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眼睑成形术是亚洲流行的整形外科手术之一,部分上睑臃肿患者去除冗余和眶隔脂肪,上睑臃肿外观并未改善,结合上睑解剖,发现该类患者往往是脂肪(ROOF)肥厚导致。虽然单纯ROOF切除或ROOF联合眶隔脂肪切除在重睑术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缺乏对解剖的深入研究。现对ROOF解剖学、组织学、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 标签: 眼轮匝肌后脂肪 眉脂肪垫 眶隔脂肪 组织学 重睑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脂肪(ROOF)的处理在上睑臃肿重睑术的作用。方法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40医院烧伤整形科对76例(年龄18~58岁,平均26岁)上睑臃肿单睑女性患者进行PARK法重睑术,术中先由外向内、内窄外宽呈椭圆形剪除部分ROOF脂肪,再适度去除部分外侧的眶隔内脂肪;若有肥厚的与睑板前脂肪影响重睑形成时,可适当去除。结果术后随访7 d至24个月,5例泪腺脱垂者泪腺复位较好无复发,4例上睑下垂矫正后角膜暴露率正常,外形自然;除2例重睑变浅外,74例患者上睑臃肿均明显改善,恢复期均较短,重睑外形美观、弧度流畅,瘢痕轻微,手术效果满意。结论根据上睑臃肿患者导致上睑臃肿的原因综合处理,依次适度去除各处眶脂肪与肥厚的,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 标签: 眼睑 上睑臃肿 眼轮匝肌后脂肪 重睑术 PARK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成形术在松弛型眼袋修复术的效果。方法2018年10月至2019年9月,四川省人民医院整形外科门诊收治松弛型眼袋患者32例,男6例、女26例,年龄31~60岁,平均48.5岁。对32例患者行皮肤入路眼袋修复,通过眼成形,重塑环形强度及形态。通过术前术后Barton分级及评分,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患者满意度量表进行满意度分析,评估该术式安全性、有效性、稳定性。结果32例患者术后无感染,均一期愈合。术后出现瘀斑2例,出现眼部异物感3例,无出现感染、下睑退缩、下睑外翻、球后血肿者。32例患者Barton评分术前为(1.88±0.49)分,术后为(0.53±0.5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75,P<0.05)。术后患者非常满意25例,占78.12%;基本满意7例,占21.88%。结论成形术使下睑缘重现饱满外形,外形得到较大程度的改善;手术针对性强、操作简易、并发症少,术后远期效果较理想。

  • 标签: 眼睑成形术 松弛型眼袋 眼轮匝肌成形 下睑平台
  • 简介:摘要探讨用为蒂皮瓣修复眼睑皮肤缺损的效果。2014年3月至2020年3月,四川省人民医院整形外科用皮瓣修复眼睑皮肤缺损6例,男2例、女4例,年龄18~65岁。皮瓣面积稍大于皮肤缺损面积,面积1.5 cm×1.4 cm~2.5 cm×3.0 cm,解剖时以创缘侧为蒂,将外侧离断,于深面游离,向创面侧推进,覆盖创面。6例患者术后皮瓣存活良好,随访时间6~24个月,术后皮肤质地柔软,色差小,眼睑功能良好。为蒂的皮瓣修复眼睑皮肤缺损,皮瓣血供稳定可靠,皮肤颜色质地与周围接近,是修复眼睑皮肤缺损的好方法。

