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构建规范、科学、有针对性的适合神经外科的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为医院神经外科护理质量评价与监测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多纳伯迪安结构-过程-结果理论模型,研究小组采用文献分析法对初步筛选指标进行了讨论。采用德尔菲法进行两轮专家函询,确定神经外科护理质量的敏感指标。结果;专家在两轮函询中的正系数分别为91.43%和100.00%,权威系数分别为0.8157和0.8331,变异系数在0.00 ~ 0.20之间。建立的神经外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包括三级指标3项,二级指标29项。结论;基于Donabedian结构-过程-结果理论模型的护理质量敏感性特征,符合科学性原则和可操作性原则,具有较好的临床指导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Hymagic-4D多元精华液(miniHA、乙酰化透明质酸钠、透明质酸钠、透明质酸钠交联聚合物)对敏感性皮肤的作用及安全性。方法试验于2019年4月2~30日,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化妆品皮肤科学实验室,纳入敏感性皮肤女性受试者33名,年龄18~65(43±9.5)岁。采用左右面部对照方法,每日早晚洁面后,试验侧用新型透明质酸Hymagic-4D,对照侧用大分子透明质酸。试验前、试验7 d、14 d、28 d随访,内容包括医师评估、无创皮肤生理指标测量、VISIA图像采集及受试者自评。结果使用产品7 d、14 d、28 d,试验侧皮肤测量a值分别为8.54±3.08、8.87±3.21、8.39±3.21,低于对照侧9.48±3.09、9.51±3.30、9.03±2.95,两侧比较,t=7.00,P<0.05。7 d、14 d、28 d,试验侧皮肤粗糙度评分、干燥度评分、红斑评分均比使用前明显降低(P<0.01),且明显低于对照侧(P<0.01)。皮肤含水量、经表皮水分流失、pH值、L值、乳酸刺痛试验总分,两侧面部皮肤较均使用前明显改善(t=4.75,P<0.05),两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0 ,P>0.05)。结论透明质酸Hymagic-4D对敏感性皮肤人群具有一定的屏障修复和辅助红斑消退作用,在减轻敏感性皮肤的炎症方面优于透明质酸。
简介:摘要目的对面部敏感性皮肤防晒化妆品进行筛选与评价。方法2019年6 - 8月在重庆市中医院职工中招募40例乳酸刺痛试验阳性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4种敏感性皮肤用防晒化妆品(标记为产品Ⅰ、Ⅱ、Ⅲ、Ⅳ)的人体皮肤封闭型斑贴试验。将40例受试者平均分为2组,分别于面部使用安全性较高的2种产品,于使用前、使用后2周和4周评估红斑、水肿、脱屑情况,采用仪器无创检测经皮水分丢失、皮肤角质层含水量、皮肤黑素含量、皮肤油脂含量。分别于受试者背部涂上述2种产品,采用紫外日光模拟仪进行防晒指数(SPF,12例)及长波紫外线防护指数(PFA,11例)测定。计量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非参数资料采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比较。结果斑贴试验显示,防晒产品Ⅲ仅发生1例1级反应,产品Ⅳ未发生阳性反应,安全性高于另外2款产品。主观安全性评价显示,使用产品Ⅲ、Ⅳ4周时红斑程度均低于使用前(Wilcoxon符号秩检验,Z = 4.73、4.82,均P < 0.05)。客观功效性评价显示,使用防晒产品Ⅲ、Ⅳ前及使用2周、4周时表皮失水率、角质层含水量、黑素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使用产品Ⅲ、Ⅳ4周时表皮失水率(30.05 ± 1.47、30.37 ± 1.28)、黑素含量(112.58 ± 7.34、103.47 ± 5.48)均低于使用前(均P < 0.05),角质层含水量(62.35 ± 2.67、63.72 ± 2.54)均高于使用前(均P < 0.05)。使用4周时,产品Ⅳ组黑素含量(103.47 ± 5.48)与产品Ⅲ组(112.58 ± 7.3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8.45,P < 0.05)。产品ⅣSPF值、PFA值(51.8 ± 2.9、10.1 ± 1.2)均高于产品Ⅲ(31.5 ± 2.6、7.4 ± 0.7,t = 15.34、24.66,均P < 0.05)。结论综合应用封闭型斑贴实验、长期试用试验、防晒指数测定等方法可评价面部敏感性皮肤防晒化妆品的安全性和防晒功效。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沉默解耦联蛋白2(UCP2)联合辐照对Siha细胞辐射敏感性的影响,为宫颈癌放疗增敏提供新的靶点。方法将UCP2 siRNA转染入Siha细胞后进行X射线照射,通过集落形成、CCK-8、流式细胞实验来验证UCP2对Siha细胞辐射敏感性作用,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和活性氧(ROS)的产生来进一步探讨相关机制。结果RT-PCR和Western blot表明Siha细胞经辐照后UCP2表达增加。