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中认知功能与非酶抗氧化物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将本院2020年5月~2022年5月收治的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50例及健康体检人群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观察组,将健康体检人群分为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认知功能评估以及非酶抗氧化物检查,对其进行比较,并分析认知功能总应答数与非酶抗氧化物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各项DBIL、TBIL、ALB、UA比对照组低,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认知功能比对照组低,差异显著(P<0.05);Pearson相关性显示: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总应答数评分与非酶类抗氧化物水平成正相关(P<0.05)。结论: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浆白蛋白、胆红素、总胆红素和尿酸与患者的认知功能有关,非酶抗氧化物的水平浓度降低可能与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发病机制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水平与妊娠期糖尿病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2月于泰州市人民医院行产前检查的孕妇作为观察队列,根据其孕24~28周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的结果纳入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作为GDM组,筛选出年龄、孕周、孕前体重指数相匹配的正常糖耐量孕妇作为对照组。检测研究对象PGC-1α、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并计算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稳态模型评估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随访研究对象至分娩,收集不良妊娠结局指标。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对两组间PGC-1α水平进行比较,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PGC-1α与糖代谢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PGC-1α与GDM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共有353例孕妇入选观察队列,最终有75例纳入GDM组,75名纳入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GDM组的PGC-1α水平更低(Z=-3.483,P=0.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PGC-1α与FPG(r=-0.233,P=0.004)、HOMA-IR(r=-0.171,P=0.036)均呈负相关,与HOMA-β(r=0.165,P=0.044)呈正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GC-1α降低可增加GDM[OR值(95%CI)为0.974(0.954~0.993),P=0.008]和不良妊娠结局[OR值(95%CI)为0.984(0.968~0.999),P=0.036]的风险。结论孕中期GDM患者血清PGC-1α水平下降,且PGC-1α的降低可增加GDM和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糖铁复合物胶囊治疗妊娠期缺铁性贫血的疗效。方法:本研究选择了2020年5月至2023年5月期间来院就诊的100例妊娠期缺铁性贫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多糖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硫酸亚铁片治疗,而多糖组接受多糖铁复合物胶囊治疗。结果:多糖组治疗后,患者的各项指标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表明多糖铁复合物胶囊对缺铁性贫血具有显著改善作用。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后也观察到贫血得到改善,但相对于多糖组升高的幅度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多糖组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略低(10% vs 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糖铁复合物治疗妊娠期缺铁性贫血,相对 硫酸亚铁片有更高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多糖铁复合物联合左卡尼汀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肾性贫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21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肾性贫血患者中选取80例分别给予左卡尼汀治疗(对照组)和多糖铁复合物联合左卡尼汀治疗(研究组),记录并对比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更高;研究组治疗后的贫血与肾功能指标改善幅度更大(P<0.05)。结论:为了保证维持性血液透析肾性贫血患者的疗效,医生应积极采用多糖铁复合物联合左卡尼汀开展治疗工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合硫化铜(CuS)/氧化石墨烯(GO)纳米片的聚乙烯醇(PVA)/羧甲基纤维素钠(CMC)仿生骨膜作为新型血管化骨组织工程薄膜材料的可行性。方法将GO与CuS/GO纳米片分别复合PVA/CMC基底薄膜后,设为PVA/CMC/GO组、PVA/CMC/CuS/GO组,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与能谱仪观察并分析骨膜材料的微观结构与组成,另外设立PVA/CMC组(仅有PVA/CMC基底薄膜)与空白对照组(无材料)。