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心尖肥厚心肌与典型厚型心肌的临床特点。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典型肥厚心肌患者12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将其分为三组进行比较。心尖肥厚心肌患者40例,(一组)。然后根据典型肥厚心肌患者是否存在着流出道梗阻将剩下的患者分为梗阻肥厚心肌患者35例(二组)以及非梗阻肥厚心肌45例(三组)。将三组患者的心脏超声以及临床特點进行对比。结果一组患者的左心室尖部厚度为(21.2±3.5)mm,没有患者发生梗阻现象,室壁运动出现异常。结论心间肥厚心肌和典型肥厚心肌在临床上的特点是具有一定差异性的,而梗阻肥厚心肌于非梗阻肥厚心肌之间的差异不大,心脏超声检查阳性及心电图胸导联上典型的GNT可以确诊为心尖肥厚心肌

  • 标签: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 典型肥厚型心肌病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肥厚心肌猝死的法医病理特征。方法回顾分析肥厚心肌猝死尸检资料,进行病理观察,分析病理特征。结果法医尸检结果显示,死者心室肌肥大、室间隔肥厚(平均2.4cm),心脏体积与质量均增大(平均586g),且室间隔比后室厚度的比值>1.8。结论心脏肥大且质量增加是肥厚心肌诊断依据,外力冲击、过度劳累、情绪骤变等因素是疾病猝死的常见诱因,猝死往往与心肌纤维化、心肌结构紊乱等密切相关,猝死时限<1h。

  • 标签: 猝死 病理特征 肥厚性心肌病 组织变化
  • 简介:摘要肥厚型梗阻心肌(HOCM)属于一种常见的遗传性疾病,临床治疗该病的方法较多,药物、外科、介入治疗等均能取得一定效果,然而HCOM临床表现比较多样,临床医师应该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科学选择治疗方案。

  • 标签: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药物 介入 外科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尖肥厚心肌心电图临床特征,以此提供临床参考价值。方法选取30例心尖肥厚心肌患者进行临床数据的分析,对患者的生命体征、生化检查结果以及放射学检查结果等进行记录。结果所有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均显示正常,心室造影中,10例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呈现为黑桃样的变化,心电图检查的临床主要特征为V2-V6T波堆成性倒置高于1mV,最深可高达1.7mV,和冠状T波十分类似,以胸导V3-V5为主要特征,呈现出TV3<TV5<TV4的特点。结论在对心尖肥厚心肌患者进行确诊的过程中,应主要根据心电图检查结果和超声心电图特征改变进行确定,因此检查呈现出重要特征。

  • 标签: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 心电图检查 特征分析
  • 简介:目的通过回顾分析心尖肥厚心肌(AHCM)患者的12导联心电图特点,探讨其对AHCM的诊断指导价值.方法对2014年12月~2016年12月于河南省安阳地区医院心内科就诊的60例AHCM患者作为观察组,与同时期我院正常体检人群50名为对照组.行12导联心电图,进行回顾分析,比较两组人群的心电图变化情况及有无特征变化等.结果观察组患者心电图表现为胸导联T波倒置伴ST段下移及左室高电压表现;胸导联QRS波群时间延长,且QRS波群振幅在不同导联上变化明显,均超过正常值;在ST段分别表现为V3~V6和Ⅱ、Ⅲ、aVF下移;且有42例出现V3~V6T波倒置.患者左胸导联R波电压增高,ST段压低,〉0.05mV,T波对称倒置,左胸导联同导联R波高度与T波倒置深度,ST段压低深度呈负相关(P〈0.05),T波倒置深度与ST段压低深度呈正相关(P均〈0.01).结论心电图诊断对心尖肥厚心肌有辅助指导价值,对AHCM患者早期行心电图检查可提高其疾病确诊率.

  • 标签: 心电图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 ST-T改变
  • 简介:肥厚心肌(hypertrophiccardiomyopathy,HCM)其早期临床症状不典型,临床上因其心电图特点,极易误诊为冠心病、非Q波心肌梗死等疾病,从而导致错误的治疗。既往主要通过超声诊断,但由于超声本身的局限性,往往漏诊或误诊。本组病例通过磁共振心脏电影研究HCM的形态学特点,分析心功能异常,评价MRI对HCM的诊断价值。

