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改道性结肠炎(DC)是粪便流改道后功能失调肠段常见的非特异性炎性反应,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肠道菌群紊乱、短链脂肪酸的缺乏及免疫炎性反应因素等有关。虽然绝大多数患者造口期间并发DC,但往往无明显临床症状,少部分患者表现为腹痛、黏液排出及便血等症状。内镜表现以肠道黏膜红斑、弥散性颗粒及血管纹理模糊最显著,病理表现以淋巴滤泡增生最显著,可用于DC的诊断及预后评估。DC应依据病情的不同程度给予差异化治疗。无症状或无手术指征的患者建议行随访和保守治疗,包括利用短链脂肪酸、5-氨基水杨酸、类固醇、纤维素溶液等药物灌肠。有明显症状、结肠炎或腹泻病史的患者,建议尽早行外科闭合吻合口术,重建肠道连续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后实施回肠膀胱术及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对患者并发症及生存质量影响情况,为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减少其并发症发生情况、改善患者术后生存质量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回肠膀胱术组与回肠新膀胱术组膀胱癌患者均实施根治性膀胱全切术治疗,之后两组患者实施不同的尿流改道术,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给予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结果回肠新膀胱术组患者泌尿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为42.86%、并发症总发生率为71.43%,均明显高于回肠膀胱术组患者泌尿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为14.29%、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2.14%,且P<0.05,两组患者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肠胃并发症以及手术切口并发症发生情况无明显差异,且P>0.05,两组患者对比结果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回肠膀胱术进行尿流改道可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但患者术后外部美观形象将受到较大影响,因此临床医师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较为合适的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后尿流改道方式,从而有效保障患者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比较普通疝修补与人工合成材料(补片)修补的近期效果远期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9月-2011年12月菏泽市牡丹区中心医院收治的450例病人临床资料,67例行补片修补,383例行普通疝修补,对照两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疼痛程度,近期效果,远期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普通疝修补手术时间(25±5)min.。术后住院天数(7±1)天,刀口疼痛剧烈,持续时间长,需卧床一周26例因丝线排斥反应或者脂肪液化而引起感染。补片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时间(20±5)min,刀口疼痛明显减轻,术后6小时即能下床,一例因排斥反应重新行普通疝修补。随访6个月-63个月,普通疝修补有16例复发。补片疝修补无一例复发,两例排斥反应,6例出现局限性异物感(其中普利令补片四例,pulg补片1例)。结论普通疝修补张力大局部疼痛持续时间长,术后复发率高。补片疝修补,术后疼痛轻,持续时间短,刀口无紧缩感,术后复发率低,但排斥反应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与常规修补的临床对比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73例腹股沟疝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36例患者,治疗组37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性修补术,治疗组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中,治疗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恢复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结果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并发率为5.4%,对照组的并发率为13.8%,治疗组患者的并发率明显小于对照组,治疗组未发生复发,对照组复发率为2.7%。两组比较结果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腹股沟疝患者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进行治疗其效果明显,操作过程简单且安全性比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接纳与承诺疗法在尿流改道腹壁造口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20年3月该院收治的尿流改道腹壁造口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疗法,观察组给予接纳与承诺疗法。比较两组创伤后成长水平、负性情绪及造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干预3个月后创伤后成长水平高于对照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造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接纳与承诺疗法应用于尿流改道腹壁造口术患者中,可有效提高其创伤后成长水平,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并降低其造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