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评价索拉非尼治疗中晚期肝细胞肝癌(HCC)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分析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2010年1月-2014年12月应用索拉非尼治疗(每次400mg,2次/d,必要时,治疗过程中根据不良反应调整剂量)的59例中晚期HCC患者,评价其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59例患者无完全缓解病例,部分缓解8例,19例持续6个月以上病情稳定(SD),疾病控制率(DCR)为45.8%.59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期(OS)为9.9个月.肝功能Child-PughA级患者的中位OS优于Child-PughB级患者(15.3个月vs3.7个月,P=0.016);巴塞罗那分期(BCLC)B级患者的中位OS优于C级患者(19.5个月vS6.3个月,P=0.008).59例患者的主要不良反应为手足皮肤反应、腹泻、高血压、厌食和口腔黏膜炎.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8.2%,3级不良反应4例,2例需要短期停药,2例经减量后好转.结论:索拉非尼可以延长中晚期HCC患者的生存期;肿瘤的分期越早,患者的肝功能及体力状况越好,患者越能从中受益,其不良反应多数患者可以耐受.

  • 标签: 肝细胞肝癌 索拉非尼 疗效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在肝细胞肝癌(HCC)及局灶结节增生(FNH)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CT灌注成像技术检测32例HCC患者及35例FNH患者,同期选择30例门诊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肝动脉灌注量(HAP)、门静脉灌注量(HPP)、总肝灌注量(TLP)和肝动脉灌注指数(HAPI)等灌流值。结果HCC组HAP、HPI明显低于FNH组(P<0.05),而PVP明显高于FNH组(P<0.05);HCC组及FNH组HAP、HPI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PV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CT灌注成像在HCC及FNH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CT灌注成像 肝细胞型肝癌 局灶性结节增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脉热灌注化疗栓塞治疗术后多灶复发的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8例原发性肝癌行根治切除术后出现多灶肝内复发的患者行动脉热灌注加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统计患者治疗前后肝肾功能变化、治疗有效率及患者生存期。结果48例患者中客观有效率(CR+PR)为75%(36/48),共总有效率(CR+PR+SD)为87.5%(42/48)。中位生存时间为18.0个月(95%置信区间CI为16-24个月),无严重毒副反应发生。结论经肝动脉热灌注化疗栓塞治疗术后多灶复发的原发性肝癌可明显延长患者生存期,减少介入诊疗次数。

  • 标签: 动脉热灌注 化疗栓塞 多灶性复发性肝癌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对肝脏肝细胞组织病理变化观察.方法将56例自体干细胞肝移植术完成了术前、术后肝穿刺检查的病例资料总结.结果移植患者中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术前分级均在G3S4以上.术后病理平均分级G3S3.结论我们认为补充足够的肝细胞、控制肝纤维化的进展甚至逆转纤维化过程,证实干细胞移植能够改善肝细胞病理变化,进而影响肝细胞功能,缓解临床症状.关键词自体干细胞,肝移植,肝穿刺,病理中图分类号R3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172-0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比较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AML)与肝细胞肝癌的CT征象,探讨CT在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与肝细胞肝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以提高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诊断准确。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确诊的9例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及20例肝细胞肝癌患者的CT特点,包括病变部位、形态、大小、各期CT值、边缘、肝硬化情况、肿瘤内血管显示情况等。结果在影像上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具有特征的表现瘤内脂肪,在B超上,表现为强回声区;CT上,呈明显低密度;MRT1WI上呈高信号。肿瘤在肝动脉期明显强化,门静脉期中度强化。7例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显示中心血管影,3例肝细胞肝癌显示中心血管影;1例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出现假包膜,13例肝细胞肝癌出现假包膜。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与肝细胞肝癌在血管影及假包膜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易误诊为其他肝病,但实际上,CT检查可以显示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脂肪成分,增强扫描呈“快进慢出”强化模式,内有粗大血管影,无假包膜,藉此可以与肝细胞肝癌进行鉴别,有助于术前正确诊断。

