在不同历史时期会有不同特征与表现。在战争与革命时代,无产阶级国际主义主要表现为,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反对资本主义剥削、奴役,争取民族独立与解放,强调世界革命优先性。

  • 标签: 无产阶级 国际主义 和谐世界 革命时代 优先性 与时俱进
  • 简介:无产阶级专政思想是列宁在当今最具争议思想之一。列宁关于无产阶级专政思想随着革命实践不断变化而发展。概括起来看,在他思想里,无产阶级专政实际上是布尔什维克领袖利用手中政权对整个社会强行改造,在一定意义上,整个社会都是专政对象。这和马克思恩格斯理论中社会主义革命意识形态先行性有关,也和列宁对社会主义理解有关。列宁无产阶级专政思想是俄罗斯国情产物。农民村社是俄国全部社会生活基础,俄罗斯文化带有浓厚东方色彩。这决定了俄国社会主义革命是一场规模宏大社会实验,专政只是保证实验正常进行必要条件。从人道主义出发批判列宁无产阶级专政思想是不科学,也是不公正。人道主义实现是一个漫长历史过程,对暴力倚重是俄罗斯现代化过程中必然出现现象。所有发达国家现代化过程中都经历过类似的阶段。

  • 标签: 意识形态先行的革命 社会实验 俄罗斯国情 现代化
  • 简介:国内外关于列宁无产阶级专政理论认识,比如,对布尔什维克“一党专政”等问题理解,存在着一些不科学或不正确成分,特别是不少西方学者极力歪曲列宁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攻击列宁新型无产阶级政党学说是所谓“取代论”,攻击新型苏维埃政权是“极权主义”“党治制”国家,等等。这些都是严重违背历史事实。因此,分析和批判对列宁无产阶级专政理论误解和歪曲,恢复列宁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本来面目,就显得非常重要和必要。

  • 标签: 列宁 无产阶级专政 俄国革命 苏维埃政权
  • 简介:主持人语:这个专栏意图在于,通过几位作者、译者努力,提醒人们对马克思与浪漫主义关系重思,对古典反讽、浪漫反讽和马克思反讽异同关系重思。这个问题在国内学界很不受重视,或者被当作马克思不成熟表现,把浪漫主义视为负面的、招致马克思思想不成熟东西。维塞尔在《马克思、浪漫派反讽、无产阶级》一书中力图纠正这种不符合历史事实传统看法,陈开华特意节译了该书第五章,以凸现“反讽”在马克思思想中重要地位。我也提供了小文一篇,力图阐明马克思试图扼制虚无主义时从浪漫主义处寻求思想资源,并在告别了意识内在性之后仍保留和改造了另一种内在性:价值内在性;而它与浪漫派反讽存在密切关系。罗晓颖论文则针对马克思博士论文为了理解哲学与现实关系而对苏格拉底反讽广泛涉猎事实,以《游叙弗伦》篇为例对苏格拉底反讽作出自己分析,这对理解马克思反讽,理解古典反讽与现代反讽关系与区别,会提供一个很好基础,很值得阅读。

  • 标签: 马克思思想 无产阶级 反讽 浪漫主义 专题 苏格拉底
  • 简介:在《物化与无产阶级意识》一文中,卢卡奇提出了他物化概念。他揭露资本主义社会各个方面的物化现象,并将无产阶级阶级意识看成扬弃物化动力,认为无产阶级必须以总体性范畴来辩证地看待社会现实以对抗物化。卢卡奇物化概念理论成果是值得我们重视和借鉴,当然它也存在着一些缺陷需要我们注意。

  • 标签: 物化 表现形式 克服途径 评价
  • 简介: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鼻祖的卢卡奇对资本主义社会物化现象持强烈批判态度,并将对物化现象超越诉诸于无产阶级意识。卢卡奇无产阶级革命理论集中地体现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物化批判和对无产阶级意识论述上,但是卢卡奇并不是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物化批判后就直接得出无产阶级意识,而是通过对以德国古典哲学为代表资产阶级思想进行深刻哲学反思,将对资本主义社会物化现象批判引申到对整个现代性批判后得出。对现代性批判、对资产阶级思想哲学反思、无产阶级意识觉醒,三者不可分割地统一在无产阶级革命进程中。

