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计划行为下专项延伸护理对外周血管介入患者健康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4年1月期间本院外周血管介入患者62例,将其依照随机数字表法1:1分为对照组(n=31;常规护理)与试验组(n=31;常规护理+计划行为下专项延伸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后健康行为、护理满意度。结果:试验组健康行为评分与护理满意度更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临床上对外周血管介入患者实施计划行为下专项延伸护理效果十分突出,可促进患者健康行为,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计划行为下专项延伸护理 外周血管介入 健康行为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音乐放松治疗与认知行为疗法相结合在干预青少年自伤行为中的综合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青少年自伤行为  患者60例,分组依据为抛币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认知行为疗法进行治疗,而实验组则在认知行为疗法的基础上,结合音乐放松治疗进行干预。结果:实验组患者在减少自伤行为频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在心理健康评分上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音乐放松治疗结合认知行为疗法在干预青少年自伤行为中显示出显著的临床效果。

  • 标签: 音乐放松治疗 认知行为疗法 青少年 自伤行为 心理健康
  • 简介:摘要:对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NSSI)情况日趋严重,本研究从父母教养行为的角度,探索其干预护理对青少年NSSI的影响。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策略,选取双亲存在教养问题的NSSI青少年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使实验组的父母接受以认知行为疗法为主的教养行为干预,且在干预前后对所有参试者实施NSSI评估。结果显示,教养行为干预后,实验组青少年的NSSI频率明显下降,且有更积极的应对疗法,相对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这为防制青少年的NSSI行为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强调了父母教养行为在NSSI预防和干预中的重要性。

  • 标签: 父母教养行为 非自杀性自伤 认知行为疗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行为纠正疗法联合药物治疗在青少年情绪行为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2022年5月~2023年5月期间选取90例青少年情绪行为障碍患者分别采用药物治疗(对照组)和行为纠正疗法联合药物治疗(研究组),记录并对比患者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更高;研究组治疗后的不良情绪评分更低;研究组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更高(P<0.05)。结论:在青少年情绪行为障碍患者治疗期间,行为纠正疗法联合药物治疗可以充分提升患者的综合疗效,其对于患者预后健康的恢复具有积极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青少年情绪行为障碍 行为纠正疗法 药物治疗 不良情绪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影响Ⅱ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决定因素。方法:本研究采用方便抽样法收集2023年1月至2024年2月在我科治疗并完成自我管理问卷调查的431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该模型具有良好的数据拟合优度。研究结果显示:患者的主观态度(b=0.161,P < 0.01)、主观规范(b=0.239,P < 0.001)与感知行为控制(b=0.197,P < 0.001)是自我管理行为意愿的强预测因子。意愿(b=0.230,P < 0.001)与感知行为控制b=0.259,P < 0.001)对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存在直接影响。糖尿病患者的主观态度与主观规范通过意愿对其行为的影响有显著的调节作用。结论: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模型可以显著提升护理工作者对该群体自我管理行为的理解。这种预测模型为未来研究制定针对特定人群的干预措施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

  • 标签: 2型糖尿病 自我管理行为 决定因素 计划行为理论 结构方程模型
  • 简介:【摘要】目前,我国儿童患有孤独症的几率很高,儿童孤独症是一种起病于婴幼儿时期的广泛性发展障碍,它导致儿童语言、游戏、认知、社交和适应等方面的功能受损,从而在成长过程中越来越落后于同伴。孤独症儿童除了具有沟通障碍、社会性互动障,行为问题也是主要障碍之一。孤独症儿童的行为问题不仅影响了儿童的健康成长,也给父母和学校教师的教育培养带来困难。因此,孤独症儿童行为需要进行有效管理和纠正。

  • 标签: 儿童孤独症 行为异常 管理策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信息-动机-行为模型联合认知行为干预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研究时间跨越2022年4月至2023年7月,共招募200名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效样本数据干预组96人,对照组92人。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患者分为两组,干预组接受信息-动机-行为模型联合认知行为干预,对照组接受传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盆底肌肉恢复情况、治疗总有效率、护理满意度。结果 经过干预,干预组患者的盆底肌肉恢复情况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干预组产妇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产妇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信息-动机-行为模型联合认知行为干预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恢复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个性化的干预计划和认知行为技巧有助于提高患者对盆底功能恢复的动机和参与度,进而改善康复效果,提高满意度。