  • 标签: 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肝细胞肝癌 CT检测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MicroRNA(miRNA)是一类小型非编码RNA,由大约22个核苷酸组成,在转录后水平发挥调控基因表达的功能。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MiRNA在肝癌细胞增殖、分化、凋亡中起着重要作用,其特异性的表达,在肝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目前学界公认的MicroRNA引起肿瘤发生的机制概括起来如下(1)RNA聚合酶负责的转录失调有可能是g肝癌肿瘤发生原因;(2)MicroRNA调控网络中相关SNPs改变导致成熟的MicroRNA合成障碍与表达失调;(3)MicroRNA合成通路的关键蛋白界常引起MicroRNA表达改变。因此本文拟对MiRNA单核苷酸多态肝细胞癌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 标签: 核苷酸 肝癌 细胞增殖 多态性
  • 简介:目的探讨肝细胞癌脑转移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例肝细胞癌脑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对其临床特点及预后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本例患者以突发颅内出血急性起病,术前诊断颅内转移瘤。于全麻下行显微手术治疗,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肝细胞癌脑转移。术后复查MRI显示颅内多发转移瘤,辅以全脑放射治疗,出院1个后随访尚良好存活。结论肝细胞癌脑转移发病率低,临床少见。尽管其预后极差,但包括外科手术在内的综合治疗能有效提高肝癌脑转移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对于肝细胞癌脑转移应高度警惕。

  • 标签: 肝细胞癌 脑转移 临床特点 预后因素
  • 简介:外科手术包括肝移植是肝细胞肝癌(HCC)唯一可能治愈的方式.但是,HCC的高复发率使患者难以长期生存.准确预测患者的复发风险和预后对指导外科手术和综合治疗具有重要意义.随着肿瘤形成的机制研究日渐成熟,越来越多的遗传和分子标志物被发现.这些标志物不仅使HCC患者预后判断更准确,并且可能成为HCC潜在的治疗靶点.综述HCC预后相关分子标志物的相关文献,并进行评述.

  • 标签: 肝肿瘤 分子标志物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细胞癌的CT影像,探讨CT诊断在诊疗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的价值。方法结合文献回顾分析原发性肝细胞癌的CT表现。结果100例患者均行腹部CT平扫及增强扫描,病灶均不同程度显示将患者肝细胞癌病灶可以分为Ⅰ型、Ⅱ型和Ⅲ型,可见肝癌严重者病灶数目较CT检查增多、巨块型肝细胞癌伴子灶较CT检查增多,不同影像检查发现肝占位性病变,CT增强扫描检查显示在动脉期病灶较正常肝实质明显强化,实质期病灶密度迅速减低且低于正常肝实质密度。结论患者的CT影像可以作为预测切除手术可行以及手术效果,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CT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引导肝细胞癌穿刺活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肝脏占位性病变检查患者812例,所有患者均进行了肝穿刺活检术,取出标本后送病理检查。结果CT诊断肝细胞癌确诊病例为361例,进行超声造影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活检的肝细胞癌确诊病例为510例,根据穿刺术后的病理结果可知,超声造影引导下穿刺活检的肝细胞癌的临床确诊率明显高于CT诊断,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超声造影引导下穿刺活检诊断肝细胞癌的临床确诊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 简介:目的:分析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细胞治疗后肿瘤患者营养、免疫、肝功能状况的变化,探讨CIK细胞治疗中晚期肝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本中心2012年7月至2014年4月收集39例采用CIK细胞治疗可评价的中晚期肝癌患者,评价其临床疗效。所有患者均接受CIK细胞免疫治疗。具体方案:采集细胞当日计为第0天,第14、16、18天静脉回输CIK细胞悬液,总细胞计数为(6~15)&#215;109。评价客观疗效,并动态监测血清甲胎蛋白(AFP)、肝功能、免疫功能和营养状况。结果39例患者通过CIK细胞治疗后,白蛋白、前白蛋白、甘油三酯、血红蛋白、握力、简易营养学评分、CTP评分、中性粒的比值、AST、GGT、CTP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胆固醇、人体测量营养学指标、BMI、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围、上臂肌围、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M、免疫球蛋白G、白细胞总数、ALT、AF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晚期肝癌患者接受CIK治疗,可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和肝脏功能,中晚期肝癌患者营养状况与握力、BMI、前白蛋白和肝功能评分具有相关,CIK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肿瘤治疗手段。

  • 标签: 肝肿瘤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