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临床抢救措施。方法对我院产科2008年7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46例产科出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析其抢救方法,其中14例为初产者,32例为经产者。结果统计结果表明,产科有0.41%的出血性休克发生率,在本研究中的46例产科出血性休克患者中,产前出血患者有25例,产后出血患者有14例,流产的有6例,死亡的有1例;有41例患者保留了子宫,4例患者行经腹子宫切除,1例患者由于产后出血、继发性多功能脏器衰竭而死亡。结论及时的诊断和抢救是促进出血性休克孕产妇死亡率有效降低的必要措施。医院医护人员应该对产妇的状况进行密切的观察,同时促进自身手术水平的显著提升,努力将产科出血性休克的发生率降低到最低限度,从而使产妇和胎儿的安全得到切实的保证。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了出血性脑梗死(HI)的病因及临床表现。方法回顾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151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HI组和NHI组,对两组资料进行分析对比。结果HI组死亡率、房颤性梗死率及梗死后7d内出血的死亡率均明显高于NHI组(P<0.05)。结论深入了解HI的致病机理及临床表现有助于及早防治此症,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残、死率。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的诊断与鉴别。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鉴别。结论诊断主要根据临床症状,突然腹痛、便血和呕吐,伴中等度发热或突然腹痛后出现休克症状,结合化验检查。
简介:摘要目的对血性脑梗死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诊治方法等进行探讨。方法收集2009年来入住我院1000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56例HI患者临床资料。结果56例均无死亡,出血后给予止血、脱水、脑保护等综合治疗,其中3例行微创血肿抽吸术。术后30d生存状态良好,GCS评分9~11分34例,12~15分22例。结论梗塞后脑出血多发生在脑梗塞后3d内,血压过高或过低、出血倾向、溶栓药物应用不当是发病的危险因素。明确发病过程并及时的用影像学确诊是减少死亡率的前提。溶栓治疗中监测凝血功能、出血后积极的进行止血、颅内降压等药物治疗及必要的手术治疗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特征,为早期诊治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62例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相应的体征和指标做统计与分析。结果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分别占总患病人数的88.7%和11.3%;87.3%的脑出血发生在大脑半球,其中基底节出血占41.8%;该病病死率为8.1%;50-70岁之间患者共42例,占67.7%;22.5%、8.1%和8.1%的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和冠心病史;59.6%的患者发生各种并发症,而8.1%的患者死亡。83.9%的患者在入院后表现为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症状;分别有59.7%、45.2%和38.7%的患者在入院后检查发现有高血压、心率失常或高尿酸血症。结论对于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发病常为脑出血,其中基底节出血最常见。高龄、高血压病史是该病可能的高危因素,临床表现常有意识障碍、心率失常和高尿酸血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后出血性休克的早期诊断方式及抢救处理效果。方法对我院2009年3月~2011年12月收治的46例产后出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患者的早期诊断方式、导致产后出血的原因和患者的抢救处理方法。结果46例产后出血性休克患者中包括35例宫缩乏力导致,5例前置胎盘,4例胎盘粘连、滞留和植入、2例巨大儿,经过多因素分析,其均与产后出血性休克有明显的相关性。患者经过早期的抢救,无死亡病例。平均住院天数为(9.02±1.88)天。结论导致产后出血性休克的原因较多,其需要医生给予早期的诊断和积极的临床处理,争分夺秒地对患者抢救。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比较传统的中性治疗和活血化瘀药物疏血通治疗出血性脑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分析2009年至2012年于我院就诊的100例出血性脑梗塞患者的病历,将病例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中性治疗,治疗组在给予积极的中性治疗的同时给患者服用疏血通。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并分析2组患者水肿体积和脑梗塞面积的变化。结果应用疏血通治疗出血性脑梗塞的疗效要高于一般的中性治疗,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减小患者水肿体积和脑梗塞面积方面,疏血通的效果要比传统的中性治疗好,P<0.05,差异显著。结论目前临床在治疗出血性脑梗塞方面,应用活血化瘀药物(疏血通)是比较有效的方法,安全有效,方便,与开颅手术相比有其不可替代的优越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出血性脑肿瘤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02月至2012年02月期间,我院诊治的30例出血性脑肿瘤卒中患者,均采取手术治疗,对其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出血性脑肿瘤卒中患者都实施手术治疗,其中22例实施脑肿瘤全切除伴血肿清除术(73.3%),8例实施大部肿瘤切除术(26.7%)。病理检查结果显示,有13例为星形细胞瘤(43.3%),9例为转移瘤(30.0%),5例为胶质母细胞瘤(16.7%),3例为脑膜瘤(10.0%)。经过手术治疗后,25例恢复良好,3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结论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结合相应的辅助检查结果,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治疗,能够显著提高出血性脑肿瘤卒中患者的生存率和预后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CT影像学特点并对其病情进行分析,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为其有效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7月-2012年6月我院经CT证实的35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CT影像学特征及临床表现。结果出血性脑梗死患者CT影像特征表现为低密度梗死区中有斑点状、脑回状、斑片状或团块状高密度影,其中非血肿型占多数;出血性脑梗死一般发生在脑梗死后2d-14d,易发生于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多位于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患者发生出血转归时其病情均恶化。结论出血性脑梗死具有特征性的CT影像变化,CT检查可及时发现出血性脑梗死,并能明确出血部位及范围,是临床早期诊断、据情治疗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