成功构建UCP2沉默模型,沉默组(siUCP2)D0、Dq、N、SF2分别为1.54、1.31、2.31 Gy和0.52,空白对照组(mock)分别为2.50、3.64、4.30 Gy和0.83,阴性对照组(siNC)分别为3.34、2.16、1.91 Gy和0.69,沉默组较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放射增敏比分别为0.62和0.46,并且沉默组细胞增殖活性较对照组明显降低(t=13.2,P<0.05);辐照后沉默组细胞凋亡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3.14,P<0.05);照射后12 h,沉默组的ROS产量明显高于对照组(t=19.10,P<0.05);照射后24 h,沉默组的Siha细胞线粒体膜电位较对照组显著降低(t=8.87,P<0.05)。结论UCP2沉默后的Siha细胞辐射敏感性增强,并且可能会成为宫颈癌细胞辐射增敏的新靶点。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联合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reponema Pallidum Particle Agglutination assay,TPPA)对梅毒的检测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疑似梅毒患者70例,均采用ELISA及TPPA对患者血清样本进行检测,以淋巴结穿刺液查见梅毒螺旋体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测方法单独使用及联合使用的诊断结果(诊断准确度、特异度、灵敏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经淋巴结穿刺检查,70例疑似梅毒患者中有50例梅毒患者;经ELISA单项检测,70例疑似梅毒患者中有47例梅毒患者;经TPPA单项检测,70例疑似梅毒患者中有47例梅毒患者;经ELISA及TPPA联合检测,70例疑似梅毒患者中有49例梅毒患者;ELISA与TPPA联合检测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及阴性预测值分别高于ELISA单项检测及TPPA单项检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5);ELISA与TPPA联合检测阳性预测值高于ELISA单项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96,P=0.012)。结论ELISA与TPPA联合检测在梅毒诊断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可提高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21激活蛋白激酶6(PAK6)表达与乳腺癌放疗患者放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以MDA-MB-453乳腺癌细胞株为未转染组,小干扰RNA(siRNA)为对照组,细胞转染PAK6 siRNA为观察组,采用Western印迹及QRT-PCR检测各组PAK6表达情况,并分别给予每组单次0、1、3、5 Gy的放射治疗剂量,采用CCK-8检测细胞增殖情况,采用流式细胞仪监测细胞凋亡情况。采用Western印迹检测细胞中酶切Caspase-3蛋白水平。结果未转染组与对照组PAK6蛋白、PAK6 mRNA水平均高于观察组(P均<0.05);未转染组与对照组在0、1、3、5 Gy放疗剂量下乳腺癌细胞增殖高于观察组(P<0.05),乳腺癌细胞凋亡低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酶切Caspase-3表达水平高于未转染组与对照组(P<0.05);相对未转染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细胞存货分数降低,放疗增敏比为1.774。结论干扰乳腺癌细胞中PAK6表达,能抑制乳腺癌细胞增生,促进乳腺癌细胞凋亡,增加乳腺癌患者放疗敏感性,其机制可能与PAK6的表达水平会影响酶切Caspase-3蛋白水平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对门诊患者尿液培养分离病原细菌分布及其药物敏感性进行分析,指导临床抗菌药物选择,为门诊及社区尿路感染患者提供针对性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年间(1998年1月至2018年12月)门诊患者尿液培养检验结果,对分离获得的主要病原细菌分布、体外培养药物敏感性及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剔除相同患者的重复菌株后,共分离获得病原细菌1 17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991株(84.6%),革兰阳性菌181株(15.4%);主要革兰阴性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60.8%)和肺炎克雷伯菌(8.1%),主要革兰阳性病原菌为粪肠球菌(4.6%)。20年间除大肠埃希菌检出比例显著增加,由50.8%上升至63.2%(χ2=7.978,P=0.046),其他主要病原菌谱分布比例无显著变化(均P>0.05)。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比例显著上升(P<0.05),大肠埃希菌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氨曲南、头孢他啶、环丙沙星及舒巴坦+头孢哌酮耐药率呈显著上升趋势(均P<0.05),对三唑巴坦+哌拉西林、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及呋喃妥因维持较高敏感率(95.0%、95.7%、97.9%和91.1%)。20年间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菌株比例亦呈显著上升趋势(P<0.05),对三唑巴坦+哌拉西林、阿米卡星和亚胺培南维持较高敏感率(79.1%、88.0%和80.3%)。