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40例2003年5月~2007年7月收治的40例胫骨平台骨折手术病例。结果40例中33例经9~25个月随访,均已骨性愈合,按Merchant评分标准,优良率82.5%。结论对关节面塌陷移位>5mm的胫骨平台骨折宜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有骨缺损时须植骨。胫骨平台骨折是膝关节的常见骨折,常致胫骨平台压缩、塌陷和劈裂及膝关节不稳,严重影响关节功能,纠正关节面的塌陷是手术难点。我院2003年5月~2007年7月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40例。现报告如下。
简介:目的对使用活动平台和固定平台膝关节内侧单髁假体置换术的疗效差异进行Meta分析。方法检索OvidMedline和Pubmed(1966年至2013年3月)、Embase(1980年至2013年3月)、CochraneCentralRegisterofControlledtrials(2013年)和中国生物医学文摘数据库(1990年至2013年),检索全部有关活动平台与固定平台膝关节内侧单髁假体置换术后的疗效对比的随机或非随机对照研究,采用Revman5.2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3篇,回顾性对照研究4篇。因数据不足无法对术后临床结果,影像学及运动学评估进行Meta分析。两种假体术后聚乙烯衬垫磨损发生率(风险差0.11,95%可信区间[0.02,0.61],P〈0.05)和衬垫脱位发生率(风险差7.10,95%可信区间[1.51,33.43],P〈0.05)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手术翻修率(风险差1.05,95%可信区间[0.67,1.64],P〉0.05)及其它翻修原因两种假体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影像学评估发现活动平台假体术后下肢力线通过中央区的例数明显高于固定平台假体(P〈0.05),非正常的力线分布两种假体之间也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本Meta分析发现活动平台与固定平台内侧单髁假体置换术后的临床结果和手术翻修率均无差异。两种假体术后聚乙烯衬垫磨损和衬垫脱位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活动平台假体在恢复下肢正常力线方面更有优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治疗胫骨平台骨折临床相关问题及疗效。方法我院2000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胫股骨平台骨折患者62例,年龄19只73岁,平均(43±2.5)岁。Schatzker分型,I型9例,I型2例,III型10例,IV型12例,V型14例,VI型4例,其中合并内侧副韧带损伤9例,外侧副韧带损伤6例,半月板损伤32例,前交叉韧带损伤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手术治疗和恢复情况。结果Rasmussen评分,优38例,良16例,中6例,差2例,优良率87.1%,本组患者均成功随访,时间18至36个月,平均22±1.5个月。其中,1例患者因早期负重导致内固定失效,后进行重新复位固定植骨后愈合。结论胫骨平台骨折临床治疗与内固定置入物、术中切口选择、术后功能训练具有密切相关。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对2008年4月~2012年10月病例作回顾性分析,收治86例,随访73例,随访时间平均为9个月。结果优50例,良19例,优良率为82.4%。结论分清骨折类型,根据实际情况准确选对治疗手术,合理利用内固定物及配合一定的术后活动是效果优良的关键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胫骨平台的三柱分型,并分析以三柱分型对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效果影响及意义。方法将我院2010年-2013年收治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共129例,根据三柱分型方法对129例患者进行三柱分型,并在三柱分型指导下进行手术治疗,并随访1年。结果通过结合三柱分型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后,所有患者骨折全部愈合,无畸形愈合及骨不连发生,术后膝关节Lysholm评分优71例,良54例,中4例,平均评分91.2分(72-98分),且三柱分型与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有密切联系。结论胫骨平台骨折三柱分型可大大减小漏诊率,明确手术切口的选择,并可进行术前充分分析评估,提高治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