  • 标签: 眼睑缺损 修复 眼轮匝肌 肌皮瓣 皮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折叠缩短联合眼袋切除术治疗老年性睑内翻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本院82例老年性睑内翻患者,收治时间2021年3月-2021年9月,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41例,行切除术治疗,试验组41例,行折叠缩短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的瘢痕外观、外形美观、双眼对称、术后舒适度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给予老年性睑内翻患者折叠缩短联合眼袋切除术治疗效果明显,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眼轮匝肌折叠缩短 眼袋切除术 老年性睑内翻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平行直刺联合眼周穴位针刺法治疗偏侧面痉挛患者的疗效,为治疗面痉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视光医院中医眼科门诊诊断为偏侧面痉挛的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接受平行直刺联合眼周穴位针刺法;对照组口服盐酸硫必利片、银杏叶胶囊、甲钴胺胶囊。2组患者治疗2周根据Cohen评分表评价面痉挛严重程度及频率。患者痉挛严重程度及频率分级在治疗前后的比较采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结果:治疗2周,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面痉挛分级程度均有一定的下降。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患者痉挛强度及频率分级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67,P=0.008;Z=-2.45,P=0.014);对照组虽然面痉挛强度有一定的下降,但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较对照组痉挛强度及频率分级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4,P=0.042;t=-1.99,P=0.047);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3%,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81,P=0.008)。随访3个月后,治疗组中有1例复发,复发率为3%;对照组中有6例复发,复发率2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4,P=0.044)。结论:平行直刺联合眼周穴位针刺法在治疗面痉挛方面有良好且确定的疗效,并且可以最大限度改善面痉挛症状,疗效优于传统治疗方法,适合临床应用。

  • 标签: 针灸 眼轮匝肌痉挛 盐酸硫必利片 偏侧面肌痉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眶隔脂肪重置联合眼瓣转位矫正泪沟畸形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2009年1月至2020年1月采用手术矫治的泪沟畸形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联合组(行眶隔脂肪重置联合眼瓣转位术)及单纯组(单纯行眶隔脂肪重置术)。手术方法:采用经皮入路,于下分离重置眶隔脂肪填充泪沟凹陷,联合组加行转移蒂在内侧的瓣填充泪沟内侧凹陷。术前和术后6个月采用Hirmand泪沟等级量表对患者下睑进行评级(Ⅰ、Ⅱ、Ⅲ级,从内侧至外侧程度依次加重),并将下睑由内侧至外侧均无明显泪沟评为0级,计算2组中各级的改善率(术后评级改善例数占该级中总例数的百分率)和完全改善率(术后评级改善至0级例数占该级中总例数的百分率);术后1个月内对相关并发症进行随访记录。组间Hirmand各级改善率、完全改善率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纳入175例患者(350只下睑),其中联合组104例(208只下睑),男16例,女88例,年龄(34.3±8.3)岁,术前下睑Hirmand Ⅰ级47只,Ⅱ级54只,Ⅲ级107只;单纯组71例(142只下睑),男7例,女64例,年龄(33.2±8.6)岁,下睑术前Hirmand Ⅰ级24只,Ⅱ级32只,Ⅲ级86只。术后6个月,联合组中Ⅰ级病例改善率为91.5%(43/47),高于单纯组的54.2%(13/24)(P<0.01),而2组中Ⅱ、Ⅲ级病例改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中Ⅰ、Ⅱ、Ⅲ级病例完全改善率分别为91.5%(43/47)、77.8%(42/54)、72.0%(77/107),均高于单纯组的54.2%(13/24)、25.0%(8/32)、24.4%(21/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术后并发症包括睑外翻、血肿、淤斑、局部水肿超过2周,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眶隔脂肪重置联合眼瓣转位术对各级泪沟畸形均有改善,而且对泪沟内侧凹陷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眶隔脂肪重置术。

  • 标签: 眼睑成形术 泪沟畸形 眼轮匝肌瓣 眶隔脂肪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种新的改良重睑成形术的手术效果。方法2018年2月至2021年1月,北京协和医院整形美容外科用改良睑板--眶隔(TMS)缝合重睑成形术治疗患者193例,男14例、女179例,年龄18~45岁(22.3±4.2)岁。术后随访6~24个月,观察重睑皱褶形态和并发症情况。结果193例患者中173例患者术后重睑线流畅、自然,持久度好,瘢痕浅,医患双方均满意。术后无明显并发症。11例患者术后出现重睑线变浅或消失,7例患者术后出现双眼重睑不对称,予再次手术调整皱褶对称自然,医患双方满意。结论TMS缝合既建立了稳固粘连,又有效传递了上睑提作用力;术后患者重睑线流畅自然、稳定,医患双方满意度较高,是一种值得临床应用的改良重睑成形术。

