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尽管经过40多年的研究并也得到了认可,但患者讨论和日常诊疗相结合的模式仍进展缓慢。Neal Maskrey将其归咎为临床医生缺乏更广泛的沟通技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泄殖腔畸形术前个体化评估流程及其对手术方式的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7年11月接诊的31例泄殖腔畸形患儿的临床数据,阐释在姑息及根治术前进行的首次及二次评估中,通过B型超声、共同通道造影、磁共振及内窥镜检查等手段对泌尿、生殖系统伴发畸形、直肠盲端位置及共同通道长度等重要信息分析的临床意义,及其对泄殖腔畸形分型以及手术方式选择的指导意义。本组全部为女童,首次就诊年龄(280.25±731.01)d,年龄范围0~9岁,中位数为25 d;随访终末患儿年龄(51.91±44.13)个月,范围在11~192个月,中位数41个月。结果本组确定共同通道小于1 cm的Ⅰ型畸形患儿10例,大于1 cm小于3 cm的低位畸形患儿14例,大于3 cm的高位畸形患儿7例。Ⅰ型畸形患儿中,3例行后矢状入路肛门成形术(posterior sagittal anorectoplasty,PSARP),7例行后矢状入路肛门成形+阴道后壁下移。低位畸形14例患儿全部采取后矢状入路肛门成形+尿生殖窦整体下移术。高位畸形1例仅行后矢状入路肛门成形术,未处理尿生殖窦;其余6例采取腹骶联合直肠阴道替代+肛门成形术。随访9个月至7年,平均38.46个月;31例患儿结肠造口均在术后3~6个月内关闭。1例患儿出现肛门狭窄,再次行后矢状入路肛门成形术治疗;2例患儿因肛门黏膜脱垂或肛周瘢痕形成再次手术;1例患儿因尿失禁行膀胱颈结扎及尿流改道。结论在个体化的首次、二次评估策略指导下,以共同通道造影、CT、MR及内窥镜检查等为主的评估,可明确疾病分型及并发畸形,有效指导手术方式的选择。
简介:摘要联合肝实质分隔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术(ALPPS)可在短期内增大剩余肝脏体积,理论上可为剩余肝脏体积不足的肝肿瘤患者提供手术切除机会。然而,ALPPS的临床应用效果目前尚无定论。现有报道提示,ALPPS具有较高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且长期肿瘤学获益尚不明确。解决以上问题是推广应用该术式的关键。本文从ALPPS适应证选择、肝脏储备功能评估、第二步手术时机选择、手术方式演变、与门静脉栓塞或门静脉结扎+二步法肝切除比较等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分析和阐述。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T在肝癌综合介入治疗决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收集本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272例次接受肝癌综合介入治疗患者的CT表现,分析治疗策略,统计生存时间。结果新发癌灶、富或中等供血、肝硬化I或II级、存在肝外供血患者多数采取经皮肝动脉造影+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无复发、乏供血、存在门脉癌栓、动静脉瘘患者多采用经皮肝动脉造影+灌注化疗术(TAI)治疗。肝癌TACE治疗后,多采用经皮肝穿瘤灶无水酒精消融术(PEI)或辅助治疗,以巩固疗效。本组患者Child-Pugh A级患者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71.13%、46.15%、16.46%,中位生存期39.6个月;Child-Pugh B级患者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43.10%、24.19%、13.32%,中位生存期23.1个月。结论CT在肝癌综合介入治疗决策中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实现了能够对于不同阶段类型肝癌患者制定个体化的介入治疗方案,为延长肝癌患者生存期做出了重要贡献。
简介:摘要目的遴选并提取剖宫产后再次妊娠产妇分娩方式决策的相关证据,并对最佳证据进行总结。方法应用循证护理的方法,检索中国指南网、国际指南图书馆、英国国家临床医学研究所指南库、美国指南网、Joanna Briggs Institute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UpToDate、Cochrane Library、Pub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护理文献累积索引数据库、荷兰医学文摘数据库关于剖宫产后再次妊娠产妇分娩方式管理及决策的所有证据,包括指南、系统评价、证据总结、推荐实践、最佳临床实践信息册以及原始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9年5月1日。由2名研究者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提取证据。结果共纳入证据13篇,包括指南6篇,专家共识1篇,系统评价6篇,共总结15条最佳证据,包括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选择性再次剖宫产人群、选择性再次剖宫产人群/子宫破裂影响因素、分娩方式管理、分娩决策工具4个方面。结论建议临床应用证据时,应根据所在医疗机构的资源、医务人员应用证据的促进和阻碍因素、临床医生的合理判断、产妇提供的临床数据、产妇及家属意愿等进行证据选择。且由于最佳证据随时间推移不断更新,应用者还需持续更新证据,最终以科学的方法解决剖宫产后再次妊娠产妇分娩方式决策的问题,从而提升护理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 仔细探究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分析。 方法 选择本院自 2018 年 2 月至 2019 年 2 月收取的 60 例接受血常规检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的血常规标本均采用自动血球仪实施检验,并且检验的过程当中针对所有容易产生的原因实施具体分析,并且采取了相关的解决措施。因此,另外选择 60 例同时间首届血常规检验的患者作为观察组,为此对两组人员展开了调查。分析两组患者之间的检验误差率和检验质量评分情况。 结果 相比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检验误差率要低,其数据分析存在着差异。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检验质量评分显著提升,具备统计差异。 结论 在血常规检验过程当中,仔细分析常规血液检查误差出现的因素,并且采取相关的解决措施,同时也可以有效降低误差率,此外,值得临床大力的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医疗设备正向高技术高精度发展,也让医疗设备的维护人员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但是医疗设备的维护是确保正常医疗活动的唯一途径,同时也可以有效降低设备的运行成本。因此,为了有效提高维修业务水平,不断提升医疗器械的维修质量,在维修过程中我们必须坚持采用多元化的维修模式,通过资源共享确保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行。文章主要通过对单前医疗设备维护中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合理的维护策略,为保证医院的正常运作注入动力。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 PICC维护网在肿瘤 PICC置管患者出院后导管维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 2019 年 1 月 -2019 年 12 月在我院接受肿瘤 PICC 置管治疗的 110 例患者,依据其入院先后随机分为对照组( n=55 )与观察组( n=55 ),对照组患者均采用常规的 PICC 维护办法,观察组建立 PICC 维护网进行维护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价。 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 32.73% ( 18/55 )、 9.09% ( 5/55 ),差异显著( P<0.05 )。对照组与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 81.82% ( 45/55 )、 98.18% ( 54/55 ),差异显著( P<0.05 )。 结论: 在肿瘤 PICC 置管患者当中应用 PICC 维护网管理,可有效改善患者出院后的并发症情况,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