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归因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应对方式、病耻感、生活质量、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5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归因训练干预。干预前及干预后1、3个月采用归因方式问卷(ASQ)、慢性疾病病耻感量表简版(SSCI-8)、世界卫生组织与健康有关QOL测定量表(WHOQOL-100)、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ASQ、SSCI-8、WHOQOL-100得分的时间主效应、干预主效应、干预与时间之间的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SAS、A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3个月,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归因训练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应对方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患者病耻感及焦虑、抑郁程度,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设计外科护理缺陷归因,制定安全护理措施。方法:采用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选择2019年2月-2020年2月,神经外科护理缺陷20例,对该20例护理缺陷进行统计和分析,并制定安全护理对策。结果:通过分析可以得出护理缺陷发生的因素主要有,没有按照要求进行基础护理、交接班时没有严格按照流程完成、没有按要求执行查对制度、对患者病情没有按要求进行观察、没有严格执行护理操作。结论:护理缺陷的发生是由众多风险因素引起的,要想避免护理缺陷的发生就必须要加强护理管理,制定完善的监管制度,强化护理人员的护理服务意识,提高风险因素的管理,任何时间段内容的护理安全管理都要给予重视,这样才能有效的避免出现护理缺陷问题。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国不同地区糖代谢状态的归因死亡风险和疾病负担。方法本研究数据基于2012—2015年中国高血压调查和2013年中国居民死因监测数据。共纳入22 702名35岁及以上无心血管疾病史的中国高血压调查对象,并于2018—2019年对其随访心血管死亡结局。利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糖代谢状态与死亡的风险比进行估计。采用人群归因百分比(PAF)评估不同糖代谢状态造成的心血管疾病负担。结果在随访时间内,共有479例心血管病死亡。与正常血糖人群相比,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人群的心血管病死亡风险[HRs(95%CI)]分别为1.37(1.04~1.80)和1.36(1.06~1.75)。2013年我国心血管死亡归因于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的PAF分别为2.48%(95%CI:2.31%~2.66%)和2.96%(95%CI:2.79%~3.13%),归因于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的心血管病死亡人数分别为11.99万和13.97万。此外,不同糖代谢状态的PAF存在地区和省级差异,心血管病死亡归因于糖尿病的PAF最高为东部地区[3.73%(95%CI:3.44%~4.04%)],其次为西部地区[2.62%(95%CI:2.24%~3.01%)],最低为中部地区[2.42%(95%CI:2.16%~2.68%)]。结论我国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带来的心血管疾病负担较重,且存在地区和省份差异,应当采取相应措施,减少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造成的疾病负担。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般攻击模型框架下挫折情境、归因方式对青少年内隐、外显攻击性的影响机制。方法使用多维-多向归因量表筛选出具有内、外归因倾向的青少年各30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2(有挫折、无挫折)×2(内归因、外归因)混合试验设计,并使用挫折情境任务、Buss-Perry攻击性量表、单类内隐联想测验进行研究。使用E-prime 1.0编写SC-IAT的试验程序,使用SPSS 17.0进行描述性统计、双因素方差分析、简单效应分析以及事后检验。结果挫折情境对个体的外显、内隐攻击性的影响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8)=6.78,P<0.05,偏η2=0.11和F(1,58)=17.59,P<0.01,偏η2=0.23)。挫折的情境中被试的外显攻击性[(83.43±15.05)分]和内隐攻击性[(-0.06±0.35)分]高于无挫折的情境中的外显攻击性[(80.54±12.40)分]和内隐攻击性[(-0.33±0.49)分]。挫折情境对不同归因方式被试的外显、内隐攻击性的影响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8)=4.90,P<0.05,偏η2=0.08;F(1,58)=8.68,P<0.01,偏η2=0.13)。挫折情境对内归因被试(D<0)的外显攻击性有较大影响[有挫折:(82.90±12.98)分;无挫折:(77.56±10.16)分],而对外归因被试(D>0)的内隐攻击性有较大影响[有挫折:(0.07±0.35)分;无挫折:(-0.40±0.45)分]。结论挫折情境对青少年的外显、内隐性攻击的影响受到归因方式的调节,一般攻击模型适用于解释外显攻击性和内隐攻击性。