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6 个结果
  • 简介:一、医学与心理学医学心理学(medicalpsychology)是研究心理因素与健康的相互关系,研究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预防、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的科学。

  • 标签: 医学心理学 心理学基础 心理因素
  • 简介:布哈林是联共党和共产国际著名的活动家,是享有世界声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学术界掀起j'布哈林思想研究的热潮。这些研究主要是关于布哈林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思想、经济思想和文化思想方面的研究。对于上述这些相关内容,学者们投入了较大的精力和心血,提供了许多具有学术价值的文献和书籍,而这些相关资料正是本文研究综述得以展开的基础。下面,本文就学者们对布哈林思想研究所涉及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思想、经济思想和文化思想方面的相关研究成果作一综述。

  • 标签: 布哈林 综述 学者 历史唯物主义思想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 马克思主义理论家
  • 简介:本文从宗教心理学学科发展的角度,着重关注了宗教和心理学的关系,宗教心理学的学科内涵、问题,表达了作者对该学科的体认,研究主体、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等并展望了该学科的发展前景。

  • 标签: 宗教心理学 学科内涵 研究主体 研究对象 研究方法
  • 简介:本文从背景(动力场)、危机、探索、遭遇、互动、承诺、后果以及未来几个阶段模型出发,介绍了皈依心理学与信仰转换在西方作为一门学科的发展历程,期望这一领域能够得到学界的重视,尤其是为中国宗教心理学研究者提供参考。

  • 标签: 皈依 阶段模型 信仰转换
  • 简介:我国当前的贫富分化现象是一种"社会恶",其不仅在现实层面影响社会稳定和社会秩序,在社会发展目标上阻碍和谐社会建设,而且在心理层面影响人的幸福感知,从精神层面动摇国家和民族的伦理基础,具有极大的危害性。从伦理学视角看,其形成原因一是制度设计内蕴的伦理缺陷所致,如城乡二元户籍制度衍生出贫富差距,政策倾斜造成地区之间、居民之间贫富差距拉大,行政性行业垄断导致分配不公,社会保障制度的伦理缺失使得反贫困乏力等;二是非制度性因素的道德失范,如权力腐败和非法致富,贫困亚文化的道德惰性等。消除我国贫富分化现象应注重制度伦理建设,匡扶社会正义;秉持"善治"理念,维护社会公平;培养贫困群体积极的自我体验,引导其主动增权。

  • 标签: 贫富分化 制度伦理 公平正义
  • 简介:在进化论思想指导下,冯特从心理学角度对宗教的起源、发展、本质等诸问题进行了分析。他认为,宗教起源于由死亡和疾病带来的恐惧;经历了魔鬼崇拜、图腾崇拜、英雄和诸神崇拜以及人性宗教四个发展阶段;宗教在本质上是人类高级心理活动的产物,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其发展符合民族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宗教和其他文化现象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他的研究不仅丰富了宗教人类学理论,而且对宗教心理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 标签: 冯特 宗教心理 民族心理
  • 简介:詹姆斯对宗教心理的关注,与其浓厚的家庭宗教背景、青少年时代的心理冲突和晚年激进的经验主义倾向有密切关系。其主要特点是:强调从非理性的角度看待个人的宗教经验;主张按照实用性原则处理信徒的人格差异;力求通过个案比较促进研究方法的多样化。其贡献在于:开创了从个体人格差异角度剖析宗教经验的独特之路,开辟了依据心理学原理指导信徒日常生活的应用之路,开拓了引领宗教心理研究朝着多样化发展的探索之路。其历史局限表现在:忽略了群体宗教意识对个体宗教意识的制约作用,对个体宗教经验特别是神秘经验的解释含混不清,在宗教心理学理论构建方面缺乏严密的逻辑体系。

  • 标签: 詹姆斯 宗教心理学 背景 特点 地位
  • 简介:目的:了解社会心理学课程的教学效果,探讨影响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途径和方法。方法:采用自编《课程教学效果调查问卷》对我校历届应用心理学专业的217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通过系统课程学习,学生对自我意识、人际沟通、爱情等方面有很大收获,在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途径与方法中,“开展课堂小组活动”、“多媒体课件内容”、“学生自己课堂上的自由阅读”和“学生当‘老师’教学法”四种途径对学生的影响很大。结论:系统学习社会心理学课程有助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深入理解与掌握,有效利用多种途径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从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实现课堂教学的目标。

  • 标签: 社会心理学 课堂教学 大学生 心理健康
  • 简介:本文认为佛教的“心学”是人类的无价之宝,对整个人类文化有着巨大的价值,由南方日报出版社出版的陈兵教授的新著《佛教心理学》,即是一本对佛教“心学”进行系统梳理与阐释的专著。该书希望能有更多的研究者重视佛教心理学,重视东方传统文化中蕴藏着的深邃智慧。

  • 标签: 佛教 心学 佛教心理学 陈兵
  • 简介:积极心理学从兴起至今虽然只有十余年,但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积极心理学以普通人的幸福为核心,强调人类在关注人的各种问题时更应关注人自身的积极潜力和积极品质.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普通人的心理活动,针对大部分人的心理状况来指导人们如何追求幸福生活,以及给团队和机构带来昌盛;积极心理学还致力于使人们能够发挥最佳功能的环境、氛围和过程的研究.