在体外细胞水平上通过细胞增殖毒性检测(CCK-8)(分别检测CuS/GO纳米片浓度为0、50、100、200、400、800 μg/mL的PVA/CMC/CuS/GO薄膜)、活/死细胞染色、溶血实验评价生物相容性;细胞迁移和成管实验评价材料成血管作用;碱性磷酸酶(ALP)与茜素红染色评估成骨分化作用;免疫荧光染色与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成骨相关基因的表达;细菌平板计数法与抑菌圈法评估骨膜抗菌作用。结果PVA/CMC/GO组和PVA/CMC/CuS/GO组的骨膜材料基底薄膜表面光滑平整,复合薄膜表面呈不规则片状凸起。生物安全性实验显示浓度为100 μg/mL CuS/GO纳米片的复合薄膜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体外成血管分化实验提示PVA/CMC/CuS/GO组的HUVEC细胞迁移率均显著优于其他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1);PVA/CMC/CuS/GO组的细胞成管面积与长度均显著优于其他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1)。体外成骨分化实验显示PVA/CMC/CuS/GO组的MC3T3-E1细胞的ALP与茜素红染色定量分析均显著优于其他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此外PVA/CMC/CuS/GO组免疫荧光染色ALP与Ⅰ型胶原的荧光强度,RT-qPCR成骨基因ALP、BMP-2、骨钙素、骨桥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其他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抗菌实验显示PVA/CMC/CuS/GO组对不同细菌的抑制作用与抑菌圈直径均显著大于其他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复合GO与CuS/GO纳米片的PVA/CMC薄膜材料兼具理想的生物相容性与抗菌性能,可促进体外成血管与成骨分化,尤其是具有成血管成骨耦合功能的PVA/CMC/CuS/GO抗菌骨膜材料,有望为感染性骨缺损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策略。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对急性重度一氧化碳中毒(ASCOP)患者神经损伤标志物及预后的影响。方法于2021年5月,选择2020年11月至2021年1月河北医科大学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急救医学部ASCOP患者103例,按患者是否接受tDCS治疗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0例)给予氧疗(高压氧及吸氧)、降颅压、改善脑循环及细胞代谢、清除氧自由基及对症支持等常规治疗,观察组(53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2周的tDCS加强治疗。所有患者入院后进行至少24 h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记录整点时刻BIS数值并计算24 h平均值,收集患者入院、3 d、7 d及出院检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血清S100钙结合蛋白(S100B)表达水平。随访60 d,比较两组患者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DEACMP)发生率及发病时间。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入院时NSE、S100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11、0.326),入院后3、7 d时NSE、S100B升高,观察组较对照组升高缓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3 d=0.045、0.032,P7 d=0.021、0.000);14 d逐渐下降,但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迅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0.025)。60 d随访结果,与对照组DEACMP发生率[38.00%(19/50)]比较,观察组发生率[18.87%(10/53)]明显降低(P=0.048);与对照组发生DEACMP时间[(22.30±5.42) d]比较,观察组患者发生DEACMP时间[(16.79±5.28) d]更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结论ASCOP患者早期给予tDCS可阻止神经损伤标志物NSE、S100B产生,并可改善DEACMP发生率及发病时间。
简介:摘要:随着制药工艺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以及对药品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薄膜包衣技术的应用正处在一加速的进程,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包衣设备和包衣技术的完善、提高、创新、融合也势在必行。高效无孔包衣机作为一种高效的机电一体化设备,在药品包衣生产过程中,具有自动化程度高、干燥速度快、生产效率高等优点。本文将从高效无孔包衣机的结构组成为切入点,简要阐述包衣机在薄膜包衣生产中的应用原理和影响因素,仅供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电压门控钾离子通道复合物(VGKCc)抗体相关临床综合征合并伴胸腺瘤的重症肌无力(MG)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转归。方法回顾分析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分别于2020年9月和12月收治的2例确诊为VGKCc抗体相关临床综合征合并伴胸腺瘤的MG患者,总结其临床及辅助检查、随访预后等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总结。结果例1为64岁女性,临床表现为认知障碍、精神异常和癫痫样发作,血清富亮氨酸胶质瘤失活蛋白1(LGI1)抗体阳性,明确诊断为抗LGI1脑炎,既往存在球部起病的MG,胸部CT提示胸腺瘤,入院后给予免疫治疗后症状改善。例2为67岁男性,MG诊断明确,后期出现认知功能下降、肌颤搐、自主神经症状,神经电生理可见F波后放电及肌颤搐电位,血清接触蛋白相关蛋白2抗体阳性,明确诊断为莫旺综合征合并伴胸腺瘤的MG,入院后给予免疫治疗及胸腺瘤切除等治疗,症状改善。结论VGKCc抗体相关临床综合征合并胸腺瘤的MG患者同时存在两类疾病各自的临床特点,同时又有交叉。免疫治疗及针对胸腺瘤的治疗通常能取得较好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