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为进一步调查日常饮食习惯及每日膳食中食物摄入种类、数量和各种营养素的摄入水平对痛风患者有多大影响,同时为预防痛风及痛风的膳食指导提供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饮食与运动干预对农村高血压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本乡镇卫生院收治的164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82例,两组均保持抗高血压药物治疗,干预组同时进行饮食与运动干预,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之间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通过饮食与运动干预后,干预组血压控制情况良好,生活质量有所提高,血压较干预前有了明显下降,下降值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不同血压控制情况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农村高血压患者进行饮食及运动干预是很必要的,通过健康干预指导可以帮助患者改变不良行为及生活方式,有效控制血压,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简介:摘要脑卒中可造成日常生活活动(ActivitiesofDailyLiving,ADL)能力的损害,为了解恢复期患者ADL能力损害情况反规律,以便有效地指导这类病人的ADL康复训练,本文选取了恢复早期30例,中后期30例,用Barthel指数进行评价。结果ADL能力损害程度早期组大于中后期组(P<0.05),但在ADL10项活动中,除床椅转移和行走两项损害早期组大于中后组(P<0.05)外,余八项两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还发现,不论哪一组其洗澡、整洁修饰、上下楼梯、上厕所反穿衣等五项活动多为中重度损害,进食、行走、床椅转移两项多为中度损害,大小便控制基本无改变。提示从恢复早期开始就应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ADL训练,并加强对以上五项损害较严重的ADL的训练,以尽早及最大限度地恢复生活自理能力。
简介:目的探讨高血压与非高血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根据高血压病史将2005年-2011年我院收治的150例脑梗死患者按血压数值及高血压病史分为高血压纽和非高血压纽。对其危险因素、脑梗死亚型等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结果表明,高血压患者的平均年龄、≥80岁患者、男性,糖尿病、心脏病、慢阻肺、颈动脉粥样斑块伴狭窄等危险因素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高血压组的LACI和POCI高于非高压组;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组与既往脑梗死史、LACI和POCI相关;而非高血压组与男性、年龄≥80岁、心脏病和糖尿病相关。结论脑梗死最主要危险因素是高血压,尤其男性风险较高;非高血压脑梗死主要危险因素是男性、高龄、糖尿病、心血管病,高血压性脑梗死主要危险因素是LACI和POCI。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支持护理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负面情绪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105例首次发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心理支持护理组)55例和对照组(常规护理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护理,试验组在上述治疗护理基础上,给予早期心理支持护理。两组患者于心理支持护理前(干预前)与护理后4周(干预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心理状况评分,采用Barthel指数进行基本日常生活能力评价。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HAMD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对照组有17例HAMD评分达17分,占34.0%,试验组有19例HAMD评分达17分,占34.6%。干预后两组患者HAMD评分均下降(P<0.01),但试验组下降更明显;干预后对照组仍有5例HAMD评分达17分,占10%,试验组无一例HAMD评分达17分;干预后试验组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前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患者均无1例达60分。干预后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均明显高于干预前(p<0.01),但试验组Barthel指数上升更明显;干预后试验组达60分者34例,占61.82%,对照组达60分者11例,占22.00%;干预后试验组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积极的心理支持护理可纠正脑卒中患者的负面情绪,并促进其肢体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寻高血压病患者是否存在血液高凝状态,为高血压病患者实施抗凝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本研究纳入的研究对象是确诊的高血压病患者59人、冠心病患者60人,正常对照组28人。所有研究对象均在入院时确定从未使用或者近1个月内未使用过任何抗凝及抗血小板药物。在使用抗凝药物之前采静脉血送检,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研究参数包括①凝血全套PT、APTT、TT、FIB、AT-III。②血脂全套。③外周血血小板计数。结果①高血压组与冠心病组的FIB、PLT值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高血压组与冠心病组的AT-III值均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②TT、APTT、PT三个指标值高血压组与正常组比较,P值>0.05,冠心病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值<0.05;③空腹血糖及血脂各项指标值高血压组与冠心病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0.05)。结论高血压患者存在高凝状态;高血压与冠心病患者存在共同的血液高凝状态的危险因素,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抗凝治疗是获益的。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氨氯地平对高血压病患者血栓前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2月-2012年2月收治入院的高血压病患者200例应用氨氯地平治疗。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发色底物法及Born比浊法,观察治疗前后血压、心率、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6-K-PGF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药(PAI-1)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氨氯地平降压作用明显(P<0.05),对心率无明显影响;随着血压下降,血浆TXB2水平、t-PA含量、PAI-1含量及活性、血粘度显著下降(P<0.05),6-K-PGF1∞、t-PA活性显著升高(P<0.05)。结论氨氯地平可预防高血压病患者血栓前状态的形成,其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