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眼轮匝肌后脂肪(ROOF)的处理在上睑臃肿重睑术的作用。方法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40医院烧伤整形科对76例(年龄18~58岁,平均26岁)上睑臃肿单睑女性患者进行PARK法重睑术,术中先由外向内、内窄外宽呈椭圆形剪除部分ROOF脂肪,再适度去除部分外侧的眶隔内脂肪;若有肥厚的眼轮匝肌与睑板前脂肪影响重睑形成时,可适当去除。结果术后随访7 d至24个月,5例泪腺脱垂者泪腺复位较好无复发,4例上睑下垂矫正后角膜暴露率正常,外形自然;除2例重睑变浅外,74例患者上睑臃肿均明显改善,恢复期均较短,重睑外形美观、弧度流畅,瘢痕轻微,手术效果满意。结论根据上睑臃肿患者导致上睑臃肿的原因综合处理,依次适度去除各处眶脂肪与肥厚的眼轮匝肌,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眼轮匝肌后脂肪眶隔瓣修复不良重睑术后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2016年3月至2018年7月,江苏省中医院整形外科收治23例不良重睑术女性患者(年龄18~41岁,平均26.3岁),均为重睑切开术后重睑切口区域组织严重缺乏,或伴有不同程度医源性上睑提肌功能障碍,均采用眼轮匝肌后脂肪眶隔瓣术式进行修复;术中发现眼轮匝肌后脂肪眶隔瓣层过于薄弱,以该层组织为载体进行脂肪颗粒注射填充。术后随访3个多月,评估其修复效果。结果23例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无血肿及感染。2例严重组织缺乏合并重度机械性上睑下垂的病例修复术后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上睑下垂,5例术后患者认为闭眼时存在切口的台阶感;其余16例重睑形态获得不同程度改善。结论松解释放眼轮匝肌后脂肪眶隔瓣能有效防止不良重睑线再次粘连,对于重睑术后组织缺损的修复有较满意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通过重睑切口或眉下切口,行眶隔前脂肪联合眼轮匝肌后脂肪(ROOF)部分切除或增强缝合,矫正上睑臃肿和上睑凹陷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7年5月至2018年6月,江苏省中医院整形外科对166例美容就医者(男65例,女101例,年龄34~61岁)实施该术式。其中重睑切口矫正上睑臃肿81例;重睑切口矫正上睑凹陷33例;眉下切口矫正上睑臃肿30例;眉下切口矫正上睑凹陷22例。结果166例美容就医者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区瘀血和切口红肿短期内可自行缓解。瘢痕增生、肉芽肿形成等问题均未出现,切口瘢痕不明显。随访3~14个月,平均7.6个月,166例美容就医者上睑臃肿或凹陷均得到改善,美容就医者均满意。其中2例美容就医者术后出现血肿,经清创后一期愈合。结论眶隔前脂肪联合ROOF部分切除或增强缝合可有效改善上睑臃肿或上睑凹陷,安全、创伤小可作为上睑整形手术的方法之一。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眼轮匝肌成形术在松弛型眼袋修复术的效果。方法2018年10月至2019年9月,四川省人民医院整形外科门诊收治松弛型眼袋患者32例,男6例、女26例,年龄31~60岁,平均48.5岁。对32例患者行皮肤入路眼袋修复,通过眼轮匝肌成形,重塑眼轮匝肌环形强度及形态。通过术前术后Barton分级及评分,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患者满意度量表进行满意度分析,评估该术式安全性、有效性、稳定性。结果32例患者术后无感染,均一期愈合。术后出现瘀斑2例,出现眼部异物感3例,无出现感染、下睑退缩、下睑外翻、球后血肿者。32例患者Barton评分术前为(1.88±0.49)分,术后为(0.53±0.5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75,P<0.05)。术后患者非常满意25例,占78.12%;基本满意7例,占21.88%。结论眼轮匝肌成形术使下睑缘重现饱满外形,外形得到较大程度的改善;手术针对性强、操作简易、并发症少,术后远期效果较理想。
简介:摘要探讨用眼轮匝肌为蒂肌皮瓣修复眼睑皮肤缺损的效果。2014年3月至2020年3月,四川省人民医院整形外科用眼轮匝肌肌皮瓣修复眼睑皮肤缺损6例,男2例、女4例,年龄18~65岁。皮瓣面积稍大于皮肤缺损面积,面积1.5 cm×1.4 cm~2.5 cm×3.0 cm,解剖时以创缘侧眼轮匝肌为蒂,将外侧眼轮匝肌离断,于眼轮匝肌深面游离,向创面侧推进,覆盖创面。6例患者术后皮瓣存活良好,随访时间6~24个月,术后皮肤质地柔软,色差小,眼睑功能良好。