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中医扶正培本治疗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病例对象为我院2013年7月—2015年2月乳腺癌患者80例,将其按抽签随机法分为扶正培本组与化疗组。化疗组患者予以新辅助化疗,扶正培本组患者在新辅助化疗同时给予中医扶正培本治疗,对比两组疾病缓解率和治疗前后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扶正培本组疾病缓解率高于化疗组患者,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CD4+、CD8+、CD4+/CD8+、NK细胞组间数据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化疗组患者CD8+明显升高,CD4+、CD4+/CD8+、NK细胞明显降低,治疗前后有统计学差异(P<0.05)。扶正培本组CD4+/CD8+、CD8+升高,CD4+、NK细胞降低,但治疗前后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中医扶正培本治疗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患者有助于减轻免疫功能紊乱,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孕不育与营养的关系及特医食品(培精素、培卵素)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13年1月到2015年3月对北京、上海和广州等10城市医院不孕不育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搜集和分析,并将2367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培精素、培卵素和维生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精子质量、卵子质量、试管婴儿和人工授精成功率。结果2367例患者中以原发性不孕症为主,所占比例为60.4%,不孕症患者的年龄集中在31-35;肥胖者为684例,消瘦者190例,所占比例分别为28.9%和8.0%。男性体脂率大于20%为473例,女性体脂率大于25%为591例;经过培精素、培卵素治疗后,患者在精子质量、卵子质量、试管婴儿和人工授精成功率上显著高于维生素治疗组(P<0.05),并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采用培精素、培卵素治疗后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怀孕率,值得临床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对骨科患者护理中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总结对应的预防和处理措施。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随机选取了我院收治的120例骨科患者,其经诊断全部符合骨科患者的临床症状。对这些患者进行编码,然后选取其中的单数号码为对照组,双数号码为观察组,两组患者人数相同,对于对照组患者,其采用的是常规护理模式,而对于观察组患者,其根据患者的安全隐患为其制定对应的护理措施,然后将其融入到患者的护理干预中。最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及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可以发现观察组患者在护理完成之后,患者跌倒和坠床等情况的发生几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且两组患者之间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对于骨科患者的护理,由于患者自身的行为能力受到损伤,经常出现一些安全隐患,而开展骨科护理安全措施之后,患者的安全隐患得到了有效的预防。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培美曲塞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乳腺癌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晚期乳腺癌患者,按照治疗药物的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培美曲塞治疗,治疗组采用培美曲塞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有效率53.33%,不良反应发生率是23.34%;对照组的有效率26.67%,不良反应发生率是20%;经比较,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好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类似,两组无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培美曲塞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乳腺癌患者具有较大的意义,可较好的提高患者的效果,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未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该病患者的治疗提供较为科学的临床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治疗心力衰竭患者时使用全科治疗的效果。方法收集心力衰竭患者共90例,根据随机对照、平行、单盲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接受全科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X2=5.075,P=0.024。结论在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全科治疗能够使患者获得更加确切的疗效,患者症状能够得到迅速缓解,其预后更佳,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提高并完善清金散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TLC法对清金散中的紫苑、陈皮进行定性鉴别;采用HPLC测定制剂中甘草苷的含量。WondaSilC18-WR(4.6mm×250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系统,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37nm;柱温:25℃;进样量:10μl。结果TLC中,供试品在与对照药材相应位置上出现相同颜色的斑点,阴性对照无干扰;甘草苷进样量在0.0410.453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1.00)。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37%,RSD为1.27%(n=9)。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简介:目的初步探索沙培林膀胱灌注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和作用机制。方法(1)临床研究:收集膀胱肿瘤术后行沙培林膀胱灌注治疗的患者40例,检测灌注前后尿液中细胞因子IL-2、TNF-α、INF-γ的含量,术后6个月复查膀胱镜。(2)动物实验:取雌性大鼠75只,分为空白对照组(15只)、生理盐水灌注组(15只)、沙培林灌注组(15只)、BCG灌注组(15只)和大肠杆菌灌注组(15只),每周灌注治疗一次,6周后停止灌注。从每组中随机选取10只大鼠,处死后取其膀胱三角区组织做病理切片,观察并比较免疫细胞浸润情况,同时行免疫组化分析,检测IL-2、TNF-α、INF-γ在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剩余25只大鼠不做任何处理,饲养2个月后全部处死,取其膀胱三角区组织做病理切片,观察停止灌注后膀胱组织是否出现慢性炎性改变。结果(1)临床研究:膀胱肿瘤术后膀胱灌注沙培林,尿中细胞因子IL-2、TNF-α、INF-γ均显著升高。6个月后复查膀胱镜见炎性改变且均未见肿瘤复发,不良反应发生率低。(2)动物实验:膀胱灌注6周后大鼠膀胱免疫细胞浸润情况与细胞因子IL-2、TNF-α、INF-γ的表达相似:大肠杆菌组〉沙培林组≈BCG组〉生理盐水组〉空白对照组;停止膀胱灌注2个月后,大肠杆菌组表现为膀胱炎性改变,其余各组几乎均表现为正常尿路上皮。结论沙培林与BCG等免疫调节剂作用机制相似,通过引起膀胱上皮炎性反应,增强病变部位的免疫功能,从而识别并清除变异细胞,且在一段时间后能自行恢复为正常尿路上皮,不引起慢性炎性改变,沙培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免疫调节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