革兰阳性菌中粪肠球菌对氨苄西林、呋喃妥因、青霉素G敏感率100.0%;革兰阳性菌中未检出万古霉素耐药菌株。结论1998—2018年间门诊患者尿培养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的革兰阴性菌对部分抗生素如二代/三代头孢菌素、新氟喹酮类药物耐药率呈上升趋势,对三唑巴坦+哌拉西林、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呋喃妥因维持较高敏感性。门诊及社区尿路感染治疗过程中,应结合病原菌耐药情况及患者病情制订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遏制耐药菌的扩散和流行。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长链非编码RNA (LncRNA) UCA1对肺癌细胞增殖、凋亡及放射敏感性影响及其机制。方法运用qRT-PCR法检测肺癌细胞A549、H1299和人正常肺细胞HBE中UCA1、miR-513a-5p表达。将si-con组(转染si-con)、si-UCA1组(转染si-UCA1)、miR-513a-5p组(转染miR-513a-5p mimics)、miR-NC组(转染miR-NC)、IR+si-con组(转染si-con+照射)、IR+si-UCA1组(转染miR-NC+照射)、IR+miR-513a-5p组(转染miR-513a-5p mimics+照射)、IR+miR-NC组(转染miR-NC+照射)、IR+si-UCA1+anti-miR-513a-5p组(共转染si-UCA1和anti-miR-513a-5p+照射)均用脂质体法转染至A549、H1299细胞,然后部分组进行4Gy照射。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敏比,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双荧光素没报告基因检测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荧光活性。结果与HBE细胞相比,A549、H1299细胞中UCA1表达显著升高(P<0.05),miR-513a-5p表达显著降低(P<0.05)。抑制UCA1、过表达miR-513a-5p均可明显抑制A549、H1299细胞增殖、促进凋亡、提高放射敏感性(放射增敏比为1.897、2.146和1.615、1.872)。miR-513a-5p可抑制野生型UCA1细胞的荧光活性,且UCA1可负向调控miR-513a-5p的表达。抑制miR-513a-5p可逆转抑制UCA1对细胞的放射敏感性的增强作用。结论抑制LncRNA UCA1可增强放射对肺癌细胞敏感性,其机制可能与靶向抑制miR-513a-5p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循证构建主动脉A型夹层(TAAD)围手术期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以评估和监测中国医院的护理质量。方法以"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式为理论框架,通过文献解读,提取已有文献中关于TAAD的围手术期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的名称、计算公式和数据收集方法。通过德尔菲方法对指标内容进行论证和修正。结果构建了疼痛缓解率、术前夹层破裂病死率、急症手术、输血反应发生率等16项TAAD围手术期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经过2轮专家咨询,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91.6%和100.0%,专家权威系数为0.96和0.93,变异系数为0.000~0.278。结论基于循证构建的TAAD围手术期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研究方法科学合理,指标结果可信度高,能作为TAAD围手术期护理质量的评价工具,激发护理团队制定高效的专科护理策略。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分析腹型肥胖患者胰岛 β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敏感性。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 2017年 1月 -2019年 6月前来本院就诊的 2型糖尿病 及健康体检者,其中包括腹型肥胖患者50人、 2型糖尿病患者 30例以及健康人群 30例作为对照组开展实验探究,并实施高葡萄糖钳夹实验,测定内脏脂肪面积和皮下脂肪面积。结果:从测定结果上看,对照组患者的 FPRI、 GOD以及 ISI水平均高于糖尿病组,且在 FINS、 HOMA-IR指数以及胰岛素原水平上则低于糖尿病组( P<0.05) ; 腹型肥胖患者的内脏脂肪面积、皮下脂肪面积均高于非腹型肥胖患者 (P<0.05)。结论:腹型肥胖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且出现了早期胰岛功能损伤问题,需要重点关注,给予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眼表感染细菌中耐药葡萄球菌对左氧氟沙星、妥布霉素、头孢唑林钠、克林霉素及夫西地酸5种眼科常用抗生素的体外敏感性,为临床选择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实验研究。