眼轮匝肌为蒂的肌皮瓣修复眼睑皮肤缺损,皮瓣血供稳定可靠,皮肤颜色质地与周围接近,是修复眼睑皮肤缺损的好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Park重睑成形术中部分切除眼轮匝肌深层脂肪矫正上睑臃肿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在本院接收的上睑臃肿患者中选取70例作为研究对象,上述患者均为2017年5月至2018年3月期间收治,依据治疗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重睑术治疗,观察组给予Park重睑成形术中部分切除眼轮匝肌深层脂肪矫正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以及对手术效果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其Ⅰ期愈合占比和对手术效果满意度评分均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Park重睑成形术中部分切除眼轮匝肌深层脂肪矫正治疗上睑臃肿的美学效果理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点内折固定眼轮匝肌上睑整形术矫正中老年人上睑皮肤松垂的效果。方法对2016年5月到2019年2月期间来苏北人民医院医学美容中心就诊的上睑皮肤松垂的109例患者(男16例,女93例,年龄36~72岁)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手术均采用眉下切口切除皮肤,保留眼轮匝肌,并通过眶缘小切口将外下侧眼轮匝肌向深处折叠,并向外上侧放射状单点悬挂固定在骨膜上。术中不做任何骨膜上的剥离,术后常规护理。采用主观问卷调查及手术前、后照片数据采集客观统计分析的方式,对上睑皮缘高度及眉位置进行评估(以患者虹膜直径为1个单位),正态分布数据采用重复测量t检验;偏态分布数据采用非参数Wilcoxon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分析,P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09例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9.57±6.13)个月(3~36个月),有效随访6个月以上者占85.3%(93/109)。术后4周主观问卷调查显示满意率为99.1%(108/109)。额部感觉、眉部活动、睁闭眼功能等均未出现明显异常。术后6个月基准线各测量点距上睑皮肤边缘距离(上睑皮缘高度)与术前相比均有明显地提升,瞳孔中点处的皮缘高度由(0.466±0.149)单位提升至(0.600±0.126)单位(t=-16.186,P<0.001),虹膜外侧缘点处的皮缘高度由(0.387±0.156)单位提升至(0.568±0.166)单位(t=-31.882,P<0.001),外眦点处的皮缘高度由(0.214±0.087)单位提升至(0.446±0.098)单位(t=-49.332,P<0.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有效随访6个月且术中未调整眉位置的患者共86例,统计基准线各测量点距眉下缘的数据显示,与术前相比术后6个月时眉高度均略有下降,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的眼周外观形态及功能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结论通过单点内折固定眼轮匝肌进行上睑皮肤松弛矫正术能明显改善眼周组织的松弛老化且不影响眉的形态,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术后效果稳定。
简介:摘要探讨眼轮匝肌蒂颞部岛状皮瓣修复眼睑分裂痣切除后下眼睑缺损的效果。2016年4月至2019年10月,大庆油田总医院整形外科收治眼睑分裂痣患者11例,男5例,女6例;年龄14~29岁,平均20.45岁。上眼睑切除后缺损行推进皮瓣或植皮,下眼睑分裂痣切除后根据皮肤缺损形态及面积行眼轮匝肌蒂颞部岛状皮瓣修复。11例患者术后皮瓣均成活良好,切口愈合良好。术后随访12个月,11例患者双眼外形对称、眼睑开合自然、切口瘢痕不明显、无下眼睑外翻、外眦角形态对称、肿物均无复发。睑缘及睑结膜侵及2例患者无改变,术后效果满意。眼轮匝肌蒂颞部岛状皮瓣可一期修复轻中度下眼睑分裂痣切除缺损,方法简单,效果满意。
简介:【摘要】目的 对比眼轮匝肌折叠缩短联合眼袋切除术与眼睑皮肤轮匝肌切除术用于治疗老年性睑内翻患者产生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8年12月~2020年5月期间收治的64例老年性睑内翻患者,随机均分,各32例,A组运用眼睑皮肤轮匝肌切除术,B组运用眼轮匝肌折叠缩短联合眼袋切除术,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B组治疗有效率比A组高(P<0.05)。结论 在治疗老年性睑内翻患者的过程中,运用眼轮匝肌折叠缩短联合眼袋切除术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眼轮匝肌平行直刺联合眼周穴位针刺法治疗偏侧面肌痉挛患者的疗效,为治疗面肌痉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中医眼科门诊诊断为偏侧面肌痉挛的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接受眼轮匝肌平行直刺联合眼周穴位针刺法;对照组口服盐酸硫必利片、银杏叶胶囊、甲钴胺胶囊。2组患者治疗2周后根据Cohen评分表评价面肌痉挛严重程度及频率。