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采用阿立哌唑和团体归因联合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整理近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精神分裂症治疗的病人资料,接受阿立哌唑治疗的病人纳入到对照组,共计24例;接受阿立哌唑和团体归因联合治疗的病人纳入到观察组,共计24例,记录治疗过程中的各项观察指标。结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相比较,差异显著(P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DRGs+RBRVS的绩效管理模式对心内科护士心理弹性与工作绩效的影响。方法抽取2020年1~12月该院心内科护士38名,2020年1~6月实施RBRVS绩效管理模式,2020年7~12月实施DRGs+RBRVS绩效管理模式。比较DRGs+RBRVS绩效管理模式实施前后护理工作人员的心理弹性、工作绩效、满意度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的差异。结果后组护士的心理弹性评分(包括自强表现评分、坚韧表现评分、乐观表现评分及总评分)均高于实施前组,护士的工作绩效测评分高于实施前组,护士的满意度测评分(包括护士满意度、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住院患者体验与满意度)高于实施前组,护士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分界点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DRGs+RBRVS的绩效管理模式能有效提高心内科护士的心理弹性、工作绩效、医护患三者满意度,也可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符合国家护理绩效改革要求,值得推广和借鉴。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16年我国归因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肿瘤发病和死亡情况。方法结合肿瘤发病率、死亡率、全国人口数及人群归因分值(PAF)计算2016年全国不同地区、不同年龄及男性和女性人群归因于HPV感染的肿瘤发病数和死亡数。使用Segi's人口计算年龄标化发病率和年龄标化死亡率。结果2016年全国有124 772例(6.32/10万)肿瘤新发病例归因于HPV感染,包括女性肿瘤117 118例,男性肿瘤7 654例。宫颈癌居发病首位,其次为肛门癌、口咽癌、阴茎癌、阴道癌、喉癌、口腔癌和外阴癌。全国归因于HPV感染的肿瘤死亡41 282例(2.03/10万),包括女性37 417例,男性3 865例。死亡数依次为宫颈癌、肛门癌、口咽癌、阴茎癌、喉癌、阴道癌、口腔癌、外阴癌。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随年龄增长快速上升,在50~54岁达高峰,之后大幅下降;非宫颈癌部位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农村地区可归因于HPV感染的肿瘤发病数(57 089例)和死亡数(19 485例)小于城市地区(发病67 683例、死亡21 797例),农村宫颈癌年龄标化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于城市,非宫颈部位肿瘤的年龄标化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城乡之间未见明显差异。结论中国归因于HPV感染的肿瘤发病率低于全球平均水平,但发病人数占比较大,且发病死亡呈现增高趋势。宫颈癌和男性肛门癌的防控是遏制归因于HPV肿瘤发病和死亡增高趋势的关键。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专科联盟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为促进专科联盟内涵式、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政策文献梳理和头脑风暴法,初步构建指标体系。开展两轮专家咨询,确定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结果形成包括组织实施、分级诊疗、辐射能力、人才培养、临床研究及科研学术6个一级指标和31个二级指标的专科联盟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所有指标的重要性和操作性平均得分均>3.50分,组织实施(0.205 3)、人才培养(0.178 8)和临床研究(0.165 1)指标的权重较大。结论专科联盟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科学性,可为联盟牵头单位推动跨区域医疗专科发展提供助力。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1990—2019年中国、日本、韩国胰腺癌流行病学趋势及主要风险归因。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收集1990—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GBD)数据库中中国、日本、韩国胰腺癌发病率、死亡率、年龄标准化发病率(ASIR)、年龄标准化死亡率(ASMR)。根据GBD数据库2019年全世界标准化人口结构计算年龄标准化率。观察指标:(1)2019年中国、日本、韩国胰腺癌发病和死亡情况。(2)1990—2019年中国、日本、韩国胰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风险的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析。