收集河南省立眼科医院微生物室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眼表分离的67株耐药葡萄球菌,包括耐药表皮葡萄球菌(28株)、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17株)、耐药中间葡萄球菌(15株)及少数其他种类耐药葡萄球菌(7株)。采用微量液基法测定左氧氟沙星、妥布霉素、头孢唑林钠、克林霉素及夫西地酸对67株耐药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并依据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的M100标准进行敏感性判定。采用卡方检验和Fisher精确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8株耐药表皮葡萄球菌中,17株mecA基因阳性者有14株对夫西地酸敏感,与左氧氟沙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17株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中,14株产β内酰胺酶者分别有14、11株对头孢唑林钠和夫西地酸敏感,两种药物与左氧氟沙星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7);15株耐药中间葡萄球菌中,10株mecA基因阳性者分别有6、5株对头孢唑林钠和夫西地酸敏感,与左氧氟沙星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1,0.033);7株其他耐药葡萄球菌中,5株mecA基因阳性者有4株对头孢唑林钠敏感,与左氧氟沙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67株耐药葡萄球菌中,分别有54、48株对头孢唑林钠和夫西地酸敏感,敏感率为80.1%和71.6%,敏感性明显高于左氧氟沙星、妥布霉素、克林霉素3种药物,药物敏感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²=18.377,9.940;P=0.000,0.003)。结论耐药葡萄球菌对头孢唑林钠和夫西地酸的敏感性优于左氧氟沙星、妥布霉素和克林霉素,可为临床治疗眼部耐药葡萄球菌感染的经验用药提供指导。(中华眼科杂志,2020,56:621-625)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检测在中国人群激素敏感性咳嗽(CRC)患者中的诊断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循证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科技期刊全文及硕士论文数据库(Wanfangdate)以及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和Embase数据库,按纳入排除标准选择文献,结局指标是FeNO值、敏感度和特异度等。采用统计学分析软件RevMan5.3、stata12.0进行meta分析。结果经筛选有13篇文献入选,结果显示CRC患者FeNO水平明显高于非激素敏感性咳嗽(NCRC)患者[MD=20.44,95%CI:(15.29~25.59),P<0.05],亚组分析发现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者FeNO水平明显高于其他慢性咳嗽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30.03,95%CI:(21.43~38.63),P<0.05];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B)患者FeNO水平明显高于其他慢性咳嗽患者,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MD=12.32,95%CI:(9.02~15.61),P<0.05]。进一步合并后发现FeNO对慢性咳嗽人群中CRC诊断的敏感度为0.74(95%CI:0.67~0.80),特异度为0.87(95%CI:0.83~0.91),阳性似然比为5.8(95%CI:4.3~7.8),阴性似然比为0.30(95%CI:0.23~0.38),诊断优势比为20(95%CI:12~31),集成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SROC)曲线下面积为0.89(95%CI:0.86~0.91)。其中对慢性咳嗽人群中CVA诊断的敏感度为0.80(95%CI:0.74~0.84),特异度为0.85(95%CI:0.80~0.90),阳性似然比为5.5(95%CI:3.8~7.9),阴性似然比为0.24(95%CI:0.18~0.32),诊断优势比为23(95%CI:13~42),SROC曲线下面积为0.89(95%CI:0.86~0.92)。结论现有临床研究证据显示,在中国人群中,CRC患者FeNO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病因的慢性咳嗽患者,且FeNO对诊断CRC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为临床上FeNO值高的慢性咳嗽患者提供一种经验性治疗的策略。但因研究质量及研究样本的局限性,还需大规模的研究加以论证。