  • 标签: 积极心理学 和谐 学校文化
  • 简介:马克思曾用详尽的论证揭示出现代社会是一个“金融资本统治的世界”。这一世界就是风险社会,是基于对“现代性社会”或当代“社会现实状况”的“不确定性”的一种界定。经济全球化带来与主权国家经济规则之间的冲突,经济发展与政治、文化因素也充满着交融与冲突。

  • 标签: 风险社会 经济规则 冲突
  • 简介:随着整个社会、各行各业运转速度的加快,拖延问题的严重性以及解决这个问题的紧迫性日益凸显。焦虑,拖延,更焦虑,再拖延,每一种行为的背后,都有着深刻的心理根源。拖延是指在完成一件为了维持生存必须完成的任务中所表现出来的懒惰的,具有自愿、回避和非理性特征的一种行为。从心理学视角分析,拖延既是拖延者恐惧失败,追求完美,又是恐惧成功的一种应付恐惧的心理策略;同时拖延也是拖延者避免疏远,避免亲近,使自己处于安全的舒适区的一种维护心理平衡的策略。

  • 标签: 拖延 恐惧 心理平衡
  • 简介:我们生活在人们对任何事物不再确信无疑的时刻,我们原本担忧的很多有关信仰的问题,真的全都发生了,所以,这个世界异常清醒,又异常困惑与混乱。所以很多人幻想能够追回人类的那种虔诚与执着,逃离金钱与物质的桎梏,即使是游戏,也要有道义的限制;关于自

  • 标签: 生命伦理学 恩格尔哈特 基督教精神 道德神学 金陵神学志 基督教神学
  • 简介:《尼各马克伦理学》关于快乐之论述基于两个前提:一是对柏拉图《斐利布》中关于"混合快乐"与"纯粹快乐"这一划分的继承;二是运用"质形论"之灵魂论界定以及"潜能—实现"之物理学学说,对于《斐利布》之魂身关系所进行的修正与重释。而这两个前提共同说明了一点:要理解快乐在亚里士多德德性伦理学中的位置,我们不能绕开《斐利布》之影响。正是通过对于《斐利布》的继承与阐发,亚里士多德得以在《尼各马克伦理学》中展开对于斯彪西波与欧多克索斯两种极端观点的批判,并且阐明从混合快乐向纯粹快乐,以及从自然品质向伦理品质的两层过渡,并最终指明快乐伴随并完善着实现活动。对于快乐与灵魂"理智部分"之实现活动之关联的进一步考察,则能帮助我们进一步判明《尼各马克伦理学》与《斐利布》同属一个阵营——唯有理智与快乐之混合才造就属人之善好生活。

  • 标签: 快乐 德性 理智 善好生活 《尼各马克伦理学》 《斐利布》
  • 简介:本文从宗教心理学的起源出发,阐明了宗教心理学发展的现状,分析了我国宗教心理问题研究落后的原因及重视和发展我国宗教心理学的深远意义。

  • 标签: 宗教 宗教心理学 中国人 无神论
  • 简介:公案是禅宗教育的独特方式之一,在参公案的过程中,参公案者达到“开悟”前的确存在元认知的作用。禅具有最大统一,纯粹直观,无住生念,无我执、法执等特点。而元认知作为认知心理学的一个重要领域,它是建立在知见的基础上的,执念有住,不能纯粹直观。本文根据元认知及禅的特点,初步分析元认知在参公案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及其有限性。

  • 标签: 公案 元认知 我执 法执
  • 简介:“无我”不仅是佛教心理学的核心,也是佛教心理学关于自我本质的独特见解:微细难知的末那识是自我产生的根源;东方式禅定是自我研究的方法;自我是五蕴和合的幻相,无我是假我与真我的统一。佛教心理学以“无我”揭示了自我的真谛,是对西方心理学自我研究范式的一种补充与超越。

  • 标签: 无我 佛教 自我观 末那识 禅定
  • 简介:教育的真谛在于培养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与享受,构建学生自身丰富多彩的幸福生活,音乐教育更是如此。它以审美体验为核心,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 标签: 积极心理学 音乐教育 真善美
  • 简介:西方心理学中的宗教研究有一段有趣的历史,它对理解人类经验中灵性方面的尝试提供了很多经验。过去,心理学家在研究宗教的时候往往使用如下三种范式:诠释现象学、实证自然主义、宗教整合。这些范式中的每一个都有很多理论假设,还有首选的一套具有不同优缺点的方法论。强调数量调查方法论的实证自然主义范式是最有影响的,但是对从心理学角度理解宗教来说也是最没有帮助的,尤其是在非西方背景下。而与之相对应的,历史调查的范式通常会对在21世纪如何研究宗教心理学提供很多有益的观点和实践中的建议。

  • 标签: 宗教心理学 历史 理论 方法
  • 简介:现象学是20世纪西方哲学发展的一大主流思潮。实证主义与现象学是现代西方心理学的两大认识论和方法论基础。在认识论和方法论方面,现象学哲学对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影响远远超过了实证主义,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对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上。

  • 标签: 现象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 研究对象 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