  • 标签: 信息-动机-行为模型  认知行为干预  盆底功能障碍  康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行为护理在健康体检高血压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6月至2024年6月在我院健康体检患者102例,应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及观察组(行为护理)各51例,对比两组血压水平、自我管理水平。结果:观察组舒张压、收缩压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自我管理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行为护理可降低健康体检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 标签: 行为护理干预 健康体检 高血压患者 自我管理行为 血压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对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 NSSI)患者进行认知行为护理,对其负面情绪与行为的影响 。方法 按照数字表法,将本院2023年2月-2024年2月中收治的62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认知行为护理,对比两组的负面情绪与NSSI评分。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负面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NSSI改善情况更优,(P<0.05)。结论 选择认知行为护理模式,对青少年NSSI患者进行干预,能够减轻其负面情绪,规范其行为,帮助其尽早回归社会。

  • 标签: 认知行为护理 青少年 非自杀性自伤 负面情绪 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精神分裂症应用行为干预+心理护理的结果。方法:随机把我院2022年12月-2023年12月收集40例明确诊断精神分裂症患者分对照组(常规护理)与观察组(行为干预+心理护理),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PANSS、NOSIE、MOAS、IPROS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心理护理联合行为干预应用于精神分裂患者中可以减少攻击行为,有利于缓解精神状态,减轻患者临床各项指标,进一步提高患者社会功能,值得推荐。

  • 标签: 行为干预 心理护理 精神分裂
  • 简介:摘要:本文研究了新生儿哺乳行为与情感发展之间的关系。通过观察和分析不同环境下新生儿的哺乳行为,并结合相关情感发展理论,发现了哺乳行为对新生儿情感发展的积极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母乳喂养与情感联结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而人工喂养可能会影响新生儿情感的形成。此外,母婴互动也被发现是促进情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综合而言,本研究提出了哺乳行为在新生儿情感发展中的重要性,并呼吁加强对母乳喂养和母婴互动的支持与关注。

  • 标签: 新生儿,哺乳行为,情感发展,母乳喂养,母婴互动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深入探究新生儿情绪调节与行为反应之间的紧密关联。通过系统观察和细致分析新生儿在多种情境下的行为表现,揭示了一系列与情绪息息相关的行为模式。研究结果不仅突显了新生儿在面对各种刺激时所展现出的复杂情绪调节能力,还凸显了其行为反应与情感体验之间的微妙联系。这一发现不仅为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新生儿的情绪世界提供了线索,也在实践中提出了重要挑战:如何更有效地进行父母护理和医护工作,以更好地满足新生儿的情感需求和发展要求。这一研究对于推动婴幼儿保育领域的发展,提高幼儿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新生儿 情绪调节 行为反应 观察 刺激
  • 简介:【摘要】:焦虑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以持续的担忧和恐惧为特征,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心理健康产生重大影响。近年来,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CBT)作为一种有效的心理治疗手段,在治疗焦虑症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文综述了CBT在焦虑症治疗中的应用、疗效评估和最新进展,并探讨了CBT未来的发展方向。通过分析现有文献,本文旨在为焦虑症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 标签: 焦虑症,认知行为疗法,心理治疗,疗效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健康教育与行为改变在肝病护理中的作用,通过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效果,评估其对患者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择了100名肝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名。所有患者在入组时进行了详细的一般资料收集,包括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教育程度、职业等。观察组接受了针对肝病相关健康教育的干预措施,如饮食指导、药物使用说明和生活习惯改变建议;而对照组则仅接受常规护理。结果:经过6个月的干预和观察,观察组患者的健康行为改变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中,男性占60%,女性占40%;平均年龄为54岁(范围45-65岁)。对照组中,男性占52%,女性占48%;平均年龄为52岁(范围44-60岁)。观察组中有65%的患者为已婚状态,教育程度以中等居多,职业以蓝领和服务业为主。结论:健康教育与行为改变在肝病患者护理中具有显著的积极效果,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健康管理意识和自我护理能力,促进生活方式的良好改善,减少疾病复发率。因此,医疗机构应该加强对肝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干预,以提升其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 标签: 肝病护理 健康教育 行为改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健康行为的潜类别,并分析不同类别的预测因素。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于2022年9月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改良版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脑卒中健康知识问卷(stroke prevention knowledge questionnaire,SPKQ)、脑卒中健康行为问卷(health behavior scale for stroke patients,HBS-SP)以及脑卒中健康信念量表(short form-health belief model scale,SF-HBMS)对1 186名脑卒中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Mplus 8.3软件对脑卒中患者健康行为进行潜类别分析(latent class analysis,LCA),并采用SPSS 27.0软件进行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脑卒中患者健康行为各潜类别的预测因素。结果:脑卒中患者健康行为可分为三个潜类别:健康行为较低-健康责任缺失组(66.9%, n=794)、健康行为中等-依从性欠佳组(11.9...

  • 标签: 脑卒中健康行为潜类别分析预测因素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