(3)1990—2019年中国、日本、韩国胰腺癌ASIR和ASMR变化趋势。(4)1990—2019年中国、日本、韩国胰腺癌死亡主要风险归因变化趋势。计数资料以绝对数、百分率和比值表示。采用Joinpoint(V.4.7.0.0)软件回归计算不同时段胰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年变化率、年平均变化率(AAPC)及其95%可信区间(CI)。采用STATA(V.15.0)软件中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析控制两个变量,不同年龄、时期和出生队列对胰腺癌发病和死亡风险的影响,风险效应值采用相对危险度(95%CI)表示。结果(1)2019年中国、日本、韩国胰腺癌发病和死亡情况。2019年中国胰腺癌发病率从15~19岁的0.07/10万上升至85~89岁的64.01/10万,其中男性从0.09/10万上升至94.71/10万,女性从0.04/10万上升至47.47/10万;死亡率从0.04/10万上升至79.58/10万,其中男性从0.05/10万上升至116.50/10万,女性从0.03/10万上升至59.69/10万。日本胰腺癌发病率从15~19岁的0.03/10万上升至85~89岁的162.26/10万,其中男性从0.03/10万上升至177.67/10万,女性从0.04/10万上升至153.67/10万;死亡率从0.02/10万上升至154.88/10万,其中男性从0.02/10万上升至170.93/10万,女性从0.02/10万上升至145.94/10万。韩国胰腺癌发病率从15~19岁的0.04/10万上升至85~89岁136.78/10万,其中男性从0.03/10万上升至153.78/10万,女性从0.04/10万上升至129.73/10万;死亡率从0.02/10万上升至135.98/10万,其中男性从0.02/10万上升至156.21/10万,女性从0.02/10万上升至127.59/10万。中国胰腺癌人群发病和死亡人数高峰均出现在65~69岁男性群体,不同年龄组男性发病、死亡人数均高于同年龄组女性。日本胰腺癌人群发病人数高峰出现在80~84岁女性群体,死亡人数高峰出现在75~79岁男性群体,<80岁男性发病、死亡人数均高于同年龄组女性,≥80岁女性发病、死亡人数均高于同年龄组男性。韩国胰腺癌人群发病人数高峰出现在80~84岁女性群体,死亡人数高峰出现在70~74岁男性群体,<75岁男性发病、死亡人数均高于同年龄组女性,≥75岁女性发病、死亡人数均高于同年龄组男性。(2)1990—2019年中国、日本、韩国胰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风险的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析。年龄效应:矫正时期-队列效应,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国、日本、韩国胰腺癌男性和女性发病率、死亡率风险均升高,其中女性较男性更明显,日本人群较中国、韩国人群更明显。时期效应:矫正年龄-队列效应,1990—2019年中国、日本、韩国胰腺癌男性和女性发病率、死亡率风险均呈上升趋势,其中中国人群时期效应更显著。队列效应:矫正年龄-时期效应,随着出生队列的推移,中国、日本、韩国胰腺癌男性和女性发病率、死亡率风险均降低。(3)1990—2019年中国、日本、韩国胰腺癌ASIR和ASMR变化趋势。1990—2019年中国胰腺癌ASIR、ASMR均呈逐年上升趋势,2019年ASIR、ASMR分别为1990年的1.82倍、1.79倍。日本胰腺癌ASIR、ASMR均呈缓慢上升趋势,2019年ASIR、ASMR分别为1990年的1.09倍、1.05倍。韩国胰腺癌ASIR、ASMR均呈先上升后下降再缓慢上升趋势。1990—2019年中国胰腺癌ASIR的AAPC为2.08%(95%CI为1.91%~2.24%,P<0.05);ASMR的AAPC为2.02%(95%CI为1.86%~2.19%,P<0.05)。日本胰腺癌ASIR的AAPC为0.28%(95%CI为0.15%~0.42%,P<0.05);ASMR的AAPC为0.13%(95%CI为0.03%~0.24%,P<0.05)。韩国胰腺癌ASIR的AAPC为0.50%(95%CI为0.21%~0.80%,P<0.05);ASMR的AAPC为0.15%(95%CI为-0.10%~0.40%,P>0.05)。(4)1990—2019年中国、日本、韩国胰腺癌死亡主要风险归因变化趋势。1990—2019年中国、日本、韩国胰腺癌死亡主要风险归因依次为吸烟、高空腹血糖和高体质量指数(BMI)。主要风险归因为吸烟的胰腺癌死亡占比趋势显示:中国男性由1990年的31.4%上升至2000年的34.1%,继下降至2015年的31.1%,后呈缓慢上升趋势至2019年的31.7%;女性由1990年的6.7%上升至2005年的10.4%,继下降至2019年的8.7%。日本男性由1990年的38.8%下降至2019年的26.9%;女性由1990年的20.9%下降至2019年的14.8%。韩国男性由1990年的37.5%下降至2019年的30.3%;女性由1990年的12.6%下降至2019年的10.0%。主要风险归因为高空腹血糖的胰腺癌死亡占比趋势显示:中国男性由1990年的5.9%上升至2019年的7.1%;女性由1990年的6.2%上升至2019年的6.8%。日本男性由1990年的7.0%上升至2019年的7.7%;女性由1990年的5.0%上升至2019年的5.5%。韩国男性由1990年的6.8%上升至2019年的9.7%;女性由1990年的6.1%上升至2019年的8.2%。主要风险归因为高BMI的胰腺癌死亡占比趋势显示:中国男性由1990年的1.3%上升至2019年的3.0%;女性由1990年的2.1%上升至2019年的4.3%。日本男性由1990年的2.0%上升至2019年的2.4%;女性由1990年的3.1%上升至2019年的3.4%。韩国男性由1990年的1.9%上升至2019年的3.1%;女性由1990年的3.4%上升至2019年的4.3%。结论中国胰腺癌发病率仍然处于持续上升状态,日本和韩国趋于稳定。女性尤其是老年女性的胰腺癌发病状况更需要得到关注。吸烟仍是最需要重视的胰腺癌危险因素;同时应更加关注高空腹血糖和高BMI增加罹患胰腺癌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