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后足关节镜下跟距骨桥切除治疗青少年疼痛性跟距骨桥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20年12月徐州市中心医院骨科采用全后足关节镜技术治疗的15例(16足)青少年疼痛性跟距骨桥患者资料。男11例,女4例;平均年龄14.3岁(11~17岁);单纯左侧9例,单纯右侧5例,双侧1例;10例患者既往有踝关节扭伤史。术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评分评定手术效果,同时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5例患者术后获平均19.9个月(12~36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时患者VAS评分由术前的6(6, 7)分降低至1(1, 3)分,AOFAS踝-后足评分由术前的(54.1±10.4)分提高至(90.0±16.6)分,SF-36评分由术前的(55.5±12.7)分提高至(88.7±6.5)分,以上项目术前与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无一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骨桥复发、关节退变等并发症。结论对于青少年疼痛性跟距骨桥,全后足关节镜下跟距骨桥切除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切除精准等优点,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单纯双排缝线桥技术与双排缝线桥技术联合Ⅱ型“Chinese way”处理巨大肩袖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收治的74例单侧巨大肩袖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39例,女性35例,年龄(60.2±7.8)岁(范围:42~77岁)。采用单纯双排缝线桥技术修补术(单纯组)44例,采用双排缝线桥技术联合Ⅱ型“Chinese way”修补术(联合组)30例。单纯组行断裂肩袖的内外排锚钉固定;联合组首先将肱二头肌长头腱转位至冈上肌腱足印区,用1枚内排锚钉尾线缝合固定,然后利用双排锚钉缝线桥技术修补剩余的肩袖断裂部分。记录患者手术基本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末次随访时肩关节的活动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肩肘外科协会(ASES)评分、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评分、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及影像学结果,计算术前与术后各观察指标差值。两组重复测量的定量资料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组内不同时间点数据的两两比较采用LSD多重比较法。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随访时间为(14.6±5.4)个月(范围:6~24个月),术中及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肩关节活动度、VAS、ASES评分、UCLA 评分、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值均<0.01),末次随访的结果亦优于术后6个月(P值均<0.01)。联合组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各项观察指标优于单纯组(P值均<0.01)。患者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X线正位片提示肩关节退变未见明显进展,在随访中完善MRI检查的27例患者中,14例重建的肩袖组织再次损伤撕裂(Ⅳ型及Ⅴ型),其中单纯组10例(22.7%,10/44),联合组4例(13.3%,4/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26,P=0.311)。结论与单纯双排缝线桥技术相比,双排缝线桥联合Ⅱ型“Chinese way”修补术对改善巨大肩袖损伤患者术后近期的疼痛症状、关节活动度、关节功能的效果更优,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简介:摘要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central pontine myelinolysis,CPM)是一种少见的可致死性的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患者可能存在酒精中毒、电解质紊乱等基础疾病。酒精性CPM可表现为多种临床症状,但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的病例较少报道。本例为出现精神症状的CPM患者,提示精神症状可能是CPM的表现之一,应引起临床医生的注意,尽早完善头颅磁共振检查以减少对CPM的漏诊、误诊。
简介:摘要目的对飞行人员心肌桥临床特征及航空医学鉴定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为做好诊断为心肌桥的飞行人员航空医学鉴定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比较分析2010年1月至2020年1月于空军特色医学中心行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检查、诊断为心肌桥的军事飞行人员的临床特征及航空医学鉴定结论。结果79例患有心肌桥的飞行人员共检出84段心肌桥病变,全部位于左冠状动脉系统,其中发生于前降支中段62段(73.81%)。79例心肌桥飞行人员中77例单段心肌桥发生在前降支,其中合并前降支粥样硬化病变者28例。航空医学鉴定结论为飞行合格者49例,暂时飞行不合格者27例,飞行不合格者3例。飞行合格组与暂时飞行不合格组在平板运动试验结果和心肌缺血症状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7.902、7.832,P值均=0.005)。结论飞行人员发生心肌桥以前降支中段为主,容易合并近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现有的临床评估指标尚不够精准,航空医学鉴定依据需进一步完善。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游离皮瓣桥式移植修复严重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至2017年2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且受区无可供吻合血管的患者资料。