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排CT检查对肠系膜脂膜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放射科于2022年4~2023年5月份住院治疗的75名临床诊断为肠系膜脂膜炎的病人。全部病例经256排CT扫描证实,并对CT扫描结果进行分析,并结合CT影像特点对假肿瘤征,纤维组织结节,淋巴结增大,假包膜征,脂肪环征,囊变,钙化等进行鉴别。对患者进行16个月的临床追踪。结果75例行CT平扫,10例行CT与强化检查,10例行强化检查,10例行强化检查。病灶位于肠系膜。所有病人都有“伪肿块”征象:表现为片状或包块状阴影,系膜内的脂肪密度增大,CT扫描高于正常的腹腔内脂肪,但没有增强,包裹了肠系膜的静脉。在70个病例中,发现病灶内部有较大的纤维组织结节和增大的淋巴结。所有病例都有伪囊征表现,表现为病灶周边有明显的、大小不等的软组织密度区。51个病例中,小肠系膜血管、纤维结节和淋巴结周围均有环形的低密度影;囊变1例,钙化1例;22个病人的肠道周边向内推进。39例行追踪,18个病灶不发生改变,3个病灶完全吸收,13个病灶完全吸收,5个病灶出现发展。CT对肺癌的诊断敏感性为10 0%(5/5),特异性为7.1%(70/70)。结论256排CT对肠系膜脂肪性病变有较高的检出率,其中假肿瘤征、假包膜征和脂肪环征是最好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股骨头坏死予CT及X线检查的影像学表现,并评估其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医院2021年2月至2023年1月诊治疑似股骨头坏死者65例,均予CT、X线检查,总结典型影像学表现,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股骨头坏死的检查率,并以临床综合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评估CT、X线诊断的诊断效能。结果:CT对股骨头坏死检出率为87.69%,高于X线72.31%(P<0.05)。金标准提示股骨头坏死57例,非股骨头坏死8例,与金标准比较,CT检查一致性一般(Kappa=0.72),无显著差异(P>0.05);X线检查一致性差(Kappa=0.35),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股骨头坏死予CT与X线检查均能识别病变典型特征,CT检查诊断效能更高。
简介:摘要:女性群体之中,乳腺癌是发生概率较高的一种恶性肿瘤疾病,尤其是从最近几年的情况来看,疾病的发生概率逐渐增加,而且疾病的整体发展呈现出了低龄化的趋势。而在实际针对乳腺癌疾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早期诊断、早期干预能使得患者治疗的成功率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降低患者的死亡率。现阶段,临床上在实际针对患者进行诊断的过程之中,采用的主要为影像学检查结合病活检的方式,病理活检的检查结果通常被认为是判断乳腺癌患者疾病病情的金标准。但是,这种诊断方法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会在较大程度上受到患者病灶大小以及病灶位置所带来的限制作用,临床推广范围十分有限。为了找到乳腺癌早期诊断中更为有价值的诊断方式,文章就具体探讨了钼靶X线、超声以及MRI三种方式的使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和优化X线成像技术在骨质疏松症诊断中的应用效果,以提高骨质疏松症的早期发现和治疗效果。通过对比现有诊断方法,本研究试图发现X线技术在识别骨质疏松症方面的优势和局限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随机选取300名疑似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X线成像及骨密度测量。通过统计分析软件对X线图像特征进行定量分析,并与骨密度测量结果进行对比,评估X线诊断骨质疏松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结果:研究发现,通过特定的X线图像分析技术,可以有效识别出78%的骨质疏松症患者,与传统骨密度测量方法相比,X线诊断方法在识别早期骨质疏松症方面表现出更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此外,X线成像技术在评估骨质损伤程度和监测病情进展方面也显示出潜在优势。结论:X线成像技术是一种有效的骨质疏松症诊断工具,尤其在早期发现和评估骨质疏松程度方面显示出较高的准确性。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探索X线技术在骨质疏松症综合管理中的应用,以及如何通过改进成像技术和分析方法来提高诊断效率和准确性。