  • 标签: 磁共振成像诊断 肥厚型心肌病 非Q波性心肌梗死 应用 早期临床 超声诊断
  • 简介:摘要近年来,应激心肌在临床上发病率明显增加,引起临床研究的重视。它是以心室壁收缩功能异常为主要病理生理的一类疾病,其机制尚未完全明了。本文综述了与其发生机制有关的研究结果,包括儿茶酚胺、神经递质、冠脉血管、雌激素等相关指标。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MYBPC3基因突变类型与肥厚心肌(HCM)患者临床表型及不良预后的关联。方法使用panel二代测序,检测529例HCM患者和307例健康对照的8个肌小节HCM致病基因。根据携带MYBPC3突变情况,将MYBPC3突变阳性患者分为3组:仅携带1个MYBPC3错义突变(错义组)、仅携带1个MYBPC3无义或剪切位点突变(截短组)或携带至少1个MYBPC3突变的多突变患者(多突变组)。比较3组患者间基线临床特征及临床结局的差异。结果本研究总计在93例(17.6%)患者中检测到64种MYBPC3致病突变。与未检出MYBPC3突变的患者相比,携带MYBPC3突变患者的家族史阳性的比例更高,左心室室壁厚度更大,出现异常Q波的患者比例更高。在携带MYBPC3突变患者中,多突变组最年轻,左心室室壁厚度更大。在4.7±3.2年随访期间内,MYBPC3突变患者全因死亡风险显著高于未检出MYBPC3突变患者(校正HR2.00,95%CI1.06-3.79,P=0.033),心血管死亡风险存在增加趋势(校正HR1.80,95%CI0.91-3.55,P=0.091)。在MYBPC3突变阳性患者中,多突变组的心血管死亡(校正后HR30.4,95%CI3.01-301.12,P=0.004)和全因死亡(校正后HR25.2,95%CI4.07-156.00,P=0.001)均显著升高,而截短突变组的心血管死亡和全因死亡则未见显著增加。尤其是携带MYBPC3复合突变的8例患者,在随访期间6(75%)例发生心血管死亡。结论MYBPC3截短突变与HCM不良预后不存在相关。携带多个突变的MYBPC3突变携带者,尤其是MYBPC3复合突变患者不良预后风险显著增。

  • 标签: 肥厚型心肌病 MYBPC3 基因型-表型 截短突变
  • 简介:摘要通过典型病例,对儿童心肌致密化不全心肌的病因、流行学、诊断及治疗进行详细介绍。

  • 标签: 心肌致密化不全 心肌病 儿童
  • 简介:目的研究经皮室间隔消融术后的肥厚型梗阻心肌行改良Morrow术的安全和有效。方法我们回顾研究了2002年12月至2015年9月我院外科手术治疗的27例经皮室间隔消融术(PTSMA)后的肥厚型梗阻心肌行改良Morrow术的病例。其中男性17例(63%)、年龄49±8(32-62)岁、所有病例均在接受了药物治疗和PTSMA后仍有临床症状且术前左心室流出道压差达98±30mmHg(50-159mmHg)。术式包括了单纯改良Morrow术17例(63%),9例合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以及1例合并房颤射频消融术。结果术后远期随访共19(13-38)月,随访率93%。全组病例近远期总死亡率为3.7%(n=1)。术后远期随访78%的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其1年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96%和96%。术后共有2例完全房室传导阻滞和7例完全左束支传导阻滞产生。超声提示绝大部分病例的左室流出道压差接近正常。术后心功能NYHA分级为Ⅰ级者占93%。结论改良Morrow术可以安全的解除曾行经皮室间隔消融术后的肥厚型梗阻心肌患者的左心室流出道梗阻,明确地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且具有较好的近远期生存率。

  • 标签: 肥厚梗阻型心肌病 改良Morrow手术 室间隔心肌切除术 经皮室间隔消融术 外科治疗
  • 简介:摘要探索电风暴患者的治疗与护理要点。心脏电风暴是心源性猝死的主要机制,在电风暴发作期,尽快进行电除颤或电复律是恢复血流动力学的首要措施。心室电风暴发病突然且病情危重,医护人员有效的抢救配合与护理是提高抢救的成功率的关键。

  • 标签: 电风暴 电除颤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扩张型心肌和缺血性心肌采用超声心动图(二维、M型及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方法以我院收治的58例心肌的患者为研究目标,其中扩张心肌(DCM)有28例,缺血性心肌(ICM)则有30例,两组均实施超声心动图诊断,对其心脏形态学结构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超声心动图提示两组患者的左室内径均增大,DCM组增大尤为显著,伴有全心扩大,室间隔及左室心肌不增厚甚至弥漫变薄,左室壁呈显著弥漫运动减低。二尖瓣环径明显扩大,瓣口反流明显。ICM组则左心扩大,右心扩大不明显,左室壁运动减低幅度不一致,呈节段、不运动甚至矛盾运动,且此处心肌变薄回声增强,常伴有缺血以外的室间隔及(或)左室心肌增厚,运动相对增强的现象,二尖瓣环径基本无改变。CDFI两组均出现心腔内血流颜色暗淡,但是DCM组明显高于ICM组,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对于扩张型心肌和缺血性心肌的诊断有明显的鉴别价值,且是无创诊断,其诊断价值较高,效果显著。

  • 标签: 超声心动图 扩张型心肌病 缺血性心肌病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主要研究围生期心肌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围生期心肌的流行学特点和病因以及诊断方法,在此基础上,对围生期心肌的治疗手段研究进展进行了讨论。

  • 标签: 围生期心肌病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通过对2例围产期心肌的诊断和治疗过程的分析,总结围产期心肌的临床特点、对治疗的反应情况、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及预后分析。

  • 标签: 围产期 预后 抗凝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的临床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收集我院自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扩张型心肌患者3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且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适当地采取用药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等护理措施,观察临床护理对在治疗中发挥的作用及其效果。结果经过我院有效的治疗及精心的护理,30例患者中有28例效果显著,已好转出院,另有2例病情未见好转,继续进行深入治疗。结论在治疗扩张型心肌的过程中,医护人员除了通过严密监护患者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来实现常规治疗外,还要适当地结合针对的综合护理措施,以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改善患者生命质量。

  • 标签: 扩张型心肌病 临床护理 方法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