简介:摘要目的检验中文版瘙痒患者生活质量问卷(ItchyQoL)的信效度以及敏感性。方法对英文版ItchyQoL进行翻译、回译和文化调试,确定中文版问卷条目。2019年1-12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门诊纳入218例皮肤源性瘙痒患者进行调查研究。在患者入组时和入组后2周使用中文版ItchyQol问卷、皮肤病学生活质量指数(DLQI)、数值评定量尺(NRS)进行评估。采用验证性因子分析中文版ItchyQoL的结构效度,Cronbach′s α系数估计问卷内部一致性。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中文版ItchyQoL与DLQI、NRS评分的相关性(聚合效度)以及中文版ItchyQoL、DLQI、NRS变化量的相关性(敏感性)。结果中文版ItchyQoL共计22个条目,包含"症状"、"功能活动"和"情绪"三个维度,这些维度的Cronbach′ s α系数分别为0.946、0.883、0.953,提示内部一致性极好。在入组后2周时,NRS与ItchyQoL总分强相关(rs = 0.700,P<0.01),与"情绪"、"功能活动"、"症状"维度评分均呈中度相关(rs分别为0.452、0.673、0.692,均P<0.01);DLQI与ItchyQoL总分强相关(rs = 0.887,P<0.01),与"功能活动"、"症状"维度评分呈强相关(rs分别为0.886、0.750,均P<0.01),与"情绪"维度评分呈中度相关(rs = 0.674,P<0.01)。与入组时比,2周后ItchyQoL问卷总分的变化量与NRS变化量呈中度相关(rs = 0.642,P<0.01),与DLQI变化量呈强相关(rs = 0.757,P<0.01);ItchyQoL问卷中"症状"与"功能活动"评分的变化量与NRS变化量分别呈中度相关(rs分别为0.648,0.549,均P<0.01),"情绪"评分变化量与NRS变化量呈弱相关(rs = 0.225,P<0.01);ItchyQoL问卷中"症状"与"功能活动"评分的变化量与DLQI变化量均呈强相关(rs分别为0.755,0.703,均P<0.01),"情绪"评分变化量与DLQI变化量呈中度相关(rs = 0.401,P<0.01)。而且,入组2周后不同NRS和DLQI评分组间患者中文版ItchyQoL问卷总分和各维度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中文版ItchyQoL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用于我国皮肤源性瘙痒患者生活质量的评估。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成人依恋、拒绝敏感性与抑郁症状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对705名大学生进行大学生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xperience in close relationships inventory,ECR)、拒绝敏感性量表(rejection sensitivity questionnaire,RSQ)和贝克抑郁量表(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BDI)的问卷调查。根据贝克抑郁量表抑郁症状筛查标准,将抑郁问卷得分<5分者划为无抑郁症状组(n=373),≥5分者划分为抑郁症状组(n=332),用SPSS 17.0及AMOS 19.0软件对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并用Bootstrap法进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1)抑郁症状组在焦虑依恋[71.00(57.00,80.00)分]上得分显著高于无抑郁组[65.00(52.50,74.00)分],Z=-7.29,P<0.01,回避依恋得分[66.00(55.00,72.00)分]显著高于无抑郁组[66.00(51.50,72.00)分],Z=-2.85,P<0.01,拒绝敏感性[9.78(8.27,11.06)分]得分显著高于无抑郁组[9.39(7.63,10.67)分],Z=-6.15,P<0.01。(2)焦虑依恋与拒绝敏感性、抑郁症状呈显著正相关(r=0.33、0.33,P<0.01),回避依恋与拒绝敏感性、抑郁症状呈显著正相关(r=0.15、0.10,P<0.01),拒绝敏感性与抑郁症状呈显著正相关(r=0.28,P<0.01)。(3)大学生拒绝敏感性在成人依恋与抑郁情绪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其中拒绝敏感性在焦虑依恋对抑郁症状影响的中介效应量为8.7%,占总效应量百分比为39.73%;拒绝敏感性在回避依恋对抑郁症状影响的中介效应量为3.0%,占总效应量百分比为29.90%。结论成人依恋不仅能直接影响抑郁症状,还能通过拒绝敏感性间接影响抑郁症状。
简介:摘要探讨miRNA-145通过靶向人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9(SOX9)-乙醛脱氢酶(ALDH)信号途径调节胃癌细胞对化学治疗敏感性的作用机制,为临床上肿瘤疾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选取60例胃癌住院患者的临床组织标本,以及人正常胃上皮细胞系GES-1和胃癌细胞系HGC27、BGC823、SGC7901,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蛋白质印迹法检测miRNA-145和SOX9在胃癌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情况,MTT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活力和凋亡情况,采用小鼠移植瘤模型观察miRNA-145对胃癌化学治疗敏感性的影响。结果发现miRNA-145在胃癌组织和细胞中表达下调,且其过表达能够抑制胃癌细胞生长和细胞凋亡,miRNA-145的过表达可能通过靶向SOX9-ALDH途径调节胃癌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