患者痉挛严重程度及频率分级在治疗前后的比较采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结果:治疗2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面肌痉挛分级程度均有一定的下降。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患者痉挛强度及频率分级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67,P=0.008;Z=-2.45,P=0.014);对照组虽然面肌痉挛强度有一定的下降,但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较对照组痉挛强度及频率分级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4,P=0.042;t=-1.99,P=0.047);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3%,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81,P=0.008)。随访3个月后,治疗组中有1例复发,复发率为3%;对照组中有6例复发,复发率2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4,P=0.044)。结论:眼轮匝肌平行直刺联合眼周穴位针刺法在治疗面肌痉挛方面有良好且确定的疗效,并且可以最大限度改善面肌痉挛症状,疗效优于传统治疗方法,适合临床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眶隔脂肪重置联合眼轮匝肌瓣转位矫正泪沟畸形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2009年1月至2020年1月采用手术矫治的泪沟畸形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联合组(行眶隔脂肪重置联合眼轮匝肌瓣转位术)及单纯组(单纯行眶隔脂肪重置术)。手术方法:采用经皮入路,于眼轮匝肌下分离重置眶隔脂肪填充泪沟凹陷,联合组加行转移蒂在内侧的眼轮匝肌瓣填充泪沟内侧凹陷。术前和术后6个月采用Hirmand泪沟等级量表对患者下睑进行评级(Ⅰ、Ⅱ、Ⅲ级,从内侧至外侧程度依次加重),并将下睑由内侧至外侧均无明显泪沟评为0级,计算2组中各级的改善率(术后评级改善例数占该级中总例数的百分率)和完全改善率(术后评级改善至0级例数占该级中总例数的百分率);术后1个月内对相关并发症进行随访记录。组间Hirmand各级改善率、完全改善率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纳入175例患者(350只下睑),其中联合组104例(208只下睑),男16例,女88例,年龄(34.3±8.3)岁,术前下睑Hirmand Ⅰ级47只,Ⅱ级54只,Ⅲ级107只;单纯组71例(142只下睑),男7例,女64例,年龄(33.2±8.6)岁,下睑术前Hirmand Ⅰ级24只,Ⅱ级32只,Ⅲ级86只。术后6个月,联合组中Ⅰ级病例改善率为91.5%(43/47),高于单纯组的54.2%(13/24)(P<0.01),而2组中Ⅱ、Ⅲ级病例改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中Ⅰ、Ⅱ、Ⅲ级病例完全改善率分别为91.5%(43/47)、77.8%(42/54)、72.0%(77/107),均高于单纯组的54.2%(13/24)、25.0%(8/32)、24.4%(21/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术后并发症包括睑外翻、血肿、淤斑、局部水肿超过2周,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眶隔脂肪重置联合眼轮匝肌瓣转位术对各级泪沟畸形均有改善,而且对泪沟内侧凹陷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眶隔脂肪重置术。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眼轮匝肌-睑板固定法切开重睑成形术的效果。方法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对要求行重睑成形术或重睑术后修复的美容就医者798例(男23例,女775例,年龄16~55岁,平均29岁),用切开入路眼轮匝肌-睑板固定法进行手术。术中适量去除皮肤、眼轮匝肌、眶隔脂肪后暴露睑板上缘,通过双侧对称眼轮匝肌-睑板固定实现重睑成形,切口闭合用皮肤-皮下组织-睑板前筋膜的间断缝合,预防瘢痕粘连。结果798例美容就医者手术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2~46个月,所有切口愈合良好,未出现重睑消失、线结外露、瘢痕增生或凹陷等问题。通过术后自评,766例(95.99%)美容就医者对手术效果满意。22例双侧重睑形态不对称及10例近内眦处重睑形成不良者进行了局部调整,修复效果良好。结论睑板前眼轮匝肌-睑板固定法重睑成形术操作简易,术后并发症轻微,可获得良好、稳定的重睑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