  • 标签: 物化 二律背反 无产阶级意识 中介 总体性
  • 简介:列宁究竟是一个伟大马克思主义者还是一个极权主义者?这是一个有争议问题。本文依据历史事实提出,保障人民民主权利、实现人民管理制政治理想是列宁理论与实践活动重要价值诉求。列宁在推进无产阶级民主建设过程中,正确阐释了民主与社会主义、民主与集中、民主与专政、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等关系问题,并形成了“没有民主就不可能有社会主义”、“民主与集中具体历史统一”、“民主与专政相反相成”、“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相互依存”等重要思想。这些思想给我们留下了重要启示,同时也证明列宁本质上是一个民主主义者,而不是一个极权主义者。

  • 标签: 无产阶级民主建设 无产阶级专政 社会主义法制
  • 简介:湖湘文化是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群体赖以产生、成长、发挥作用土壤,赋于了他们特别品格,是近代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群体大有作为文化基因。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群体以丰富革命实践和成功文化建树,为湖湘文化增加了新内容,促进了湖湘文化再度辉煌。

  • 标签: 湖湘文化 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群体 文化基因
  • 简介:无产阶级革命策略新思想是恩格斯晚年科学研究一个重要部分,是对早期马克思恩格斯革命策略思想继承和发展。恩格斯晚年无产阶级革命策略新思想提出有其深刻历史背景:19世纪末资产阶级政策调整及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等新情况,为恩格斯晚年研究革命策略提供了客观基础和条件;国际工人运动发展新特点为恩格斯晚年研究革命策略提供了新材料。恩格斯根据这些新变化和新特点,从革命时机、革命手段、革命形式、革命同盟军、革命领导力量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关于革命策略新思想。当今时代与恩格斯晚年所处时代相比已发生了巨大变化,谈论具体策略没有实际意义,但恩格斯晚年革命策略思想蕴含哲学智慧和方法论意义仍给我们以深刻启示。

  • 标签: 恩格斯晚年 无产阶级革命策略 理论创新
  • 简介:无产阶级如何获得解放、人类社会如何走向社会主义?这是马克思、恩格斯毕生思考重大问题。19世纪70年代以后,借助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技术进步,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随着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向垄断阶段过渡,社会分配不公问题加剧,贫富分化日益严重,工人阶级觉悟进一步提高,马克思主义在工人中间广泛传播。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 恩格斯 阶级解放 资本主义经济 第二次工业革命
  • 简介:日本近代文学发展史上出现了形形色色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杰出文学家和文学作品层出不穷。自然主义、无产阶级文学和代表现代派文学新感觉派文学各自形成了独特文学理论和文学特征。各流派之间文学理论争论则为文学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作用。无论是对于自然主义文学批评,还是无产阶级文学运动内部、无产阶级文学与新感觉派争论,都反映出不同文学思潮中意识形态、思想侧面。

  • 标签: 自然主义 无产阶级文学 新感觉派 形式与内容的争论 政治与文学
  • 简介:在毛泽东妇女经济权利观中,首先论述了妇女经济自由和经济独立重要性,然后在家庭私领域和社会公共领域两个层面分别提出了妇女家庭财产权、土地权和劳动权等权利内容,赋予妇女这些权利对于实现妇女解放具有重要意义。与此同时,毛泽东关于妇女经济权利论述对于当今研究妇女问题,如建立两性社会伙伴关系、妇女问题分层研究、生育社会化、妇女经济权利实现主体等问题具有一定现实借鉴价值。

  • 标签: 毛泽东 妇女 经济权利 经济自由
  • 简介:阶级艺术论争,是20世纪前期无产阶级文学阵营和纯文学阵营之间展开文学论争。20世纪10年代后期,以本间久雄、大杉荣和加藤一夫为代表无产阶级文学阵营,明确指出第四阶级文学才是当下最重要艺术,由此诞生了早期无产阶级文学萌芽,但这时认识局限于对'民众'和'民众艺术'概念讨论上。进入20年代后,以中野秀人和平林初之辅为代表无产阶级文学家认为,无产阶级代表了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无产阶级文化是高于资产阶级文化。从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性质对比来看,无产阶级劳动大众精神和文学精神都比资产阶级高贵,因此无产阶级文学也是优于资产阶级文学,这就肯定了艺术阶级性。而以菊池宽、久米正雄和芥川龙之介为代表纯文学主义者,则主张艺术本身所具有的自律,即超阶级性,认为若无产阶级艺术从属于无产阶级运动,那么无产阶级艺术也就不可能存在艺术至上主义思想。阶级艺术论争是之后展开无产阶级文学运动有力前提,也是我国20世纪30年代文学论争理论源泉之一。

