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 :随着国内人口的增多 , 经济的发展 , 在这些前提下 , 我国的就医环境在不断的增强 , 同时需要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 , 这也给临床教学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 医学生临床经验的不足 , 在临床上不知所措等问题日益严重。为了解决这一棘手问题 , 医学教育工作 , 通过对理论学习向实践学习转变阶段的教学质量的重视,关于外科基础的实践课程方面加强了教学力度,有助于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的提升。本文就通过外科学总论方面加强了实践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 再与网络化质量教学管理合理的结合 , 对在校学生外科实践教学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探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录像反馈法在外科学临床实践教学中的效果及体会。方法选择遵义医科大学2013级43名全日制本科临床实习医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选择24名在甲状腺乳腺外科轮转实习的医学生为实验组,另外同期在外科实习的19名医学生为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录像反馈式教学法,利用手机录像投影仪播放方式采集换药及询问病史2项临床工作,后进行点评等。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临床实习。之后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比两者在教学相关问题的反馈情况。结果实验组在相关教学问题上均提示获得较好效果或收获,对照组也认为试验方法对比常规方法有更好学习效果。结论录像反馈教学法在外科学临床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更好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质量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值得被教师应用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具有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外科学教学中应用形成性评价联合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模式(PBL)的教学效果。方法选取本校2018级外科学教学班中某两个班级,分别为A班和B班,其中B班学生行传统教学模式联合终结性评价,A班行PBL教学法联合形成性评价,分别在期末对两组学生的病例分析成绩和教学效果进行评估。结果A组学生在激发学习兴趣、知识掌握程度、自主学习能力、独立解决问题、团队协作能力、临床思维能力6个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B组学生,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A组学生病案分析、实践操作、理论知识三项评分均明显高于B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外科学教学中采用形成性评价联合PBL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对于提高教学效果,为临床提供高素质人才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ERAS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影响。方法选取本院自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胃肠外科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护理对50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进行加速康复外科护理。比较分析两组直肠癌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下床活动时间,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概率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ERAS(加速康复外科)应用在临床护理中效果显著,能够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几率,并且能够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具有很高的安全性。
简介:摘要:目的: 对胃肠肿瘤病患外科手术治疗的效果进行探究 。方法: 选取 2019 年 1 月~ 2019 年 7 月于本院 进行治疗 的胃肠肿瘤病患 64例 作为此次 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 32 人 。予以对照组 保守治疗,实验组外科手术治疗,观察两组病患复发率以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 实验组 病患复发率 总有效率为 6.25 % ,明显 低于 对照组 病患 的 16.66 % ,对比差异较为明显 ,存在统计学意义 ( P < 0.05 ) ; 实验组 病患 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病患 ,对比差异较为显著 ,存在统计学意义 ( P < 0.05 )。 结论: 病变组织的外科手术切除已成为治疗胃肠道肿瘤的最有效方法。医生应将肿瘤的大小、位置和辅助检查与病变与周围组织、全身症状和年龄之间的关系结合起来。考虑到病患的病情,确定消化道肿瘤切除的范围和方法,保障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简介:摘要: 循证护理属于一种临床新型护理模式,该护理模式根据有价值的科学研究成果。目的;探究循证护理模式在胃肠外科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 2017年 3月~ 2018年 7月治疗的胃肠肿瘤患者 52例,其中 26例接受常规护理,为对照组;另外 26例接受循证护理,为观察组。对比两组的护理满意度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护理总体满意率( 100%)高于对照组( 76.92%),其不良反应发生率( 7.69%)则小于对照组( 34.6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循证护理模式应用在胃肠外科护理中效果显著,有利于提高护理满意度和安全性,值得临床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胃肠手术快速康复的外科护理效果。方法:从 2018年 3月 ~2019年 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老年胃肠手术患者中抽取 10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平均分为参照组和快速康复护理组 2组,给予参照组( 53例)常规护理,给予快速康复护理组( 53例)快速康复护理组。探讨 2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生活质量 SF-36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的差异性。 结果:快速康复护理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2.08±0.12) d,住院时间( 8.08±1.12) d,均明显短于参照组( P<0.05);快速康复护理组 SF-36总体健康、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生命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心理健康评分值,均明显高于参照组( P<0.05);快速康复护理组并发症噶生概率 9.43%,明显低于参照组( P<0.05)。结论:老年患者胃肠手术快速康复的外科护理效果显著,可明显促进患者胃肠功能快速恢复,提高生活质量,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循证护理属于一种临床新型护理模式,该护理模式根据有价值的科学研究成果。目的;探究循证护理模式在胃肠外科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7月治疗的胃肠肿瘤患者52例,其中26例接受常规护理,为对照组;另外26例接受循证护理,为观察组。对比两组的护理满意度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护理总体满意率(100%)高于对照组(76.92%),其不良反应发生率(7.69%)则小于对照组(34.6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模式应用在胃肠外科护理中效果显著,有利于提高护理满意度和安全性,值得临床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胃肠外科管道护理工作中持续质量改进对外科置管患者的影响,为胃肠外科管道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 2017年 6月 -2018年 8月行置管的胃肠外科患者( n=120),随机分为常规护理、持续质量改进护理干预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比 2组胃肠外科患者管道护理中意外事件、护理服务工作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胃肠外科置管患者管道护理工作中管道脱落、扭曲、重叠等意外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服务态度、健康教育、生活预防以及心理预防护理工作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护理工作中持续质量改进的落实在规范管道技术操作流程的基础上提高了置管的有效性、安全性,促进胃肠外科置管患者康复。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外科护理在胃肠肿瘤患者围手术期所取得的效果。方法:选取 2019 年 1 月至 6 月于我院肿瘤科实施手术的 250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围手术期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125 例,其中对照组实施传统的围手术期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实施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术口愈合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的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的结果。 结果: 对照组患者 术口愈合时间为( 9.1±0.9 )天、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为( 3.6±1.9 )天、下床活动的时间为( 4.9±2.1 )天、住院时间为( 15.4±2.6 )天;观察组 患者 术口愈合时间为( 5.4±1.1 )天、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为( 1.6±1.4 )天、下床活动的时间为( 2.5±1.5 )天、住院时间为( 10.4±0.6 )天。两组患者的术口愈合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的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的比较具有显著的差异,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 在胃肠肿瘤患者的围术期护理工作中应用快速康复护理模式,能够有效的减少患者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加快术口的愈合,从根本上减少了患者的住院时间,改善了护患关系,值得各级医疗机构的大力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