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分娩的产妇1840例,其中发生产后出血52例,收集分析各产妇临床资料。结果52例产妇产后出血原因中,宫缩乏力占59.62%,胎盘胎膜因素占32.69%,软产道损伤占7.69%;产次>2次、分娩孕周≥40w、剖宫产、多胎妊娠、合并瘢痕子宫、合并妊娠并发症以及新生儿体重≥4000g产妇产后出血发生比例分别为9.72%、5.76%、4.56%、9.80%、25.87%、10.72%和23.39%,明显高于产次≤1次、分娩孕周28~40w、阴道分娩、单胎妊娠、无瘢痕子宫、无妊娠并发症以及新生儿体重<4000g产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分娩方式、多胎妊娠、瘢痕子宫、妊娠并发症和新生儿体重是产妇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OR=2.184、2.464、6.056、2.812和10.135,p<0.05)。结论筛查危险因素,加强产前宣教和孕期系统保健,积极采取干预措施,有效控制产妇产后出血发生,降低孕产妇和胎儿死亡率。
简介:摘要目的文章针对口腔种植体周围炎与周围龈沟液中炎症因子水平的相关性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6年4月在该院口腔科行种植体修复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种植体数目128颗,根据种植体周围是否有炎症分为健康种植体组(81颗)和炎症种植体组(47颗),把对侧同名天然健康牙作为对照组(62颗)。收集并称量龈沟液重量,进行牙周学检测,包括菌斑指数(PLI)、出血指数(SBI)和探诊深度(PD);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龈沟液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基质金属蛋白酶-8(MMP-8)的浓度,分析PLI、SBI、PD值与龈沟液中IL-6、IL-1β、TNF-α、MMP-8水平的相关性。结果炎症种植体组PLI、SBI、PD及龈沟液中炎症因子水平高于健康种植体组和对照组(P<0.05);健康种植体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SBI、PLI、PD与炎症因子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种植体周围炎与周围龈沟液中炎症因子密切相关,炎症因子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种植体周围组织的健康状态。
简介: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周围间隙扩大(EVRS)与动态血压变异性(BPV)的关系。方法:符合入选标准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124例,均行头颅MRI和24h动态血压监测,比较各亚组动态血压相关参数,进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在基底节平面,不同度的EVRS各亚组在年龄、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TIA史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脑白质平面,不同度的EVRS各亚组在年龄和冠心病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在基底节平面,24h收缩压标准差(24hSBP-SD)、昼间收缩压标准差(DSBP-SD)、夜间收缩压标准差(NSBP-SD)、昼间收缩压变异系数(DSBP-CV)、昼间舒张压变异系数(DDBP-CV)、夜间舒张压变异系数(NDBP-CV)与EVRS具有相关性(P〈0.05)。在脑白质平面,BPV各项与EVRS无相关性(P〉0.05)。结论:腔隙性脑梗死患者BPV与基底节平面EVRS密切相关,基底节平面EVRS是高血压相关脑损害的独特表现。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高尿酸血症与骨质疏松、高血糖、肥胖等在体检人群中的相关性。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2月-2016年6月到笔者所在医院接受健康体检的体检者中随机抽取2200例,对其高尿酸血症与骨质疏松、高血糖、肥胖等数据予以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2200名体检者中,被检出患高尿酸血症、骨质疏松、高血脂、高血糖和肥胖症者共682名,所占比率为31.00%(682/2200);其中,50岁以上人群高尿酸血症、骨质疏松疾病的发生率高于50岁及以下人群者;高尿酸血症者骨质疏松、高血脂、肥胖症、高血糖发生率分别为25.81%、16.13%、3.96%、11.73%,非高尿酸血症者骨质疏松、高血脂、肥胖症、高血糖发生率分别为2.11%、1.45%、0.72%、1.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质疏松、血糖、血尿酸、血脂水平可伴随个体年龄增长而上升,而高尿酸血症与骨质疏松、高血糖、肥胖等存密切关系,临床应加强对高尿酸血症的筛查力度,早期确诊、治疗,降低个体骨质疏松、高血糖、肥胖症等疾病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灸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98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仅口服西药甲钴胺片,观察组根据患者分期采取相应的针灸方法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与面神经麻痹程度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92%,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3.67%,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面神经麻痹程度分级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各指标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能够显著提升治疗效果,减轻面神经麻痹程度,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