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感染病例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017年收治的10例感染病例为观察组对象进行研究,同期选择菌体健病例10例为对照组。通过回顾性分析其全部的临床资料,对两组病例的临床特点以及诊治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0例感染病例中,肺部感染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咯血、气促、胸痛、咳痰、咳嗽、发热等;主要体征为胸腔积液、肺部呼吸音粗、凹陷性水肿、肺部湿性啰音等。其中两组凹陷性水肿发生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经诊断治疗,研究组治愈4例(40.0%),未治愈6例(60.0%),而对照组治愈10例(100.0%),两组治愈情况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感染的临床特点无显著异质性,且感染部位主要为肺部,经诊治患者愈后异质性显著,而治疗此类患者的首选药物仍然为复方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

  • 标签: 诺卡菌 感染病例 临床特点 诊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在艾滋(AIDS)合并孢子肺炎(PCP)引起呼吸衰竭的患者的效果分析。方法研究入选诊断为AIDS合并PCP且氧合指数小于200mmHg的260例患者,常规治疗的同时接受无创正压通气,比较治疗24小时前后心率、呼吸频率、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氧合指数。结果使用无创正压通气在治疗前后,对比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氧合指数均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在AIDS合并PCP引起呼吸衰竭的患者中运用能有效提高氧合指数,改善呼吸衰竭,临床可以积极推广使用。

  • 标签: 艾滋病(AIDS)合并肺孢子菌肺炎(PCP) 无创正压通气 氧合指数
  • 简介:目的了解2010-2014年上海市各区县医院139株福氏志贺的耐药性,探讨福氏志贺对喹酮类药物的耐药机制。方法用纸片扩散法测定菌株对14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用环丙沙星E试验条测定其最低抑浓度;采用PCR法检测DNA旋转酶A亚单位(gyrA)、拓扑异构酶IVC亚单位(parC)基因的喹酮类药物耐药决定区(QRDR),同时对质粒介导喹酮类耐药(PMQR)基因qnrA、qnrB、qnrS和氨基糖苷乙酰转移酶变异基因aac(6′)-Ib-cr进行筛选。扩增产物进行DNA测序。结果福氏志贺对氨苄西林、链霉素、四环素、萘啶酸的耐药率都达到了90%以上,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达到了40.3%,同时有30.2%菌株对头孢吡肟产生了耐药。gyrA和parC基因的突变率分别为98.6%和97.8%。gyrA基因存在Ser83、Asp87和His2113个位点的突变,parC基因只检测到Ser801个位点的突变;共检测到9株qnrS和6株aac(6′)-Ib-cr喹酮耐药质粒。结论上海地区福氏志贺耐药情况严重。QRDR相关基因突变率高,Asp87的突变对喹酮类抗菌药物的耐药起着主导作用,而耐药质粒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

  • 标签: 志贺菌 喹诺酮类 耐药基因
  • 简介:目的分析奴感染病例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情况,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调查2014年5月—2016年6月送检标本中培养出奴的患者,对其机体状况、临床特点、治疗方案以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共调查10例奴感染病例。男性7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49.90±13.75)岁。多发生于免疫状况受损或者有基础疾病的人群,主要感染部位为肺部,复方磺胺甲口恶唑为首选药物,或视病情联合阿米星、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等。8例患者经过治疗后病情好转。结论依据微生物检验、影像学和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结合奴感染的高危因素进行综合判断,可使患者得到及时合理治疗,预后较好。

  • 标签: 奴卡菌 感染 临床特点 治疗
  • 简介:马尔尼菲蓝状是由马尔尼菲蓝状所致的局限性或侵袭性真菌,常发生于免疫缺陷或免疫功能抑制者,也可发生于健康人群,发病率逐年增加。本文从马尔尼菲蓝状的病因、流行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防等方面综述了马尔尼菲蓝状研究的最新进展。

  • 标签: 马尔尼菲蓝状菌病 马尔尼菲蓝状菌 病因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接受多糖核酸注射液(超声雾化吸入)治疗效果。方法:选择 2015年 1月 -2017年 1月于我院诊治的慢性阻塞性疾病急性加重老年患者 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根据其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用常规方法 +多糖核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各项实验数据。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用多糖核酸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