  • 标签: 眼睑成形术 上睑皱褶 眶隔 睑板 眼轮匝肌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平行刺法联合眼周穴位针刺治疗良性特发性眼睑痉挛的疗效。方法: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视光医院中医眼科门诊良性特发性眼睑痉挛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平行刺法联合眼周穴位针刺(平行刺法联合攒竹、丝竹空、太阳、风池等穴)治疗,对照组予周穴位针刺治疗。痉挛严重程度评分等级人数、痉挛频率评分等级人数、疗效比较使用卡方检验。结果:观察组35例中临床治愈3例,显效12例,有效1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1%。对照组35例中临床治愈1例,显效5例,有效18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69%,2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8,P=0.037)。结论:平行刺法联合眼周穴位针刺治疗良性特发性眼睑痉挛疗效优于单纯周穴位针刺。

  • 标签: 针灸 良性特发性眼睑痉挛 眼轮匝肌平行刺法联合眼周穴位针刺 疗效观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中风麻痹应用耳穴压豆联合针灸治疗效果。方法:我院20例中风麻痹患者参与研究,两组各10例均是随机划分,分别采取不同治疗,分析效果。结果:治疗,观察组复视像距离较短(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与各项检查指标略优于对照组,但二者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耳穴压豆联合针灸治疗中风麻痹,可提高治疗效果,缩短复视像距离,优化各项检查指标。

  • 标签: 耳穴压豆 针灸 中风 眼肌麻痹
  • 作者: 郝瑞 张伟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眼科杂志》 2022年第11期
  • 机构:天津市眼科医院 南开大学附属眼科医院 天津医科大学眼科临床学院 天津市眼科研究所 天津市眼科学与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020
  • 简介:摘要心反射通常发生于眼科手术中,尤其是手术多见,一般会引起可引起窦性心动过缓、心律不齐、心房压下降、室性心动过速、室颤、室性二联律、头晕、恶心等症状,严重者会出现心脏骤停,呼吸停止等。本文就近年来关于心反射发生机制的研究及其在手术中手术操作及麻醉方式等与心反射发生的关系进行综述,以期对降低手术中心反射的发生及处理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 标签: 动眼肌 斜视 眼外科手术 反射,眼心 手术期间
  • 简介:摘要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利用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MRI)可量化分析眼眶部软组织的形态与功能状态,而滑车(pulley)的形态与功能改变可能是某些非共同性斜视和特殊类型斜视的力学基础。本文汇总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健康人及斜视患者的及pulley特征的MRI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研究与诊治提供参考。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斜视 眼球运动 眼外肌 Pulley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上腺血管平滑脂肪瘤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09年4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5例肾上腺血管平滑脂肪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例,女3例;年龄平均46.7(40~57)岁。1例临床表现为右上腹包块,1例腰背部胀痛,余无显著症状;1例合并高血压,1例合并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肾素活性(立位)降低,其余病例激素未见异常。2例行腹部B超检查示肾上腺区强回声团;5例均行腹部增强CT检查,示肾上腺区占位性病变,具体表现为脂肪、血管、肌肉等混杂密度的肿瘤。肿瘤直径平均5.8(2.3~9.1)cm,其中左侧2例,右侧3例;合并肾血管平滑脂肪瘤1例。5例均行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总结患者术后情况及预后。结果5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病理均诊断为肾上腺血管平滑脂肪瘤。合并高血压患者术后血压水平无明显变化。随访时间2~7年,5例肿瘤均无复发。结论肾上腺血管平滑脂肪瘤是一种极其罕见的良性疾病,多于中年发病,患者多无明显临床症状及体征;肿瘤通常不分泌有临床意义的激素,结合CT等影像学检查可基本诊断,确诊依赖于病理;术后预后良好。

