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逆转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斑块疗效。方法把有颈动脉斑块的高血压患者7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及对照组(37例)。治疗组每晚服阿托伐他汀20mg,对照组每晚服辛伐他汀20mg,均连续服药6个月。观察用药前、治疗后6个月时颈动脉内一中膜厚度(IMT)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血压、IMT指标在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6个月后,血压、IMT均呈显著性下降(p<0.05),两组间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更能显著性降低IMT(p<0.05),但降低血压的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阿托伐他汀能逆转颈动脉粥样斑块,且阿托伐他汀疗效优于辛伐他汀。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A血管断面重建对确定冠状动脉斑块性质的准确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使用GELightSpeedVCT扫描仪对冠状动脉进行容积扫描并在AW4?3工作站上对68例患者共89支病变血管的225枚斑块进行断面重建、测量斑块平均CT值并根据结果将斑块进行分类。由两名医师采用双盲法评价冠状动脉CTA显示病变血管斑块的性质和管腔狭窄程度,DSA显示对应的病变血管及ECT显示异常灌注区所对应供血血管,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冠状动脉CTA与DSA二者符合率87.1%,Kappa值为0.823,Kappa值>0.75两者一致性较好。冠状动脉CTA与ECT灌注缺损对应的血管二者符合率87.6%,Kappa值0.927,Kappa值>0.75两者一致性较好。结论冠状动脉CTA血管断面重建不仅能够明确冠状动脉斑块的性质及管腔狭窄程度,而且对于指导临床进行治疗和预防有极其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神应激事件对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机制及其药物防治。方法采用高脂饮食喂养法建立家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模型,并随机分成2组,辛伐他汀干预组(E组),高脂应激组(G组),设立高脂非应激对照组(D组),应激非高脂对照(H组)。用混合应激法对E、G、H组家兔致应激并监测血清ET-1、hsCRP、IL-6水平。13周后处死动物取主动脉染色分析斑块面积比。结果应激后,应激各组(E、G、H组)ET-1、hsCRP及IL-6水平较应激前升高(P<0.05);且明显高于非应激对照组(D组),P<0.05。高脂应激组斑块面积百分比高于高脂非应激对照组(P<0.05)。辛伐他汀干预组斑块面积百分比低于高脂应激组(P<0.05);而与高脂非应激对照组比较,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精神心理应激可致血清ET-1、hsCRP、IL-6水平升高,并直接或间接导致内皮细胞损害和功能障碍,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加速加剧;辛伐他汀可能作用于内皮细胞,发挥保护性作用,从而使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延缓或者使其程度减轻。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学指标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非靶血管斑块进展的影响。方法入选在解放军总医院成功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并于5个月后回院复查的冠心病患者,共纳入300例患者,平均年龄为(60.17±11.37)岁。采用QAngioXA‘7.2分析软件行冠状动脉定量分析,非靶血管的狭窄程度较前加重20%以上定义为斑块进展。发生斑块进展者60例,无进展者240例。患者于两次冠状动脉造影前测定血脂、尿酸以及总胆红素水平。结果60例斑块进展患者中非靶血管狭窄程度由(24.15±11.89)%加重至(53.75±12.91)%。斑块进展组和无进展组首次造影时总胆红素(11.00±6.67)μmol/L/)8(13.88±5.95)μmol/L,复查造影时总胆固醇(4.29±0.94)mmol/Lvs(3.80±0.86)mmol/L、三酰甘油水平(1_97±1.18)mmol/LUS(1.59±0.87)mmol/L、低密度脂蛋白水平(2.45±0.62)mmol/L口s(2.09±O.74)mmol/L、高尿酸血症40.0%口s21.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水平总胆红素是PCI术后非靶血管斑块进展的危险因素。结论低水平总胆红素是PCI术后非靶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的危险因素。
简介:目的探讨银屑病皮损中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migrationinhibitionfactor,MIF)的表达水平及其相关性,并比较他克莫司对银屑病皮损中MIF的影响,讨论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和染色评分半定量法对50例进行期斑块状银屑病皮损标本和42例正常皮肤组织标本(对照组)中的MIF的表达量进行检测,比较结果.同时,选取30例对他克莫司治疗有效的银屑病消退期皮损中MIF的表达量与曲安奈德治疗组、安慰剂治疗组各30例及未用药组50例进行比较.结果斑块状银屑病皮损中MIF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他克莫司和曲安奈德药物治疗组MIF的表达阳性率明显减低(P<0.05),安慰剂组与未用药组的MIF表达阳性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斑块状银屑病皮损中MIF的表达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他克莫司可以明显抑制MIF在银屑病皮损中的表达,达到与糖皮质激素相当的治疗效果,他克莫司对银屑病的治疗作用可能与其抑制MIF的表达有关。
简介: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与缺血性脑卒中颈部动脉宽块之间的关系,为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提供参考方向。方法选取深圳市第六人民医院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缺血性脑卒中伴血尿酸升高的60例患者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单纯缺血性脑卒中的140例患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颈部动脉斑块与狭窄的情况。结果研究组颈部动脉斑块及狭窄Ⅲ级、Ⅳ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血尿酸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颈部动脉斑块及狭窄程度的增加,患者血尿酸水平也不断升高(P〈0.05)。内中膜厚度大于或等于1.0mm患者的血尿酸水平明显高于内中膜厚度小于110mm的患者(t=11.414,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颈部动脉斑块、狭窄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高尿酸血症直接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且在某种程度上血尿酸的水平能够反映出颈部动脉斑块及狭窄程度。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多普勒超声(DUS)在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价值。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2010年第1期)、MEDLINE、CNKI和WANFANGDATA,并手工检索相关中文杂志,查找有关应用DUS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对照研究(检索年限均为近十年)。由2名评价者独立对纳入临床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和提取资料后,采用RevMan5.0.0软件对资料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5个研究,共664例受试者。在各Meta分析中,观察组的颈内动脉舒张期末流速(ICAEDV)、颈总动脉内-中膜(CCAIMT)、颈内动脉阻力指数(ICARI)厚度均明显高于正常组,有统计学意义(SMD=16.84;95%CI13.53-20.14;SMD=0.55;95%CI0.48-0.63;SMD=0.12;95%CI0.08-0.15)。结论DUS在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一定的价值,可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手段。但应注意超声指标的应用条件,注意各个参数的适用范围及局限性。
简介:骨骼是一组不断进行新陈代谢的器官,其代谢的动态平衡依靠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间的相互调节。成骨细胞是骨组织形成的主要功能细胞,还参与破骨细胞的分化及成熟的调节,因此,成骨细胞的调节在骨代谢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成骨细胞的调节包括全身性调节和局部调节,其中局部调节对成骨细胞分化、成熟及功能多个环节的调节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成骨细胞的局部调节成为诸多学者研究的热点。研究发现,许多局部调节因子及信号传导通路对成骨细胞分化、成熟及细胞活性具有重要作用。其中Wnt信号传导通路,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morphogenicprotein,BMP)信号传导通路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proteinki-nase,MAPK)信号传导通路与成骨细胞局部调节关系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