  • 标签: 阶级性 超阶级性 无产阶级文学 纯文学
  • 简介:<正>在现代化和对西方开放过程中,伴随私有化议程而出现经济团体的当前构成,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出现了矛盾升级。重要是使这些团体适应社会主义发展。采用所谓"中产阶级"这一概念将是错误.尤其是这一概念是由美国资本主义发展起来,并且被作为一个理解私人利益团体本质基础。因此,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是必要,在维护社会主义发展稳定及确保社会主义成功名义下,为

  • 标签: 中产阶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资本主义发展 经济团体 有中国特色 上层建筑
  • 简介:1925年《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一文是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分析中国社会探讨革命策略重要文献,也是毛泽东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发端之作。在最初版本中,毛泽东从当时革命所面临首要问题入手,确立了划分阶级标准,进而逐层剖析中国社会各阶级特点,最后得出了中国革命所应采取正确策略。毛泽东阶级分析方法是将马克思主义阶级学说由理论转变为方法最佳范例,实现了阶级分析与调查研究、经济地位与革命态度、策略灵活性与方法可操作性有机结合,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重新阐发与灵活运用。

  • 标签: 阶级 阶级理论 中国社会 革命
  • 简介:阶级斗争问题始终是马克思关于人类历史、市民社会研究一个核心主题。通过对这一问题研究,马克思奠定了一些阶级斗争基本原理,这些原理首先在《共产党宣言》中被系统地表述出来。而随后发生、持续了20多年法兰西阶级斗争,则为马克思直观地、近距离地和具体地考察阶级斗争问题提供了丰富历史素材,在确认原有理论原则真理性基础上,也提供了进一步深化和调整一些理论内容可能性。

  • 标签: 马克思 阶级斗争 理论与实践
  • 简介:阶级意识是自我意识变异形态。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认为从自我意识到阶级意识转化是一个有觉悟进步。但实现这个进步需要付出代价是否能为现代社会所承受,是一个巨大疑问。这个疑问也是隐藏在文章中核心问题。全文基于对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框架剖析,从阐释自我意识与阶级意识本质区别出发,通过分析利益、组织、成员身份这三个意识转化过程中转捩点,凸显了人们认知能力与认知权利在社会冲突中所扮演关键角色。

  • 标签: 自我意识 阶级意识 阶级斗争 社会冲突
  • 简介:世纪之交,由于高新技术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到来,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受到了第三次挑战。首先是社会主义优越性说服力受到挑战,其次是阶级分析理论面临挑战,再次是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和无产阶级政党理论面临挑战。这些挑战同时也是创新社会主义理论重大机遇。

  • 标签: 知识经济 社会主义 发展理论 生产力要素 阶级分析理论 社会实践
  • 简介:本文从宪政视角,结合历史和现实,对农民权利缺失进行分析,指出农民权利缺失真正原因在于我国宪政建设不足,在于我国行政法等相关法律对农民权利确认和保护不足,在于我国农民缺少真正有效自治组织和利益表达机制。因此,要使我国农民权利缺失问题从根本上得以解决,必须完善我国宪政建设,使农民真正在权利分配中处于公平和平等地位,使农民权利实现有完整制度保证。

  • 标签: 宪政 农民权利 公平
  • 简介:公民权利观念进一步凸现,是世纪之交中国社会生活中一大特点。探讨权利与利益、权利与权力关系,对于确立正确权利观十分重要。“利益”是人们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及其满足。“权利”是“以物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独立性”这种社会形态产物,是基于人独立性和维护人尊严主体对利益诉求资格确认,是人尊严“护身符”。“权力”或“公共权力”则是一种支配性强制性力量。社会主义国家公共权力不仅不能侵犯而且要保障公民个人权利,为此,公共权力应有所限制和受到监督,公共权力即使是出于公共利益也不能任意侵犯个人权利

  • 标签: 公民权利 社会形态 公共利益 公共权力 权利观念 人权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