  • 标签: 肾上腺肿瘤 肾上腺偶发瘤 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膜脂肪肉瘤经外科手术完整切除短期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20年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普通外科行腹膜脂肪肉瘤切除术的91例患者的临床和病理学资料。男性60例,女性31例,年龄(52.1±9.9)岁(范围:30~84岁)。将完整切除12个月内发生的肿瘤复发定义为短期复发,超过12个月发生的肿瘤复发定义为非短期复发。对腹膜脂肪肉瘤完整切除短期复发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χ²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以Kaplan-Meier曲线计算无复发生存时间,Log-rank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91例患者中,42例为短期复发,49例为非短期复发。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形态不规则、多种病理学亚型、病理评分>3分、多原发肿瘤是腹膜脂肪肉瘤完整切除短期复发的影响因素(χ²值为4.422~7.773,P值均<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多原发肿瘤是腹膜脂肪肉瘤完整切除短期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OR=2.918,95%CI:1.127~7.556,P=0.027)。多原发肿瘤患者的中位无复发生存时间短于单发肿瘤患者(6个月比9个月,P=0.028)。结论多原发肿瘤是腹膜脂肪肉瘤完整切除短期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此类患者术后应增加随访次数,缩短随访的时间间隔。

  • 标签: 腹膜后肿瘤 脂肪肉瘤 完整切除 短期 复发
  • 简介:摘要肌肉内脂肪含量增加与肥胖、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年龄增加、活动受限和创伤等密切相关。肌肉内游离脂肪酸可以使葡萄糖转运蛋白4易位,减少肌肉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肌肉内脂肪释放炎性因子,加重胰岛素抵抗。此外,肌肉内脂肪的增加还严重影响肌肉的收缩功能,减少力,与少症密切相关。饮食、运动和药物均可影响肌肉内脂肪含量。探索减少肌肉内脂肪含量的新方法,对改善胰岛素抵抗和提高肌肉功能有重要意义,有利于糖尿病和肥胖症的防治。

  • 标签: 肌肉内脂肪 肌肉功能 胰岛素抵抗
  • 简介:摘要血管平滑脂肪瘤(AML)是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Coma)中的一种,其特征是良性平滑肌细胞、脂肪细胞和血管呈不同比例存在,发病率较低,尚缺乏统一的指南或共识。本文报道了1例子宫血管平滑脂肪瘤的诊疗经过,同时通过文献复习的方式探讨PEComa的临床表现、诊断、分子机制、治疗及预后。

  • 标签: 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 子宫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手术切除的最大径≤4 cm肾脏血管平滑脂肪瘤(AML)的MRI征象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11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经术后病理证实的最大径≤4 cm的112例AML患者,其中5例为上皮样血管平滑脂肪瘤(EAML)。根据MRI上能否观察到脂肪成分,分为含脂肪AML和乏脂肪AML。评估MRI征象,包括肿瘤最大径、肿瘤位置、生长方式、形状、鸟嘴征、劈裂征、假包膜、出血、囊变、坏死、血管流空影、T2WI及DWI信号强度及均匀性、强化峰值所在期相。含脂肪和乏脂肪AML病灶最大径的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采用χ²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MRI征象的差异。结果112例患者共123个病灶,其中96个为含脂肪AML,27个为乏脂肪AML。82个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112个为外生性生长,71个强化峰值位于皮髓质期,出现劈裂征、鸟嘴征、囊变、假包膜、出血的病灶数分别为30、49、1、1、1个,未见坏死征象。乏脂肪AML均为单发,含脂肪AML与乏脂肪AML病灶最大径分别为2.5(1.7,3.5)、1.8(1.4,2.3)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80,P=0.005)。含脂肪与乏脂肪AML中,分别有65、12个T2WI呈不均匀信号,鸟嘴征、劈裂征的个数分别为44、5和26、4个,DWI上分别有57、10个信号不均匀,在生长方式上完全内生、部分外生、完全外生的个数分别为5、44、47和6、8、13个。2组间鸟嘴征、T2WI和DWI均匀性、生长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他征象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5例EAML患者共8个病灶,其中1例多发为4个含脂肪病灶。另外4例均为单发,其中2个为含脂肪病灶,2个为乏脂肪病灶。1个乏脂肪病灶中可见出血。结论手术切除的≤4 cm的AML常表现为外生性生长的圆形或类圆形病灶,强化峰值多位于皮髓质期,可出现劈裂征及鸟嘴征,少见囊变、假包膜、出血征象,无坏死征象。相对于含脂肪AML,乏脂肪AML常为单发直径较小的肿瘤,更易内生性生长,多无鸟嘴征。EAML可表现为乏脂肪伴出血或多发含脂肪病灶两种模式。