  • 标签: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加重期 卡介菌多糖核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锐30与和灵30R治疗初诊2型糖尿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2016年1月—2017年4月于我院诊治的2型糖尿初诊患者60例分组为对照组用和灵30R治疗,观察组用和锐30治疗;将两组患者各项研究数据作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血糖水平控制效果比对照组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选择和锐30治疗的效果显著,患者血糖水平控制良好,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 标签: 2型糖尿病 诺和锐30 诺和灵30R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多糖核酸治疗老年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老年反复呼吸道感染患者63例为观察对象(2016年1月至2016年10月),采用住院号奇偶数分组法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32例实施常规治疗,实验组31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多糖核酸治疗,观察两组老年反复呼吸道感染患者治疗的效果对比。结果两组老年反复呼吸道感染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住院时间及治愈率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两组老年反复呼吸道感染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不存在差异(P>0.05),统计学无意义。结论针对老年反复呼吸道感染患者实施多糖核酸治疗的效果显著,安全可靠,促进患者康复及预后。

  • 标签: 卡介菌多糖核酸 老年 反复呼吸道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包虫疾病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以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接受治疗的56例包虫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内囊摘除手术进行治疗,分析手术治疗的优势以及治疗效果。结果56例患者均采用内囊摘除手术进行治疗,出现内囊破裂共4例,术后复发2例。所有患者经手术治疗痊愈出院,无死亡患者。结论目前对于包虫的治疗中,内囊摘除手术仍是最为有效的外科治疗方式,在手术过程中,还应按照手术操作的相关规定有序进行,以确保手术治疗的效果。

  • 标签: 肺包虫病 外科治疗 内囊摘除术
  • 简介:孢子丝是由申克孢子丝复合体感染皮肤、皮下组织、黏膜和局部淋巴系统所引起的慢性感染性疾病。临床表现多样,皮损主要表现为慢性炎症性肉芽肿损害。自1898年报道第一例孢子丝病后,对孢子丝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包括孢子丝病原体的变迁及其诊断和治疗方法的改进。病原体从申克孢子丝单一菌种到目前孢子丝复合体的认识。诊断方法包括真菌学检查、组织病理检查、孢子丝菌素以及分子生物学诊断;治疗方法包括碘化钾、伊曲康唑、特比萘芬、两性霉素B口服以及物理和手术疗法等。

  • 标签: 孢子丝菌病 临床表现 诊断 治疗 变迁
  • 简介:组织胞浆主要发生在一些特殊地域,如美国中西部、非洲及拉丁美洲。在中国也有散发病例。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组织胞浆感染率呈地区性分布,主要是长江流域的九省,多雨潮湿的中南、华东和西南感染率较高;患者多为系统性感染者(85.0%),主要临床特征为发热(89.1%)和肝脾肿大。组织胞浆的诊断较困难,主要根据症状、相关疫源地的旅游史或居住史。真菌培养的阳性率低,血液裂解离心系统可提高培养阳性率。其治疗推荐使用两性霉素B相关制剂、伊曲康唑及氟康唑,氟康唑疗效不及伊曲康唑。

  • 标签: 组织胞浆菌病 荚膜组织胞浆菌 中国 流行病学 防治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了1位年轻男性患者有持续胸闷2个月病史。CT提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抗炎治疗无效。病情进展,双出现内多发病灶。患者合并有无明显症状的双眼葡萄膜炎及外周淋巴结肿大。淋巴结活检提示非干酪样坏死肉芽肿炎性病变,得以诊断结节,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结合国内外文献进行复习,以提高对结节的认识及诊疗水平。

  • 标签: 结节病 淋巴结肿大 肉芽肿 文献复习
  • 简介:本文"鼓胀"特指肝硬化失代偿期腹水阶段,此病因病机复杂,多种虚实因素交织,虚有肝郁脾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气血不足等,实有肝郁气滞、瘀血阻滞、水湿(热)内蕴等。笔者在鼓胀临证中,强调控制病因以缓传变,肝肾论治以固其体,调气升降以利消水的治疗理念。从整体观念来讲,本腹大如鼓症状与气机升降失常、水邪内停相关,其中与肝气机升降失常有一定的相关性。

  • 标签: 鼓胀病 气机升降理论 肝肺同治
  • 简介:摘要慢性源性心脏简称慢性肺心病,是由组织、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引起组织结构和(或)功能异常,产生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增高,使右心室扩张和(或)肥厚,伴或不伴右侧心力衰竭的心脏,并排除先天性心脏和左心病变引起者。本发展缓慢,是呼吸系统的一种常见,临床上除原有、胸疾病的各种症状和体征外,主要是逐步出现、心力衰竭以及其他器官损害的征象。

  • 标签: 肺心病 护理
  • 简介:【 摘要】 目的:研究和观察治疗结核病患者时使用喹酮类药物的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结核病患者共 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 42例,对照组患者服用抗痨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喹酮类药物,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P均 <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差异不明显, P>0.05。结论: 在结核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加用喹酮类药物,能够有效提高治疗的效果,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较高,患者更加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喹诺酮类药物 结核病 回顾性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