针对不同情况采用背阔肌肌皮瓣、股前外侧皮瓣或胸脐皮瓣修复缺损,通过同侧或对侧肢体动静脉血管为游离组织瓣提供临时血供,即游离皮瓣桥式供血。修复头面部和躯干缺损时桥接同侧前臂桡动脉、头静脉,修复小腿及足部缺损时桥接对侧胫后或胫前动静脉,皮瓣供区拉拢缝合或移植中厚皮片覆盖。待移植的组织瓣与受区充分建立侧支循环后(一般为术后5周),行血管断蒂。术后对皮瓣和皮片的成活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和随访。结果共纳入12例患者,男9例,女3例,年龄18~59岁,头面部4例,臀部1例,小腿6例,足背1例,缺损面积为18.0 cm×7.0 cm~23.5 cm×13.0 cm,切取皮瓣面积20.0 cm×8.0 cm~25.0 cm×15.0 cm,其中应用背阔肌肌皮瓣修复10例,胸脐皮瓣修复1例,股前外侧皮瓣修复1例。术后1例出现血管危象,及时行血管探查发现为静脉血栓形成,清除血栓、重新吻合血管后移植物成活;1例背部供区所植皮片部分坏死,湿敷换药后愈合;其余病例移植物成活良好,供区亦恢复较好。有2例面部移植皮瓣较为臃肿,术后半年行皮瓣去脂修薄后外观得以改善。随访1~1.5年,所有病例转移皮瓣外形较为满意,色泽、质地与周围组织有一定差异,前臂及小腿血管供区无畸形及功能障碍,大腿皮片供区有色素沉着,部分伴浅表瘢痕。结论对于软组织缺损较大、损伤严重、无可供吻合血管的创面,应用游离皮瓣桥式移植修复可获得较好的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5171例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了解柯桥区新生儿听力筛查现状,探讨影响听力筛查通过率的危险因素,为婴幼儿听力损失的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绍兴市柯桥区妇幼保健院出生的5171例新生儿,通过查阅孕产妇的医疗病历获取母亲孕期及分娩的基线资料,新生儿出生48h后采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进行首次听力筛查,分析新生儿听力初筛通过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①5171例新生儿听力初筛率为99.79%,初筛未通过召回率为94.88%。听力初筛通过率为85.65%,其中,右耳通过率(91.34%)高于左耳(89.94%)(χ2=5.908,P=0.008),女性婴儿更容易通过听力初筛(OR=0.647,P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在糖尿病合并桥小脑角区占位患者心理状况。[方法]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114名患者进行心理以问卷星的形式进行调查,并针对现状进行原因分析。[结果]获得数据中人群有33人(28.94%)有焦虑表现,其余人均正常。以上调查糖尿病合并桥小脑角区肿瘤患者在住院期间焦虑评分结果显示,33名调查对象中为轻度焦虑:24人(72.73%),中度焦虑:5人(15.15%),重度焦虑;4人(12.12%)。[结论]接受调查的大部分人心理状态良好,与大家在疫情期间受到各种关怀,通过网络,电视更新疫情期间的数据,防护知识,人文关怀有关,减轻了糖尿病合并桥小脑角区占位患者在疫情期间的心理压力。
简介:[摘要]通过对向桥乡多名学生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开展调查处置工作,根据患者临床症状、流行病学调查情况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本次向桥乡诺如病毒疫情供水受到诺如病毒污染的可能性大。同时疫情高峰后期不排除因家庭内接触传播导致的病例出现。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低剂量CT扫描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技术评估骺板骨桥,并以传统曲面重建(curved planar reconstruction,CPR)技术作为对照,验证其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治疗的20例骺板骨桥患儿术前CT扫描资料,其中男13例,女7例,年龄(9.94±2.91)岁。病因包括创伤17例,肿瘤1例,原因不明2例。受累部位包括股骨远端9例,胫骨近端5例,胫骨远端3例,桡骨远端3例。均利用VR技术对骺板骨桥进行评估,观察指标包括:骨桥比例,即骨桥占全部骺板的大小;骨桥类型,即骨桥于骺板内的形态。评估方法为:比较VR技术的组间及组内一致性;与传统CPR技术的评估结果进行对比研究;与既往文献测量结果进行比较,综合分析验证VR技术的可行性。结果所有患儿均一次扫描成功,无一例需要药物镇定,曝光时间(3.81±0.83)s,扫描时仅对受累部位关节进行低剂量扫描,并进行常规放射保护。利用VR技术评估骨桥比例,3名测试者结果分别为25.36%±15.36%,24.75%±16.18%,26.70%±17.72%,组间一致性程度很强(ICC=0.976);同一测试者3次重复测量结果为25.36%±15.36%,25.41%±15.20%,25.74%±16.00%,组内一致性程度很强(ICC=0.990)。与传统CPR技术评估进行对比,3名测试者得到结果分别为28.36%±16.74%,23.66%±19.87%,35.25%±15.92%,组间一致性程度较强(ICC=0.737);同一测试者3次重复测量结果分别为28.36%±16.74%,31.66%±13.06%,30.89%±12.52%,组内一致性程度很强(ICC=0.875)。但VR技术组间及组内ICC相关系数值均优于CRP技术。对3名测试者测量结果及同一测试者3次重复测量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用VR技术评估骨桥类型,3名测试者判断20例患儿骨桥类型结果均一致;而3名测试者利用CPR技术评估时18例结果一致,2例存在差异,证实VR技术组间一致性更高。结论低剂量CT扫描容积再现技术是一种有效的评估儿童骺板骨桥的方法,在降低儿童放射暴露的同时可以精确评估骨桥比例及类型,测试者组间一致性及组内一致性均优于传统曲面重建技术,实际操作性良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和讨论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yaphy coronary angiography,CTCA)碘对比剂优化扫描方案在心肌桥(myocardial bridge,MB)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将2020年7月至2022年3月62例心内科诊断为MB患者均给予两次CTCA,首次剂量为常规量,再次检查时对碘对比剂剂量优化,针对前后两次检查碘对比剂用量、图像质量分析。结果 常规剂量和优化碘对比剂剂量在RCAd、LADm、LCXd、Average方面无差异,且图像质量对比也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优化碘对比剂剂量不但能降低碘对比剂剂量的应用,且能得到诊断MB的图像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