  • 标签: 肾脏肿瘤 血管肌脂瘤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硅胶带部分直腹联结术同时联合内直后退术治疗重度高度近视固定性内下斜视(MSF)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7年3月至2021年4月在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眼科行单眼或双眼硅胶带联结上直颞侧1/2和外直上1/2部分腹且同时联合内直后退术的重度MSF患者8例(12)。年龄30~80(53.8±15.6)岁;等效球镜度为-26.00~-13.50(-20.41±4.12)D;B超测量轴长度26.34~35.30(30.16±2.51)mm。术后随访时间6个月~3年。对比分析患者手术前后内斜视、下斜视、眼球外转和上转受限程度改变,以及眼球脱位角度(AGD)的改变。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以及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进行数据处理。结果:8例(12)患者内斜度由术前(+101±13)PD减为术后的(+3±5)PD,下斜视度由术前30(25,34)PD减为术后的0(0,0)PD,外转受限由术前的-5(-5,-5)降为术后的-2(-3,-1),上转受限由术前-5(-5,-5)降为术后的-2(-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手术前后影像学资料完整的5例(8),AGD由术前的(185±28)°减为术后(121±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6,P<0.001)。术前有代偿头位患者3例,术后头位均明显改善或消失。术后有3例患者术有异物感,3周消失。结论:硅胶带上直和外直部分腹联结术联合内直后退术治疗重度MSF安全有效,可以显著矫正重度内下斜视和改善眼球运动。

  • 标签: 高度近视眼固定性内下斜视 硅胶带部分直肌肌腹联结术 上直肌 外直肌 内直肌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磁共振非对称回波的最小二程估算法迭代水脂分离(iterative decomposition of water and fat with echo asymmetric and leastsquares estimation, IDEAL)序列定量评估早期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患者下腰部(L3/4、L4/5水平)多裂、竖棘脂肪浸润情况,分析其脂肪分数(ƞ)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前瞻性纳入40例经临床诊断的早期AS患者(AS组)和41名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IDEAL序列检查,测量L3/4、L4/5竖棘、多裂ƞ值,同期收集AS组病程、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巴斯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指数(Ba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Disease Activity Index,BASDAI)等临床指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2组间定量资料。采用Spearman相关评价L3/4、L4/5多裂、竖棘ƞ值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AS组L3/4及L4/5水平竖棘、多裂平均ƞ值均高于对照组[(0.28±0.09) vs. (0.24±0.05);(0.32±0.07) vs. (0.26±0.05);(0.31±0.07) vs. (0.28±0.06);(0.36±0.08) vs. (0.30±0.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S组L3/4、L4/5水平竖棘、多裂平均ƞ值与病程呈正相关(P<0.05),与ESR、CRP、BASDAI评分均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IDEAL序列能量化分析早期AS下腰部椎旁脂肪浸润情况,对临床治疗具有良好评估价值。

  • 标签: 脊柱炎,强直性 脊柱旁肌 脂肪浸润 磁共振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